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在看关于鲁迅的书,想到了他的身边人-许广平。
: 在网上搜到一则资料:
: ---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上海租界。为了寻找上海抗日知识分子和出版家的线索,日本宪兵于12月15日清晨逮捕了许广平,对她严刑逼供,但一无所获。
: ---
: 不知道为什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为什么没有把许广平接去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 上海租界远比延安更安全, 更舒适.
偷袭珍珠港是12月7日, 到15日总共才一周时间. 这样的历史转折点上,
需要办的事情很多. 7天时间内将全部作家撤出上海, 这也太困难了.
而且不可能不走漏消息, 引起日方注意.
延安穷得很. 粮食少, 吃饭的人多. 大人可以忍一忍,
鲁迅的小孩子生病了就不好办.
实际上按理说, 许广平这样背景的人, 日本宪兵根本就不应该抓,
更不应该用刑. 抓她的唯一结果就是把更多的知识分子推到抗日这一边来.
下令抓人的这个家伙必是猪头无疑.
: 另外,又想到了孤寂的朱安,似乎是更可怜的一个人:
:
http://www.ewen.cc/books/bkview.asp?bkid=101128&cid=282491: 虽说是时代的悲剧,但鲁迅对待她似乎也太无情了一点。是不是和他的自诩“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有点抵触。我很敬佩鲁迅先生,但想到朱安,竟不由地有些反感滋生出来了。
: 看看这些文字:
: ---
: 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没用。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
: ......
: 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二日,鲁瑞逝世,临终时把周作人每月十五元的供养费遗留给朱安。作人为母亲安排了盛大的葬礼,但除了每月十五元外,并没有支援寡嫂;同时许广平在上海被捕入狱,汇款也中断了。体弱多病又步入老年的朱安面对经济困境,到一九四四年已欠债数千元。
: ......
: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九日,朱安在北京病逝。虽然她到最后身体已非常衰弱,但脑筋仍然很清醒,后事要穿的衣服也列出了清单。她的遗愿是葬在上海鲁迅墓旁,这当然未能如愿;她的葬礼按许广平的意思举行,下葬在北京她婆婆鲁瑞的墓旁,坟上没有任何标记。
: ---
: 虽说这桩婚姻是时代的悲剧,但鲁迅和许广平是不是太决绝了一些呢?
: 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鲁迅从来就没有承认过朱安是他的妻子. 没办法和鲁迅合葬.
朱安主要是在鲁母身边照顾婆婆. 也就只能和鲁母葬在一起了.
--
FROM 211.9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