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他能写出这套书是充满敬仰之情的。在晚晴到民国那段时期,想必他做历史研究的条件并不很好,能写出这套书实属不易。(所以他写的叫“演义”,应该有这方面的原因:很多历史没条件充分考据。)这一点我并没否定。他的这套书,我不仅通读完了(某些部分我后来还曾反复查阅翻检过。),而且还专门收藏了一套纸质的绣像本。您既然为他说好话,敢问您读完了吗?
我没有全盘否定他,事实上,我是对他书中某些观点持不同意见,尤其是他写后汉那段时蹭罗贯中WIFI的做法,我感觉实属不当。(我这应该也算文艺批评吧?)
教员读过的书多了,以教员的水平,也不是读过的就是全盘赞同的吧?批判地读也是一种读法。不能拿教员读过来为其背书,还是要看内容的。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站在蔡东藩的时代,他就是最先进的朝代。既能站在后来者的位置,从中国传统角度总结历代得失;又能结合民国时代的新思想、外来思想,以“现代”来批驳古代。他当然觉得自己可以这么做。
: 任何人,如果能一口气写出730万字的中国通俗史,他是有资格吹牛逼的。
: 教员也是拿着他的书,手不释卷的。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