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表面看,明朝,甚至宋朝有很多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相似的社会因素,这也是为何有一个时间“宋明萌芽论”大行其道的原因
但研究来研究去,大家发现最后的结论上不了台面,最多也就是个YY小说的下场,为啥?
我理解,阻碍这些萌芽的因素太多太强大了,没法在可预见的未来向“好”的方向转化。
所谓“质变”,其实就是社会革命(总不能把制度更替也否了吧),而考察的最好办法不是“治世”而是“乱世”,也就是说,当社会动荡的时代,社会革命的种子才能看出是不是真的、有前途的(其实哪怕“量变”往往也是农民战争在推动)。比如我们推崇太平天国运动,哪怕它再血腥残忍也没关系,只因为它的后期纲领出现了相当程度的“资产阶级”味道,这就足够把它与几千年来无数农民战争相区别,也足以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微妙变化了。
而明朝的农民战争、起义,看不出与他们的前辈有何不同,考察李自成们的经历,就不得不对“萌芽论”彻底丧失信心。我们发现,战争-社会资料(社会关系)重新分配-稳定-社会资料分配失衡-社会矛盾积累-战争,这个链条在明朝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就算你列举的那些最终是指向“新社会”的,当时的社会运行也不会有允许的时间。还没到时候,社会就到了重新颠覆洗牌的时候了。这个周期是中国社会的铁律
何况我对那些因素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还是存疑,政治上中央集权传统、地方乡绅统治,意识形态上儒家理论越发保守的基本架构下。。
以上抛砖引玉了,我觉得从“乱”看发展的视角用的人还是比较少。就此打住。
【 在 wisely2000 (Let's roll!)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人来了,时不我待,当然只有抄西人的办法来自强
: 这就是我们走过的道路
: 为什么说明朝不说宋朝?
: ...................
--
修改:gOoGlEcAt FROM 210.72.154.*
FROM 210.7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