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更是南北逆转,北方开始压到优势的时期,所谓哀叹"衣冠文物尽在中原"就是这个时期。怎么可能北方人口最低谷?
几个数据
东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年)3,350,000户 17,000,000人 数据出自《中国人口史》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906,874户4,685,501人 数据出自《通典·食货七》,应明显低估。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 3,375,368户 20,252,208人 数据出自《文献通考卷十》。
根据《中国人口史》观点,当时全国有一半的人口沦为依附民。士族不仅侵占土地,而且还隐蔽人口,影响国家的赋税。北魏初期,推行了简单的宗主督护制。将北方的士族分为“三等九品”,按照财产的多寡来征税。而宗主督护制就是统治地方和征税的官员。由于士族隐瞒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使得贫富难辨,史称“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后来实施均田制以保护自耕农,三长制以限制世家大族。为了清查世家大族的隐匿人口、土地的现象486年取消宗主督护制,实施了“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设一长,合谓三长。三长的任务主要是检查户口,催征赋役,管理生产,维护治安。再加上租调制,减轻农民的负担,降低了依附豪强意愿,再加上前述由于士族被清查出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许多隐蔽人口也乘机脱离士族的控制,成为了编户齐民。北魏中期的人口统计的爆发增长,并未人口自然增长,反而印证了现代学者人口估算的科学,从无可能整个北方,中原只有区区三百多万人口。如前述通典食货志所记录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906,874户4,685,501人,南朝基本统一安定,也是只有四百多万人口么?按同一来源,北周吞并北齐时,只有599,604户约900万人。对记载的统计数字要有基本认知常识好么?
因此,学者王育民在《十六国北朝人口考察》中认为,北魏后期(东西魏,北齐北周),实际户口数达600万户 、3500万人 ,加上南陈的1500万人,南北总人口恢复回五千余万。而隋大业五年890多万户数据,王育民也认为实际应该有6200万人。基本上符合人口发展规律。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北魏439年统一北方时汉族人口不足400万的文献依据,综合历史记载与现代研究,
: 可归纳为以下三类核心证据:
: 一、正史与户籍残片
: ...................
--
FROM 125.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