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地方吏治的困惑(下)——读《读通鉴论》有感(zz)
我觉得袁世凯的垮台原因在于中央无兵可调,一旦地方上的统兵将军不出功就会导致叛乱坐大
整个北洋政府时期中央都缺少一支常备的军队,段的参战军也并非忠于政府,而形同徐树诤的私人部队
所以袁的上台并未导致中央集权
【 在 Emprieo (师傅歌手说,我是世界上最聪明睿智的人!) 的大作中提到: 】
: 此文行文含混,重点不明,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地方区划大小、选官制度、监察制度都
: 杂糅在一起,面面具到而又面面不足,不知想论何事
: 潘按:你说的看法,至少表明你也在思考,我接受你的批评。也同时希望我自己以后能够
: 有进步吧。至于你说的一些想法,我很同意,只不过有几个小问题,需要做出一些解释,
: 有一些困惑,也希望能有更好的交流。
: 就几个具体问题而言,此文说加强地方权力有利避险,这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观点。但我觉
: 得其论证论据都还不充分,理论上说,分散可以减少风险,但是不能改变期望值。也就是
: 说,地方分权可以使得全国不至于全好全坏,而是有好有坏,其平均值应该跟集权情况下
: 的期望值相同。除非地方分权有其他的优势。一旦有险,坏的地方垮掉了,好的地方能独
: 存么?
: 潘按:这恰恰是西汉七国之乱而汉代没有倒的制度原因,这也是安史之乱之后唐政府能够
: ...................
--
FROM 166.111.66.239
大学士的票拟权应该写入制度了吧?另外朝班位次在嘉靖之后是排到尚书之前了
【 在 napolen (三次苏联英雄胜利勋章获得者苏联元帅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者愿意坐下来认真的讨论,这是很好的,大家可以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 作者的一个重要缺点,在我看来,是论点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不仅仅是论据不够,不恰
: 当,在论证方面也有不足。譬如作者说地方分权“一是对地方有利,二是对中央有利”,
: 究竟怎么个有利法,没看到明白的论证。作者又说“如果我不能说明我的观点,那就不妨
: 直接用美国的联邦制来表明我的观点,那是再恰当不过的。”如果作者对于自己的观点前
: 因后果都搞明白了,逻辑关系都理顺了,怎么会不能说明自己的观点呢?以事实来佐证固
: 然是一个常用的办法,但这不能代替自己的论证。而且这又是一个只有论点没有论证的例
: 子,美国的联邦制怎么就能表明作者的观点了呢?作者对美国的联邦制吃透了吗?如果吃
: 透了,为什么不详细说一说呢?
: 作者说,西汉经历七国之乱而未倒,唐历安史之乱而尚存,是地方分权的缘故,又举张巡
: 为例,说明若不是地方分权,就没有能力支持这么久。我却以为,若不是权力分散,让地
: ...................
--
FROM 166.111.66.239
朝班位次至少在宋代是制度,发布过几次规定进行过修改
明代内阁与六部的相对地位高下总要有个准则才好比较,否则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永远没有基础
【 在 napolen (三次苏联英雄胜利勋章获得者苏联元帅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票拟权是习惯形成的,正式制度里没有,至于朝班位次更是典型的惯例了
: 其实内阁的地位并没有超过六部,至少没有超过吏部。明朝惯例,吏部尚书不得兼大学士
: (只有极少数例外),就是怕两个大权由一人掌握
--
FROM 166.111.6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