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个强实践的领导,他不管是在顶层把握大方向,还能给出一二三的实践步骤。手下人照着做就行。所以,他跟马谡讨论问题,马谡往往不会涉及太多实现方法的言论,即便他说出一些不靠谱的实践方法,也都能被诸葛亮无形中纠正。但最终战果会给马谡一种错觉:我说的(大方向)方案,丞相都听,且听了都好使,我牛吧?可真让他独当一面,亲自去操刀哪些实践,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赵括也一样。他的牛,大都是停留在嘴上。
真正打仗的基本功,他爹比他强多了。而赵王显然比赵括还不接地气,对打仗的实践层面了解更少。
作为下属,不同风格的领导,你能从他们身上学什么,需要学什么,自己心里得有点13数。一件事情做成了,这里边到底有哪些是自己的贡献,心里更得有点13数。
【 在 wodexiaomaji 的大作中提到: 】
: 诸葛亮经常和马谡探讨,也失算了
:
【 在 fafe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么厉害
: 一问就知道了
: 那赵括咋没问出来?
--
FROM 120.2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