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是的。总体来说汉初的时候对匈奴处于守势,需要休养生息,于是得找一种相对出世的意识形态;而到了武帝时期,汉匈的实力对比已经异位,汉廷开始采取一种比较积极的战略,因而需要一种比较入世的意识形态。
另外就当时的学术圈而言,道家和儒家已经处于一种比较强烈的对立之中,完全不能好好说话了的那种。这与先秦之时两家的关系已经完全不同了。
这一点,可以从郭店与马王堆两版本的《道德经》的不同之处中,比较明显的看出来。
汉武帝本人,从小生长于一个黄老学说浓厚的氛围之下,他对于黄老学说自然是熟悉的。而另一方面,当时的汉儒,以春秋公羊学为重,强调大复仇和大一统,这正是汉武帝所急需的。所以公羊学中人董仲舒就恰逢其会了……
【 在 Tongyanghao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我没有去看低汉武的意思,他说不定也喜欢老庄
--
修改:molar FROM 36.96.193.*
FROM 36.9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