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去我的分基地看
http://pacificwar.spaces.live.com/blog/cns!9856E1E2E1596F98!127.entry
第一章 导言
合众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日本帝国海军的过程中经历了最美好的时光。作为
太平洋盟军主要海军力量,合众国海军在护送登陆部队入侵和夺回整个战区的日占岛
屿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建造战舰需要时间,驱逐舰不到一年,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则需
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合众国海军在1933到1941年高瞻远瞩的战舰建造无疑在战
争的早期扮演了关键角色。
1941年12月7日的合众国海军舰队源自战前的岁月,在那段时间里按照经济、政治和
军事不断变化的需要建造而成。为了便于分析这些因素的起源和影响,将1933到1941
年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显著突出的因素不同于其他两阶段。每个阶段
分析开始前,都将交代推动造船计划影响因素发生变化的地缘政治形势。第一阶段从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开始到1937年合众国海军“班乃”号事件结束。第二阶段从1938
年起到1940年欧洲战争爆发为止。最后一个阶段从欧洲战争爆发后到1941年12月7日
攻击珍珠港。
本论文中,战舰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航驱逐舰和潜艇。除非
特别注明,扫(布)雷艇、军辅船、巡逻艇、飞艇和水上飞机母舰将不予讨论,并且
不统计进入舰队组成。
1933年初罗斯福总统就职到1941年12月7日攻击珍珠港,合众国政府为586艘战舰拨款
。舰队拥有的在役、建造完工和试航中的战舰数字从1932年的190艘增加到攻击前夕
的345艘(见图1)。
本论文探讨哪些因素导致了合众国在1933到1941年间开始这个宏大的造船和扩军计划
?此外,本论文尝试确定这个时期对海军造船影响最显著的因素。这个造船计划的影
响因素跨越这些年无数军事、政治和经济问题,为了最好的分析和理解,本论文将1933
年到1941年12月划分为三个独立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典礼开始,海军造船计划主要是作为他的全面经济
复兴战略,即“新政”的一部分存在。因而,这个阶段根本的经济影响是新政在造船
上的开支产生的经济利益。这个阶段的政治影响是在限制军备诸条约规定下维持国家
力量并支持外交政策。军事影响包括军事力量必须与潜在的威胁相匹敌和执行橙色计
划所要求的军事实力。
战舰建造的第二阶段开始于1938年,持续到1940年法兰西沦陷。这个阶段,国际上对
依靠限制军备条约确保和平的信心在重整军备加速的趋势中荡然无存。政治上,适当
军备以确保国家与盟友的安全需要在这个阶段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军事上,这个时期
对造船的主要影响是避免装备过时的压力,同时扩充到条约许可的上限。这个阶段的
主要经济影响集中在将造船计划的拨款作为一种刺激经济和维持造船工业的手段。
战前最后,也就是第三阶段的战舰建造开始于1940年初夏法兰西沦陷。此时,加速建
造一个舰队战舰的军事需要取代了前些年限制造船规模的经济和政治担忧。
各章内容简介(略)
文献评论
(略)
限制海军军备的萌芽(1919—1920年)
整个二十年代到罗斯福总统入主白宫,合众国海军战舰建造主要受到凡尔赛和约及随
后限制海军军备诸条约效力的约束。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早期造船计划两个最重大的
影响是合众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状况和控制战舰建造的诸条约。正如著名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合众国海军历史学家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指出的,未来战争的经
历与上一场战争没有任何完全相同之处。新的作战原则、技术和敌人将改变合众国海
军对战争的理解。
合众国虽然深深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那场战争的特点根本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
战。前一次对海军是一个大洋的战争,对陆军是一个战区的战争;后一次对海军是两
个大洋的战争,对陆军是五个主要战区的战争。两次战争中,海军都有一个至关重要
的责任——反潜护航,但1917—1918年战争中从没与对手发生水面冲突;1941—1945
年时却与日本海军进行了大约20次大规模和无数次小规模的交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美国士兵乘船到海外,在防护严密的码头或港口上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两栖
作战的战术复兴并得到发展,因为突击部队不得不被迫在岸上杀出血路。空中力量在
前一次战争中几乎可以忽略;在后一次战争中成为一个决定性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战列舰仍是统治海洋的女王,她不断改变面貌保持着德雷克时代以来的地位,所
用的战列线战术更是继承自航海时代;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海军首要的力量是航空
母舰特混大队,围绕她创造出全新的战术。
合众国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作所为对确保舰队充分准备好应对所有这些变化明
显至关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合众国海军发现自己强大却不均衡,装备主要用于北大西洋
护航和反潜作战任务。因为这些战时任务,海军偏重于驱逐舰。战时造船计划最后一
批舰艇在1920年服役时,总共有267艘“平甲板”驱逐舰在役。到1920年7月,合众国
海军拥有300艘战舰在役,舰队船只总数567艘。(注一)
威尔逊总统的外交政策以他的信念为中心,即通过国际对话和认同法律准则能够避免
将来的战争。他提倡的一系列观点概括成他的十四点,其中包括领海以外的海洋航行
自由,大规模裁军,解决前德国殖民地所有权,也许最重要的是创建国际联盟,以及
其它。
随着德国陆军的崩溃,美国和英国陆军迅速自行复员,到1919年春,只余下法国陆军
和协约国海军成为国际裁军的目标。战争刚结束,英国人就计划重建皇家海军,以确
保舰队规模达到经任何限制军备条约同比例(特别是与合众国)裁减后还能控制海洋
的水平。威尔迅总统对此心照不宣,刚好在停战会议前要求国会拨款完成1916年造船
计划授权的战列舰。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用这个巨大的计划作为谈判的筹码迫使
盟国向他的十四点妥协,他在声明中说到,“我想在去参加和平会议时往口袋里塞进
所有能装下的武器以赢得公正。”
由于他的要求,12艘战列舰的建造恢复了:2艘加利福尼亚级,4艘马里兰级和6艘猛
犸般的南达科他级。英国人在仔细分析了经济形势后,放弃坚持独自保持最大的战后
舰队。合众国于是放弃后继的1918年海军造船计划,并同意放弃1916年计划中仍未铺
设龙骨的舰艇。从而打破了不列颠和合众国之间的僵局。1919年4月28日,和平会议
通过修正的条约草案并于1919年6月28日签署。
1920年参议院第二次否决条约导致海军部长要求国会为2艘战列舰和1艘战列巡洋舰的
临时造船计划拨款。虽然国会没批准这个要求,但在海外,特别是不列颠,视其为即
使没违反几个月前凡尔赛和约的字面规定,也违反了其缓和的精神。英国海军部里,
合众国的造船要求增强了一直徘徊的对美国人善意的怀疑和增加了对合众国坚持海军
与不列颠并驾齐驱的敌意。因而,1921年新当选的哈丁政府就职时,合众国外交政策
和威尔逊通过海军政策影响国际事务的努力全都一塌糊涂。
注一:根据作者参考文献
http://www.history.navy.mil/branches/org9-4.htm,应
该是243艘水面战舰和58艘潜艇,总计301艘战舰。
华盛顿海军会议
限制军备的呼声在西方国家的公众、政界和新闻界中不断高涨。德国舰队灭亡后,欧
洲已无任何明显的对手,甚至维持海军实力的传统支持者现在也被迫承认保持庞大的
舰队不切实际。此外,合众国政府对1902年生效的英日同盟的猜疑不断增长。这一时
期,合众国越来越关注愈发好战和不断扩张的日本帝国在西太平洋对合众国利益持续
增长的威胁。日本通过军事征服和随后的凡尔赛和约夺取德国殖民地实现地区扩张,
对合众国与中国、菲律宾和关岛属地的海上交通线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合众国海军
中越来越担心在西太平洋与日本为这些问题发生冲突时将把大不列颠拖入日本一侧。
哈丁政府对这些日益关注的问题做出反应,主动邀请世界强国于1921年11月聚集在华
盛顿召开国际会议。因为与大不列颠和日本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要讨论的提案没有
丝毫泄漏。哈丁的国务卿查尔斯·休斯用一段值得纪念的演说揭开会议的帷幕,演说
提议大规模削减世界上现有水面舰队,进一步提出一个计划,详细规定了预定解体的
舰只。所有与会者都震惊了,全都目瞪口呆。休斯国务卿准确预见到计划受到公众、
政界和新闻界压倒性的支持,抛开谨慎的海军顾问,精明的没给与会代表留下任何选
择的余地,只能讨论提案的细节。
他的提案包括立刻放弃现有全部主力舰造船计划,主力舰建造中断十年,合众国海军
废弃30艘战列舰(15艘新舰和15艘老舰),皇家海军23艘(4艘新舰和19艘老舰),
日本帝国海军17艘(7艘新舰和10艘老舰)。如果这个方案生效,合众国将拥有18艘
主力舰(500650长吨),英国22艘(604450长吨),日本10艘(299700长吨)。
最初的吨位限制增加使日本能保留新服役的“陆奥”号战列舰,大不列颠能完成新近
定货的“胡德”级战列舰的建造(注二),以满足它们老化的主力舰队现代化的迫切
需要。为了适应这些增长,合众国从其他与会者那里获得让步,允许保留2艘部分完
工的“西弗吉尼亚”级战列舰“科罗拉多”号和“华盛顿”号(注三),都预订于1922
年完工。
条约的背景范围里,几个重要的概念被特别定义,确保含义得到全体一致的认可:
主力舰定义为除航空母舰外标准排水量超过10000长吨(10160公吨)或装备口径超过
8英寸(203毫米)火炮的作战舰只。
航空母舰定义为标准排水量超过10000长吨,专门设计运载飞机作战的舰只。必须建
成飞机能从甲板上起飞和着陆,根据具体情况,不能设计和建成武器装备超过第九条
(6英寸口径以上火炮不超过8门)或第十条(任何航空母舰不得装备超过8英寸口径
的火炮)。
标准排水量定义为舰只完工后,全体人员就位,动力完整,物资足以出海的排水量,
包括所有武器和弹药、仪器设备、给养和船员所需淡水,各种各样用于作战的备品备
件,但不包括燃料和锅炉给水。
长吨定义为2240磅(1016千克)。
这些定义对最终条约及后继的那些很重要,因为给谈判代表和他们的海军参谋们更具
体的细节以便谈判,制定战争计划时方便饶开。
三个月的外交谈判后,华盛顿条约于1922年2月6日签署,规定有效期到1936年12月31
日。为在役或建造中的舰支设下限额,条约限制合众国、不列颠、日本、法兰西和意
大利的主力舰吨位比分别为5:5:3:1.75:1.75。适用这一比例,合众国和大不列颠被
限制在525000长吨,日本315000长吨,法兰西和意大利175000长吨。华盛顿海军条约
对航空母舰以外的所有主力舰设置了十年的“建造假日”。此外,条约明确禁止主力
舰超过35000长吨,并限制主力舰的主炮口径不超过16英寸。更小战舰的火炮口径被
限制不得超过8英寸。
航空母舰虽然也被视为主力舰,但在条约的独立条款里有她们自己的最大吨位限制。
签约国同意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同样的比率限制,但吨位上限不同。航空母舰吨位
,合众国和不列颠限制在135000长吨,日本81000长吨,法兰西和意大利60000长吨。
除了总吨位限制,条约还规定每个国家只能有2艘航空母舰超过27000长吨,并且这2
艘不能超过33000长吨。按上面定义的规定,航空母舰能装备的大口径火炮数量也被
限制以防止按战列舰装备航空母舰并划入“航空母舰”,从而有效增加一个国家能保
有的战列舰数量。此外,这时在役的航空母舰被认为是“试验性的”,同样不有损分
配的吨位。(注四)合众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归入这一类。根据条约的
许可,2艘预定废弃的战列巡洋舰(“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被改造为航
空母舰,填补航空母舰的空缺。作为主力舰许可吨位里特别规定的舰种,航空母舰是
唯一能建造的主力舰,直到1932年主力舰建造暂停按计划期满。
为了让日本代表团同意接受更小的主力舰比例,合众国和大不列颠让步同意维持太平
洋海军基地和要塞的现状。每个国家对这条禁令都规定有例外。合众国能加强它的本
土基地(包括阿拉斯加大陆)、夏威夷和巴拿马运河区。合众国的其他所有领土和属
地,包括阿留申群岛、菲律宾群岛和关岛,被禁止加强或扩大超出签字日现存的规模
。不列颠被允许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建造和设防,但不包括香港。日本能加强它的本
土,但不包括台湾。
华盛顿条约不仅影响合众国海军主力舰水平,而且通过条约第二部分规定的替换表将
影响延伸到未来替换主力舰的建造。按照条约,这个替换计划向合众国提供了入役前
舰只(舰龄0年的那些)废弃和解体时间表。此外,替换主力舰时间表名义上计划替
换舰出现在20年时点,现代化“日德兰后”战列舰每年在役的计划数量也列出来。针
对每个国家的类似时间表都草拟出来包括在条约中。表1是直接从华盛顿条约文本摘
录的合众国替换表。它规定了1922到1942年允许合众国海军建造的战列舰。
按照条约退役和拆毁的舰只在表上用圆括号标出了相应舰龄。主力舰建造进度列在表
中,用大写字母表示每艘舰只,规定按年度开始建造并完工。退役或拆毁那些舰只的
进度也列出来,为这些新舰的建造和服役腾出许可吨位。如果华盛顿条约和后继诸条
约一直保持有效,这个时间表将决定到1942年的合众国海军主力舰建造,从而将对国
家战备产生巨大的影响。
华盛顿条约在第二世界大战前制约自由较少的数十年对合众国海军部队建设投下了一
道长长的阴影。允许建造作为主力舰的航空母舰帮助向以前微乎其微的海军航空注入
激情。通过确保英国人支持5:5:3(合众国海军,皇家海军,日本帝国海军)的主力
舰吨位比例,要求日本维持更小的舰队,有效分裂了令人不安的英日同盟,但两害相
权取其轻,禁止加强太平洋领土本质上承认了日本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区域统治地
位。
建造到条约上限成为合众国海军在华盛顿条约后的新目标。大量的航空母舰吨位要填
补,10000长吨以下的其他战舰数量也没有限制,合众国海军在20年代缓慢开始为造
船计划努力,集中在这些领域增强潜力。1924年批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军第一个造
船和现代化计划,规定将现有燃煤战列舰现代化,并按照华盛顿条约用“列克星顿”
号和“萨拉托加”号(战列)巡洋舰舰体改装为航空母舰。此外,订购8艘巡洋舰,
在1927年前铺设龙骨。然而,即使算上这批现代化巡洋舰,合众国海军依然在现代化
巡洋舰上相对其他主要海军实力不足。第二次巡洋舰法案提出计划弥补这些不足,但
死于新的日内瓦裁减军备会议谈判中。
注二:大不列颠还获准建造2艘16英寸主炮战列舰(“纳尔逊”级)。
注三:应为“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科罗拉多”号(BB-45)和“西弗吉尼亚”号(
BB-48)。“华盛顿”号(BB-47)在1922年2月8日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停工,
此时完成75.9%,1924年11月26日作为靶船被“德克萨斯”号和“纽约”号击沉。
注四:试验性航空母舰的替换豁免年限规定。
日内瓦会议
日本海军1923年造船计划包括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警告了华盛顿条约其他签字国
,同时被不列颠和合众国政府视为没遵守1922年的精神。作为这个造船计划的结果,
合众国海军通过国会的支持者在1924年开始5艘重巡洋舰(9100长吨)建造计划,在
1927年要求另外10艘。
无限制巡洋舰军备竞赛背景下,国际联盟发起的巡洋舰问题预备会议没能达成一致,
五大强国同意1927年在日内瓦自行召开会议。合众国倾向于将5:5:3的比例延伸到巡
洋舰并将合众国吨位限制在400000长吨。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选择不参与,但日本人和
英国人都渴望避免巡洋舰军备竞赛,接受了邀请。不列颠立场接近合众国,但将总吨
位增加到500000。按这个比例延伸,将允许日本建造325000长吨的巡洋舰。这对合众
国海军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可以肯定不管条约上限如何,只能从国会得到400000长吨
的建造拨款。如果这条通过,不列殿的限制将严重危及西太平洋的海军形势,因此被
拒绝。会议进入僵局,1927年8月4日没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休会。
回应会议的失败,柯立芝总统在1927年12月推动国会通过一个造船计划,授权建造1
艘小型航空母舰(“突击者”号)和在3年中为15艘重巡洋舰铺设龙骨。日本和不列
颠都被合众国的计划警告,做出反应,加速各自的巡洋舰建造计划。
伦敦海军条约
然而,1929年和平主义者赫伯特·胡佛和拉姆齐·麦克唐纳分别成为合众国和不列颠
政府首脑后,海军裁减军备的政治环境在再次改变。大萧条促使世界各国政府和各自
的海军广泛需要紧缩财政。合众国、大不列颠和日本的领袖寻求通过新一轮多边裁减
军备谈判,不对各国利益产生重大影响下削减预算来救助经济。合众国、英国和日本
代表在1930年1月21日召开伦敦会议,3个月后的1930年4月22日达成一致并签字。重
要定义与华盛顿条约相比出现了几点改进,其中,消除对航空母舰的武器限制标志战
舰成为搭载武器的平台,潜力不再根据搭载火炮数目来判断。
航空母舰:(修改自华盛顿条约)无论排水量大小,任何特别设计用于运载飞机,并
且飞机能从甲板上起飞和降落的水面舰只。
巡洋舰:除主力舰和航空母舰外,标准排水量超过1850长吨或火炮超过5.1英寸的水
面战舰。巡洋舰细分为两类,火炮超过6.1英寸的和火炮6.1英寸以下的。
驱逐舰:标准排水量不超过1850吨且火炮不超过5.1英寸的水面战舰。
所有签字国都在大萧条的经济压力下不得不成比例削减他们的海军造船计划,这些定
义允许他们在十年前华盛顿条约已经同意的基础上对战舰建造规定额外的限制。无疑
,部分目的是让各签字国能将精力集中在国内经济复苏。
在不断增长的政治和经济压力下,确保条约而无视它对合众国海军潜在的消极战略影
响,胡佛的代表在把华盛顿条约延伸到巡洋舰和将主力舰建造延期到1937年上达成一
致。从1930到1936年,合众国明确被允许建造14艘重巡洋舰,但不得不延迟到1934年
才为最后一艘铺设龙骨。直到造船计划结束,这实际上给予日本人10:10:7的巡洋舰
比例。合众国、联合王国和日本潜艇平等,都为52700长吨。10:10:7的比例也延伸到
驱逐舰,因为他们允许的最大吨位和武器现在都通过同一条约定义。条约签署时,驱
逐舰在合众国海军战舰总吨位中只略微超过15%,5年内,因为老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期驱逐舰退役,只剩下区区8艘现代化一线驱逐舰在役。尽管合众国海军领导层关
注驱逐舰部队的水平,但并不将条约对驱逐舰的吨位限制看得很重要,因为确信能在
任何战争开始时迅速建造起一支驱逐舰舰队。伦敦条约实现了它的目的,即通过延长
主力舰建造假日和其他种类战舰允许的最大吨位体系来防止一场海军军备竞赛。表2
摘录了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允许的最大吨位。
向前看
1932年标志本章导言的结束时间。国际国内事件都使1932年成为本章情节的自然终点
。日本在1931年入侵满洲,接着建立傀儡政府,对合众国遵循的历史性对华“门户开
放”政策的外交政治利益构成潜在直接威胁。此外,日本地区影响的扩大也潜在威胁
合众国的地区影响和势力。因为合众国已经通过海军限制军备诸条约将地区领导权实
际让与日本,日本通过这一事件证明她的目的是以暴力扩张她的势力范围,这导致合
众国海军和政府对此的关注不断增长。
同时,1932年也预兆德国政府的崩溃,阿道夫·希特崛起并于次年建立他的国家社会
主义政府。德国政府的新头目计划重振德国人的国家荣誉感,不顾凡尔赛条约的限制
,最终重建它的军事力量。德国重新作为一个军事强国出现,在之后的十年将直接挑
战许多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盟友的利益。德国海军重整军备计划包括强大的U艇部队
,其设计用于切断商业和挑战合众国与欧洲贸易。
最后,在国内,1932年11月见证了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选,他是一位与合众国海
军相关的政治家,长期联系能回溯到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海军部长助理。他
入主白宫使合众国海军战舰建造计划在经历没有任何拨款的四年后重新迈开步伐。
1919—1932年显著影响因素
无疑,这个时期海军限制军备诸条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3年的战舰建造计划
发挥着最重要的影响。它们的影响实际延伸到三十年代中期。只有到日本退出,条约
体系崩溃后才告结束,这将在下一章论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合众国海军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之一。然而,合
众国没能批准凡尔赛条约,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结合唯一幸存能发起无可匹敌的海军
造船计划的经济潜能,导致合众国被当时削弱的世界海军强国视为一个潜在威胁。国
际上感受到的合众国威胁被国内重新出现的强大的孤立主义和和平主义运动所抵消,
运动公开谴责军费开支,特别是战舰建造。国家拥有发起一场海军军备竞赛的最强经
济实力和潜在的单边外交政策,这种状况促使世界海军强国迅速接受合众国邀请进行
限制海军军备谈判,导致华盛顿海军条约和建立通过限制海军军备确保国际和平的框
架。
华盛顿条约限制主力舰建造的遗产迫使五强在十年建造假日期间关注其他种类的舰只
,特别是航空母舰和巡洋舰。为适应大萧条带来的国家预算严厉紧缩,也害怕巡洋舰
军备竞赛对世界秩序造成混乱,伦敦海军条约规定将吨位限制延伸到巡洋舰乃至潜艇
。老化的一战驱逐舰令合众国海军舰队很快落到条约限制下,条约下造船优先权再次
转移到填补这些替换需求。
因此,当1932年临近尾声时,合众国海军战舰建造计划在上十年几乎被窒息,虽然当
选总统罗斯福即将就职,但他的经济政策似乎显示他将节约政府开支,这对复苏战舰
建造不是一个吉兆,然而,他的经济观点和政策变化结合创造性的立法及不久日本侵
略的加剧创造了一个环境,合众国海军将见到许多年里最大的造船计划。
--
FROM 125.6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