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得先定义怎么算“吃饱”?我觉得应该是人们普遍地对于饥饿没有概念了,基本没有吃不上饭饿死的人了。目前的中国就可以说是吃饱饭了。
而我上边列举的《教父》里的例子,它之所以被放在电影里表现出来,反映的恰恰是人们对于19-20世纪之交的莓果的某种印象,也就是还不能叫“吃饱饭”。
现在人们要是拍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艺作品,饿肚子大概还得是一个表现点。但设想一下,50年后的人如果要拍2020年代的中国,会在作品里表现饿肚子吗?大概率不会,相反,各种减肥大法倒可能是一个表现符号。
【 在 justgan 的大作中提到: 】
: 20世纪上半,两次大站那时候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车了吧。
: 任何时候肯定有人饿
--
修改:whx83 FROM 120.246.29.*
FROM 120.2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