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房屋面积,我昨天又想了一下,确实很难理解,为什么骑着入门门槛的院落会成为明清最常用的形制。
明朝还好说,官员的明面上俸禄是不高的,这是重八定下来的政策,乃至到后来某位皇帝懒政之后,官员们更是没有了继续上升的机会,以致最后文官们串通起来跟皇帝玩心眼子,所以在京中下层官宦基本就入门后停止扩建。
但是清朝照理是不应该的。
然后,我看到了一个词,旗人,然后又想到一个词,铁杆庄稼,忽然就想通了。
清朝入主北京,一大批拥进来的旗人最后受到限制,没有上升的机会了,但是因为他们身份的问题,社会地位又不能给太低,开始还是都有分田地,但很快大部分不善经营的人都把地卖掉了,每年每月固定领取国家库房发放的物资,吃喝不愁,但是大富大贵没有,又被限制了从事其他行业的机会,基本每天吃喝玩乐,提笼架鸟,被称为铁杆庄稼的一群人。这一大群体成了基本形制三进四合院的主要住户,那样就说得通了。
【 在 flukeox 的大作中提到: 】
: 脱离房屋面积说,确实有点对不上。不过还是很感谢讨论,一些本来我也没那么清晰的也更清楚了。
--
FROM 11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