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居然理解我说是孔子写的?能别这么扯吗?整理、评价而已,这不叫工作?
我只是指出了你逻辑上的问题:不要把来源和文人的后续工作混为一谈。来源于民间,甚至有些内容粗鄙,不代表那些文人、贵族就不用。反过来,更不是你说的因为来源粗鄙,就扯到什么是不是礼崩乐坏,哪儿跟哪儿啊?农民用大粪浇地的时候,你牛逼的白案大师傅还在娘肚子里转筋呢。完全是两回事。你整理也好,评价也好,用来交际也罢,那跟老百姓民间出处压根没关系了,你怎么能拿出处来论证什么?是礼崩乐坏,不是礼崩乐坏,还用你孔二爷说吗?压根就不是个问题,你孔老二还要刻意说一下,有点自作多情的意思。。。(说句不好听的,这个问题上,你孔老二算哪颗葱?人家青年男女调情,还用得着你评价一下是不是礼崩乐坏?俩文盲生孩子,还用找一个升值医学专家在床边叨逼什么基因啊、染色体啊?有病啊?)
说实话,你一直拿那些文人来代替“汉人”群体来说事儿,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其实就是前几天版上讨论的一个话题:站在谁的视角看历史。不错,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那么多历史书,大都是站在上层贵族、文人的视角来看的来记录的,但那只是真实历史的一个片段(甚至都不是一定比例缩小),不是全貌。如果我们活在古代,这么看当然没问题。问题是,当下已经是21世纪了,如果还在用一种视角看历史,我们看到的只能还是历史的一个侧面,跟古人比,除了多看了若干年的历史记录,又有什么长进呢?不过是个高级的复读机而已。原来用模拟技术,现在用数字技术,原来数字技术用90nm芯片,现在换成28nm甚至更先进制程的,做的更小点,存储更大些,加个炫酷的液晶屏,加上网络功能,可以直接连网盘……仅此而已呗,可复读机还是复读机。
总之,用几个不务正业的文人玩票的行为来论证“汉人”是不是能歌善舞,本身就有问题,因为他们压根就代表不了“汉人”这个群体。甚至,在他们文人圈子内部,他们的玩票行为都不具备典型性。
【 在 changge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懂了我说什么吗?
:
: 以你的智商,竟然会觉得我是说诗经里面的民歌是孔子写的!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