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骑兵通过“一人三马”制度(主力马+备用马+驮马)实现日行200里以上的战略机动,在萨尔浒之战中曾五天转战300里,连续击溃明军三路主力。这种高机动性使其能快速集结优势兵力,选择有利地形(如高地、上风口)发起突袭。
八旗实行“后排监前排”机制,每20人设押队兵,用红箭射杀怯战者。将领战死后,其护军需集体殉葬,这种严酷纪律保障了冲锋的持续性。
【 在 huangk 的大作中提到: 】
: 八旗骑兵不是蒙古式射不准的游牧骑射,他们是近距离高密度骑射 + 快速靠拢 + 集群冲击,核心是“速度”和“组织”。
:
: 八旗的重甲兵比例其实不高(甲马、甲兵更多是前期象征意义),关键是铁帽子不是主力,机动火器部队才是杀伤工具。
:
:
: 明军不是没有火枪火炮,而是战术不成体系、火器密度不足、军纪崩坏、训练断档、指挥层完全不行。
: 所以你看浑河、松锦、畿辅那几场:
: 不是你火器不够,而是你排不成阵、打不出火力节奏,
: 骑兵就有机可乘,一下子咬穿。
:
:
: 真正让明军“破八旗”的方式?
: 只有一个:你得有一支像样的步骑联动部队。
: ——能站住阵、不溃、不乱、不怕死,火器密度上得去,就能反杀。
:
:
: 其实核心还是克不住骑兵的冲锋,几次冲击就能打穿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iPhone」
发自「快看水母 于 iPhone」
--
FROM 120.2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