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些个链接,
先说一下面积问题,很简单的道理,院落进数越多,面积越大,院落进数越少,面积越小。
再说一下标准问题,确切地讲,你这应该是“标准的三进四合院形式”而不是“四合院的标准形式”,同理,还可以有“标准的一进四合院”,“标准的二进四合院”so on。
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实际建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因地制宜有所改动。而不会完全按照“理想化的”标准图去精确建造。有个网帖里举了北京现存的一些老四合院实际平面图,
都并不是精准的标准图片样式。有个网文定义就更准确一些,因为三进四合院在明清时候因为布局紧凑合理,所以被民间选用最多,称为“典型的四合院”。
而许多介绍四合院功能的时候,常常会选用标准的二进四合院平面图。个人猜测,是因为三进四合院最后的罩房的功能相对于前两进院子来讲,“不值一提”,“可以忽略”,这大概是因为那只是一些附加功能的建筑,类似于柴房,储藏室等等,有了更完善,没有也没大问题。
有些帖子是把一进,三进以及三进之上分别称为基本构型,中型建筑,大型建筑,但是用文学方式描述时,超过三进的被描述成“深宅大院”,这就同样说明了,三进院落是大宅的门槛,或者如你给的链接里所说,属于宅门了。至于算不算大,要看跟谁比了。你跟寒门一二进比肯定是大宅,你跟豪门深宅,甚至侯门王府去比,那就是不自量力。
还有,恭王府也是被归结到四合院建筑范畴内的,算是目前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四合院建筑群。注意这个“群”字,也是很有味道的。
【 在 flukeox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宅门户标准在于面积。而不是固定的格式。
: 我说的标准四合院,就是四合院。哪怕是三进带后院的,也还是四合院。
: 跟大宅,差太多了,至少跟你说的恭王府差太多。
: ...................
--
FROM 11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