李白的观点就是认为安史之乱后的唐廷和西晋末年差不多,认为唐肃宗估计下场会和晋怀帝差不多,认为有太上皇暗中支持的永王在南方当司马睿的成功率更高,所以去给永王当幕僚,以图成为东唐开国元勋。
永王失败后,李白还是不看好唐廷在北方前景,还是上书建议肃宗迁都金陵。不过当时的六朝古都已经被普六茹坚破坏了,只是小城,直到杨吴的时候才恢复成大城市。当时江淮最大的城市是扬州,但扬州在江北,没有长江天险。但当时金陵小城绝对无法承担首都功能,李白应该建议迁都唐朝长江以南最大城市越州,越州不仅在长江以南,还在钱塘江以南,安全程度比金陵更高。比起盯着长安不放,不如放弃北方,节省大量漕运开销。
其实安史之乱初期,漕运被切断,长江汉水凤翔灵武这条路运输成本过高,且襄阳岌岌可危。唐廷财政基本崩了,唐肃宗只能大量卖度牒杀鸡取卵(称杀鸡取卵是因为僧人免税导致长期税基严重受损,为后面武宗灭佛耍赖不认度牒埋下伏笔)筹集军费,还猛刮地皮,玩率贷凑钱,率贷说是贷,其实一分一厘都没还过。江南百姓被刮得真的惨,永王自立或者肃宗南迁,放弃北方,这都不只是永王和李白有啥野心,而是江南百姓的呼声。捕蛇者说甚至说明江南百姓在安史之乱几十年后还是被刮得厉害。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白政治见解很差。他在《猛虎行》里,把唐朝与安史叛军平等看待,说“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既然看不出安史是叛逆,永王李璘割据东南对朝廷的危害更不会看出。他附和李璘,后人很多为李白作各种辩解,李白也作诗为自己文饰,说“仆卧香炉顶,餐霞嗽瑶泉。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音毡zhān),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责夜郎天”。七五六年(唐肃宗至德元年),安禄山陷两京,唐玄宗唐肃宗狼狈逃窜,李璘乘机占有积在江陵的江淮财赋,大量浪费,招募几万兵士,乘舟顺流东下,企图占领金陵,割据东南。李白开始未必有反唐朝廷的意思,但对唐朝廷的恢复事业表示悲观,主张放弃黄河流域,朝廷南迁江东,划江而守。他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说“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音jiōng)自然。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他看到中原士人,大量逃到江东,就公然提出谬误的建议,缺乏政治识见,于此可见。
: zz
:
--
FROM 118.1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