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董小宛:工具、掠失或送走、死亡
工具
1635崇祯八年,冒梦龄70寿,不久去世。他在七十寿时,又大办了一次长达月余的戏曲会演庆贺。
晚明明末,戏曲活动既是官僚士绅阶层文化艺术生活的丰富内容,也是宫廷政治官场交际的舞台。
明清的戏曲戏剧发展,与万历时期李太后、同光时慈禧太后以及宗亲勋贵朝堂大员们的带头引领不无关系。
冒起宗已经历任端州、襄阳地方职,逃过了襄阳之祸后,因父丧回乡守孝。
1636崇祯九年,25岁的冒襄发起组织参加复社,开始有所谓四公子之名,正式被冒氏家族推出前台。很快就与所谓阉党余孽阮大钺等势成水火。
这年孝庄23岁,已生三女,封庄妃。
1637崇祯十年董小宛13岁,她的父亲在这年去世,从此家道中落。
1638崇祯十一年,孝庄25岁生下了爱新觉罗.福临。
1639崇祯十二年,28岁的冒襄具名与复社140人广发《留都防乱揭贴》大字报,批斗阮大钺。
这年董小宛15岁,流落为歌伎,才艺双绝名震秦准。她所画《彩蝶图》等传世至今。
大约不久,冒襄与董小宛结识,董小宛成为他的妾侍。
董小宛成为冒襄妾侍后,以才艺冠绝江南的她并没有从此被隐在身后,而是一直与冒襄互相唱和,成为冒氏家族让冒襄站在前台各种操作的重要帮手、伴侣。
明末时期,无论是扬州瘦马在江南官场中长期运作所形成的作用习俗,还是陈圆圆、柳如是等同期名妓们所产生的特殊价值、重大影响。
毫无疑问,它们都会让董小宛被冒氏家族高度重视乃至接纳为关键性外围成员,受到重点照顾乃至培训。
极端一点,冒氏家族蒙元皇族后裔黄金家族血脉真实身份,都可能透露给她。以她的聪慧资质,事先就做好准备培训她掌握简单蒙古语、知晓一些蒙元习俗,以便于将来必要时自保、与特定相关方面交流,在当时既极有必要也很有可能。
当时,满清建虏亡国灭种危险泰山压顶之势就在眼前,与之相比,鞑虏的顺义王三娘子之类故事,反而让蒙元遗裔身份可以成为一支所谓联蒙抗清的外交上联合力量。
即便董小宛生来就有中老年柳如是才有的民族意识气节大义,她也不是什么天生的政治动物。
色貌才艺上她冠绝留都倾倒江南,但在政治层面,在十代老牌子官僚世宦家族面前,命如草芥的她,风流才子甚至不用轻推她就乖乖随倒,政治上她只有工具价值也只会成为可能优秀的备用工具。
1642崇祯十五年,年过而立的冒襄,已连续十五年(五)六次参加乡试,仅中(一)两次副榜。虽然已可待选推官,但因时局大坏而无意仕途。从此他不再参加明清科场。
1643崇祯十六年,这年孝庄30岁,皇太极死,顺治5岁继位,孝庄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但大权逐渐被多尔衮多铎兄弟掌握。
1644崇祯十七年,明亡。冒起宗辞官归家,从此不再出仕。
从这年起,冒起宗就一直隐身幕后,直至十年后康熙出世,他也同时撒手人寰。
从这年起,冒氏家族前台就只有冒襄上蹿下跳东奔西走南逃北归。
冒氏家族是否同时又按世家大族的保家安命故伎惯例而分头下注、狡兔三窟多方投资?作为蒙元后裔的他们,当时有哪些选项?
这年,冒襄因与南明权臣阮大钺马士英的矛盾,曾举家逃祸,被逮入狱或逃避入扬州。
这一年也是顺治元年,孝庄31岁,顺治6岁,清军入关后打败李自成攻入北京,母子俩进入北京。
--
修改:zxq1974 FROM 111.43.26.*
FROM 111.4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