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前边不是也举了两个例子么?有寒门,一进院,有小户,二进院。
其实到了二进院,已经是有阶级跨跃的苗头了,典型的标志就是内外院分割,开始有男女以及主仆之防。通常有向上攀升欲望的人家从现在开始就有所注意日常行为了。
到了三进院,有些明显的东西变得更隐蔽了,首先就是物质需要更加的丰富,典型的就是最后的罩房,虽然许多时候不会重点讨论,但是其出现意味着家族财富已经超越了正常的需求,需要额外的专门存储之地,类似于出现的专门的库房。而南倒房仆役房间的隐性增加以及大门边小私塾的出现,也意味着主人家的财富和地位。
我前边说过,到这种地步,意味着主人已经完成阶层跨越,过了某一个隐形的门槛,这不是一般百姓能够肖想得。
跨过了这个基本门槛再之后就是zz地位提升的追求,行为准则的细化。比如四进院,就把女眷再往后推一层院子,原来用来居住的二进院变成了接待办公的地点,因为zz地位到此,已经不能在倒座房去接人待物了,那是对人对己的不尊重。
更之上的五进乃至带园子的,甚而至于到王府层次,每一层次都是一个zz地位跃升的表现。
古时候对住房标准控制得是很严格的,这个标准是要跟zz地位严格挂钩的,你如果不小心用了超过你地位的标准规制,那叫僭越,要倒霉的。
不像现在,你只要有钱,你就可以大平层大别墅随便买。
至于你所说的渴望更高更强,四合院并不是预期,自己的阶层跃迁才是预期,你的院子只是向他人展示你所在阶层地位的外在表象。
【 在 flukeox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前就已经诠释过了。
: 谁不渴望更高高强更好呢?那建成什么样才算是符合预期的四合院呢? 是从这个角度来定义标准。哦,建成这样,嗯,这家已经可以了。~~
: 因而,如果只是一进,那未免还有点不到位~ 如果再往上到宅的级别(大三进),那已经是普通大众突破之上的天花板了,不好成为普遍的标准。
: ...................
--
FROM 11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