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团有用,但您也把智囊团看得太高了。可能是《三国演义》太深入人心了,我们大都对智囊团的作用有所高估。事实上,做主将的,面对的往往不是一个牛人给什么锦囊妙计,更多的是N个牛人给出N个锦囊,你怎么选?打仗最终还是要靠主将的一些特质来做决策。
赵奢以前是做收税官的不假,可他做收税官时就以执行政策的刚度文明,连平原君手下敢抗税的人都砍了9个。这种能力平移到治军上就是军纪严整,可以无缝对接。(这在阏与之战里就有所体现。)那些名留青史的名将,哪个在娘胎里打过仗?还是说转世前喝的孟婆汤过期了?做将军当然要学习一些基础军事技能:怎么选择行军路线啊,粮道怎么保障啊,怎么扎营啊,扎营怎么设岗哨啊,甚至是怎么挖粪坑啊……但决定其能成为名将的,一定有一些先天特质在里边。
【 在 mazz 的大作中提到: 】
: 赵奢在阏与一战成名之前只是个收税官,根本没打过战,那时候贵族主要还是靠门客做智囊团,这个团队是可以继承的;
: 而赵括本质上是执行赵王的战略,事实上赵奢他老婆也不看好,只是按捺不住儿子建功立业的冲动
--
修改:whx83 FROM 120.246.29.*
FROM 120.2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