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说的是“汉人”这个群体,您说这些具体个人或者某个阶层,不对题啊。
注意:这里的“能”和“善”应该是做得好的意思,比会不会这个层面要高。一般说到这个话题,就暗含了和游牧民族比较的意味。
汉人不能歌善舞,说白了,就是农耕民族,以付出更大的生产劳动为代价,换取生活更高的稳定性(有更多积聚,至少对抗自然方面,稳定性更高一些。),没多少闲暇时间搞“文艺创作”。北方游牧民族则相反:放牧、游猎、抢劫,付出的劳动相对更少,回报却更大,自然有更多时间去能歌善舞,代价就是生活的稳定性下降,一场寒流可能就让一个部落衣食无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孩子会打洞,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细究起来有“地理决定论”的成分。
至于您说的那些,无非是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这些优伶之人,结交权贵,影响力其实很大,如果再给他们高的社会地位,皇帝老子还睡得着觉吗?必须把他们打入贱籍:发财可以,但是社会地位甭想。这是另一个问题。而且,您最后那据说的就是有问题的。别说读书人了,就是有钱人家的小姐,也不会那么能歌善舞的,古代能歌善舞的出身一般都不咋地。那些亲自下场的文人,说不好听的就是“不务正业”,在文人圈子里是被鄙视的。也恰恰是这种人少,才被记录下来,其中并不是正面褒扬的意思。再早的六艺里的乐,那是仅限于贵族和士大夫圈子的玩意儿,圈子内部交际用的工具。而且,能听懂不一定自己亲自演奏(渑池会那个,就是意思意思象征性敲一下。),这和整个民族是否能歌善舞是两回事。
【 在 changge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多了你!
: 徐阶,首辅,养了个戏班子,自己上台表演!
: 钱谦益等等,全是高官士大夫,自己写剧本谱曲,自己上台唱戏!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