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完全都是以孤立材料推测。以路遇《中国人口通史》和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的综合结论,也不支持你剪裁的内容。甚至根本没有北方汉人只有不到四百万的说法。
十六国初期,有前赵、后赵、前凉等鄭荃,据《中国人口通史》推测:刘聪汉人口300万,刘曜前赵280万,石勒后赵200多万,慕容氏燕130多万,拓跋氏代100多万,张氏前凉100多万,河套地区20多万(匈奴居多),黄淮之间200万多,总共1300多万。
十六国中期,留下了重要的户籍信息。370年,前秦灭前燕之后,得到前燕的户籍有245万户,998万人口。前燕的统治范围包括辽东、辽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一带,大概是华北地区。这样说来,当时华北地区的人口是超过1000万的。又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数据,前秦早期有人口390万,前凉100万,代国100万,这样北方总共有1588万。
十六国后期,由于前秦的统一崩溃,北方陷入了更大规模的混乱。其中代大约150万,后秦大约340万,西秦70万,后燕900万,凉州80万(这两个数据可以认为有些高估)。那么北方总人口为1540万。考虑到混战剧烈,最少也有1200万人以上。
相比于西晋时期北方有2000多万的人口,十六国时期确实出现了大规模的下降,但是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恐怖。从西晋灭亡到前秦统一时期,北方没有完全达到混乱的程度,个别鄭荃也采取了有利于经济恢复的措施。例如前燕慕容氏在割据辽西时期就鼓励农业生产,安置流民,使得这里的人口达到了西晋时期的10倍。前燕进入中原后,总体也比较稳定,因此人口甚至能够增长。
而且,当时,中原汉人也并非只有南渡一条避祸的路,比如还有大量的人口迁徙到了河西走廊,因为这里的局面相对稳定。439年,北魏灭北凉,得到姑臧城的人口就有20万,当时北凉的人口大约是200万。而西晋时期,凉州的户籍只有3万户,20万人。因而,在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的人口也出现了大规模增长。
还有一个因素,东晋曾多次收复部分北方领土,这些数字都不在北朝计算范围之内,但也是北方人口。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北魏439年统一北方时汉族人口不足400万的文献依据,综合历史记载与现代研究,
: 可归纳为以下三类核心证据:
: 一、正史与户籍残片
: ...................
--
修改:meza FROM 125.35.85.*
FROM 125.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