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王阳明格竹子的疑惑
历史上记载 王阳明按照朱熹的教导,去“格”竹子的“理”,结果搬着板凳盯着竹子看了三天,大病一场,觉得这样格不出道理来,于是转而面向人的内心,搞起了“心学”,说什么“心即是理”。
我对此很怀疑,明代很多格物的方法都很成熟了呀,比如医术,望闻诊切;比如兵法。这些都是很有章法的格物啊。何至于弱智到搬着板凳看呢?如果说,王阳明不懂医术,到还罢了,可是他打仗还是有一手的,不要格“战争”的“物”么?
真是很可惜,明朝的思想,在王阳明格竹子失败后,就掉了一个头,开始面向内心,搞什么心就是理,心外无理,讨论什么心啊、性啊,结果没有一个人研究现实世界的物,从此民族的哲学走向自闭。
--
FROM 59.66.9.*
理学心学都是受到佛教侵入而产生的儒家怪物,表面上是儒,
实际上里面讲的内容都是佛法。
【 在 newmorning (齐鲁布衣)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上记载 王阳明按照朱熹的教导,去“格”竹子的“理”,结果搬着板凳盯着竹子看了三天,大病一场,觉得这样格不出道理来,于是转而面向人的内心,搞起了“心学”,说什么“心即是理”。
: 我对此很怀疑,明代很多格物的方法都很成熟了呀,比如医术,望闻诊切;比如兵法。这些都是很有章法的格物啊。何至于弱智到搬着板凳看呢?如果说,王阳明不懂医术,到还罢了,可是他打仗还是有一手的,不要格“战争”的“物”么?
: 真是很可惜,明朝的思想,在王阳明格竹子失败后,就掉了一个头,开始面向内心,搞什么心就是理,心外无理,讨论什么心啊、性啊,结果没有一个人研究现实世界的物,从此民族的哲学走向自闭。
: ...................
--
FROM 61.144.230.*
中国化的佛法其实也是儒。
【 在 moonwalker (漫步于太空)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学心学都是受到佛教侵入而产生的儒家怪物,表面上是儒,
: 实际上里面讲的内容都是佛法。
--
FROM 202.106.180.*
关键是朱熹的研究方法本身有问题,王不过是继承了错误的研究方法
注意,无论医、卜、兵法乃至耕种稼穑、筑土建屋,都属于百工或巫
百工和巫实际上与儒不是一家,不是一类人,虽然医有儒医但王不是
而且在明那个年代儒医似乎也并不多,类似李时珍这样实际是药学家
后世中医所以衰落,主要就是儒医一派重开方不重抓药,终于玄化了
当然这也和后来经济发展,城市进步,确实常用药不再需要自配有关
【 在 newmorning (齐鲁布衣)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上记载 王阳明按照朱熹的教导,去“格”竹子的“理”,结果搬着板凳盯着竹子看了三天,大病一场,觉得这样格不出道理来,于是转而面向人的内心,搞起了“心学”,说什么“心即是理”。
: 我对此很怀疑,明代很多格物的方法都很成熟了呀,比如医术,望闻诊切;比如兵法。这些都是很有章法的格物啊。何至于弱智到搬着板凳看呢?如果说,王阳明不懂医术,到还罢了,可是他打仗还是有一手的,不要格“战争”的“物”么?
: 真是很可惜,明朝的思想,在王阳明格竹子失败后,就掉了一个头,开始面向内心,搞什么心就是理,心外无理,讨论什么心啊、性啊,结果没有一个人研究现实世界的物,从此民族的哲学走向自闭。
: ...................
--
FROM 123.118.15.*
不能这样理解,就算三教合一说也不是这样讲的
【 在 moonwalker (漫步于太空) 的大作中提到: 】
: 理学心学都是受到佛教侵入而产生的儒家怪物,表面上是儒,
: 实际上里面讲的内容都是佛法。
--
FROM 123.118.15.*
这样去解老王固然可以,但是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上来看仍然不是完全靠谱
其实理学的知,某些时候宁愿理解成“智”,也就是智慧,而非知识本身
【 在 djh (hh) 的大作中提到: 】
: en.理学的格物致知,本身是有问题的,认为知识可以通过穷尽对外物的了解而得到,并且认为这种了解达到极致的时候,可以“豁然贯通”。可以“无不到”“无不明”。这显然是胡说八道。王阳明折腾了半天,发现自己对着竹子根本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自然就怀疑起来了。最后
--
FROM 123.118.15.*
朱子格物非是要格出你所说的那些理,那些都是形而下的,是术,
是朱子所不屑,所鄙夷,所要超越的,朱子要格的是形而上的天理
【 在 newmorning (齐鲁布衣)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上记载 王阳明按照朱熹的教导,去“格”竹子的“理”,结果搬着板凳盯着竹子看了三天,大病一场,觉得这样格不出道理来,于是转而面向人的内心,搞起了“心学”,说什么“心即是理”。
: 我对此很怀疑,明代很多格物的方法都很成熟了呀,比如医术,望闻诊切;比如兵法。这些都是很有章法的格物啊。何至于弱智到搬着板凳看呢?如果说,王阳明不懂医术,到还罢了,可是他打仗还是有一手的,不要格“战争”的“物”么?
: 真是很可惜,明朝的思想,在王阳明格竹子失败后,就掉了一个头,开始面向内心,搞什么心就是理,心外无理,讨论什么心啊、性啊,结果没有一个人研究现实世界的物,从此民族的哲学走向自闭。
: ...................
--
FROM 219.239.44.*
还是不理解 所谓形而上的天理 到底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呢? 还是“反着道之动”呢? 或者是“道是终极的善、终极的真理、终极的美”?
格物致知,很好理解啊,研究下各种东西,获得各种东西的规律性的东西;如果研究的东西多了,可能会得到一些共性或者研究方法方面的东西
不过格物致知的“知”到底能否用来“正心诚意” 确实是个问题,很难理解牛顿定律可以帮助一个人正心诚意。社会科学上可能有一点,但是也不靠谱啊
真是想不通 王阳明到底要格什么,或许不带问题的去格物,就容易有病吧。
呵呵 幸好王阳明格的是竹子,如果他格的是猪,盯着看三天,即不吃猪,也不养猪,估计猪都要纳闷,他到底想干什么?
【 在 goldenlily (我是一片云) 的大作中提到: 】
: 朱子格物非是要格出你所说的那些理,那些都是形而下的,是术,
: 是朱子所不屑,所鄙夷,所要超越的,朱子要格的是形而上的天理
--
FROM 59.66.204.*
王是看不出竹子如何印证程朱那套宇宙起源论吧
【 在 newmorning (齐鲁布衣)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上记载 王阳明按照朱熹的教导,去“格”竹子的“理”,结果搬着板凳盯着竹子看了三天,大病一场,觉得这样格不出道理来,于是转而面向人的内心,搞起了“心学”,说什么“心即是理”。
: 我对此很怀疑,明代很多格物的方法都很成熟了呀,比如医术,望闻诊切;比如兵法。这些都是很有章法的格物啊。何至于弱智到搬着板凳看呢?如果说,王阳明不懂医术,到还罢了,可是他打仗还是有一手的,不要格“战争”的“物”么?
: 真是很可惜,明朝的思想,在王阳明格竹子失败后,就掉了一个头,开始面向内心,搞什么心就是理,心外无理,讨论什么心啊、性啊,结果没有一个人研究现实世界的物,从此民族的哲学走向自闭。
--
FROM 221.137.7.*
【 在 newmorning (齐鲁布衣)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不理解 所谓形而上的天理 到底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呢? 还是“反着道之动”呢? 或者是“道是终极的善、终极的真理、终极的美”?
: 格物致知,很好理解啊,研究下各种东西,获得各种东西的规律性的东西;如果研究的东西多了,可能会得到一些共性或者研究方法方面的东西
: 不过格物致知的“知”到底能否用来“正心诚意” 确实是个问题,很难理解牛顿定律可以帮助一个人正心诚意。社会科学上可能有一点,但是也不靠谱啊
: 真是想不通 王阳明到底要格什么,或许不带问题的去格物,就容易有病吧。
: 呵呵 幸好王阳明格的是竹子,如果他格的是猪,盯着看三天,即不吃猪,也不养猪,估计猪都要纳闷,他到底想干什么?
思想转变一般都是长时间积累逐步变化个方面条件逐渐成熟,
然后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骆驼.
苹果砸牛顿, 王阳明格竹子都是一种传说,
把最后这一步说得很重要.
--
FROM 211.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