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史官”出身的问题,得看是指的那一类“史官”。如果是说的广义的史官,即《周礼》一系列“史官”的话,他们中应该有为数不少的先秦各国贵族。而如果是指狭义的类似于后世含义的史官的话,其出身可能还需对更多史料的考证,倒也未必就是多显赫的贵族,封地也未必就有。世袭倒可能的确是。
2,至于说崔浩那个事儿。首先最根本的,他被族这个事儿本身,显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他本人也不是史官,只是领了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而另一方面,具体到修国史这事儿,最夸张的还是他不仅把那些事儿写出来了,而且刻成了碑让大家看。
3,当然,俺把这俩事儿这一块儿,也主要就是图一乐儿。“报应”这么抓马的事儿,比较有戏剧效果……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春秋时,各国史官还是由贵族阶层担任,当时的贵族阶层相对后世来说比较独立(相对的),因为有自己的封地,关系也是盘根错节,很多时候可以连国君的话都不听(当然,后果也自负,如果有的话。)。因为不是国君和权臣任命的,又有不鸟他们的底气,加上一点当时还有的贵族精神,当时的史官就敢秉笔直书。崔杼这个杀了几个史官,后来者还是敢写实,他也知道再杀也是徒劳无功,甚至杀急眼了其它贵族还可能跟他拼命,也够喝一壶的,所以作罢了。
: 后世则不然,集权程度越来越高,史官也都是上级任命的公务员了,还指着俸禄养家全小呢,行事逻辑也就可想而知了。
: 崔浩作为在鲜卑政权里当官的汉人,把鲜卑老祖宗那些丑事全写出来了,在当时绝对属于另类,被杀也是情理之中了。
: ...................
--
修改:molar FROM 223.104.38.*
FROM 114.2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