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颖王沄奏前太子索甲二千领,就和杨洄检举太子三兄弟和太子妃哥哥,驸马都尉薛绣潜构异谋一样,就是诬告。也就是说,颖王沄和杨洄一样,站队武惠妃,诬陷太子。
李隆基登基后,兴建十王宅,百孙院,派太监照顾皇子皇孙,,不与大臣结交,把儿孙当做猪一样豢养。太子连东宫都没有,就住在李隆基附近院落。排行第九的李一生于716年,15皇子李敏生于719年,颍王沄是唐玄宗的第十三子,大约生于717年到718年左右。
张九龄737年4月被贬为荆州长史,10天后,杨洄诬告太子三兄弟勾结薛绣密谋,三兄弟被废,紧接着被杀。
颖王沄奏前太子索甲二千领,大约发生在736年10月到737年4月这段时间,当时颖王沄19岁左右,太子除非脑袋被狗熊踢了,否则怎么会向被老爹当猪养在十王宅,不到20岁的弟弟索甲2千领。李世民玄武门,带甲也就800人,19岁的颖王沄,怎么可能有甲两千领。
李隆基当临淄王时,最宠赵丽妃,其次皇甫德仪,刘才人,赵丽妃生老二李瑛,皇甫德仪生老五李瑶,刘才人生老八李琚,这三个美女关系好,连带三个孩子关系也最亲密。
712年,李隆基登基,714年,李隆基立老二李瑛做太子,长子李琮,准嫡子老三李亨(养母是王皇后)被排除,因为当时最爱李瑛的妈赵丽妃,爱屋及乌,大约4周岁的李瑛排除大哥李琮,成为太子。
武惠妃大约712年李隆基登基后,被收房,武惠妃赵丽妃开斗。
716年4月左右,老九夏悼王李一出生 ,武惠妃大获全胜,赵丽妃失宠。
武惠妃斗倒赵丽妃,下一个目标就是皇后,李隆基当然支持武惠妃。这就触犯了王皇后的底线。王皇后得知死鬼丈夫联合小老婆,要把自己扫地出门,为了自保,情急之下弄起巫蛊,犯了大忌。
724年10月,被李隆基合情合理扫地出门。
726年7月,太子的妈赵丽妃去世,李隆基决定立武惠妃做皇后,大臣集体反对;理由很简单;太子不是惠妃所生,惠妃自己也有儿子,到时候,你是不是还要换太子,李隆基觉得有道理,武惠妃享受皇后待遇,不封皇后。
武惠妃苦于没有外援,就在这时,李林甫通过太监,向武惠妃递了投名状;为了寿王,赴汤蹈火。二人结成同盟,在武惠妃枕边风下,李隆基决定任命李林甫当宰相,询问张九龄意见,张九龄说;李林甫的才学胸襟不能当宰相,否则,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李隆基不听。
734年4月,李林甫拜相。
736年10月,武惠妃吹枕边风,太子不但背后骂我,也把你这老爹一起骂了。李隆基大怒,召集张九龄,要废太子,张九龄坚决反对;李隆基不高兴,君臣不欢而散。李隆基犹豫未决,武惠妃派人给张九龄送礼,张九龄把送礼之人骂走,直接奏报李隆基,李隆基为之色变。颖王沄奏前太子索甲二千领,应该也是发生在这段时期。
截止到737黏月张九龄罢相,太子安然无恙。
武惠妃,李林甫知道,要想废太子,先要撵走张九龄。
737年4月,张九龄左迁。
10天后,杨洄诬告太子三兄弟潜构异谋,李隆基召集宰相李林甫,李林甫说;这是陛下家事,李隆基把太子三兄弟废为庶人,寻赐死。李瑶,李琚皆好学,有才识,死不以罪,人皆怜之。
武惠妃大获全胜,还没来得及开香槟清河,宫里开始闹鬼,三庶人鬼魂找武惠妃索命
十二月初七武惠妃去世,追赠;贞顺皇后
李林甫数次建议,立李瑁为太子,李瑁妈走茶凉,出局。
738年6月,老三李亨被立为太子
740年10月,寿王妃入宫成为女道士,道观设在大明宫,李杨二人正式同居。
745年8月,韦氏成为寿王妃
12天后,杨太真成为贵妃,李杨二人正式领证。
--
FROM 223.7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