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秦的统一似乎并不彻底
【 在 gcat (CNMD!) 的大作中提到: 】
: 更大意义还不在政治上
: 统一度量衡货币、焚书坑儒。。这些都给汉王朝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焚书坑儒谈不上有什么作用吧?有也是负值。
--
FROM 203.116.234.*
【 在 gcat (CNMD!) 的大作中提到: 】
: 若以“大统一”而言,遏制多样思想是“正值”
书哪里能烧得光?思想更是遏制不了的。
--
FROM 203.116.234.*
【 在 gcat (CNMD!) 的大作中提到: 】
: hoho,话是这么说,但帝王的理想和历史的现实可都不是说说而已
: 从焚书坑儒开始,到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思想界“大统一”的进程和发展不是很说明问题了么?
我倒觉得思想界的大统一是和政治上的大统一,以及文官制度的产生(自唐开始)而臻于完成的,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倒没什么关系。
维持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文官制度是必须的,这个现实导致了取士标准向儒家(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既定社会等级和秩序)靠拢。物质决定意识,以此为基础产生了思想界的逐渐走向统一。这个过程,并不是哪个帝王能倡导、能决定的,没有焚书坑儒,一样会有同样的结果。
--
FROM 203.116.234.*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秦灭六国,其中赵、魏、楚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失败后损失也很惨重。
: 齐最后被秦攻击,一战溃败后投降。
: 燕、韩实力较弱,燕国除太子丹派刺客,其他抵抗行动没起到什么作用;
: 韩国配合项燕,在后方发动叛乱,击败了李信的秦军。
~~~~~~~~~~~~~~~~~~~~~~~~
嘿嘿,这个应该是出自田余庆的《秦汉魏晋史探微》吧。我也买了一本,还没看完。
--
FROM 203.116.234.*
【 在 gcat (CNM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这些都是“大统一”的发展过程,官方教材里都是写“中央集权”是如何如何一步步发展的
: 但丝毫不能否认后来这些发展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而“焚书坑儒”正是秦始皇“努力”的一部分
: 总之,你提的“制度”跟我说的没啥矛盾
还是有区别的,呵呵。我看到的是个自然选择(套用一下达尔文主义)的过程。你注重的,是帝王的个人努力。
--
FROM 203.116.234.*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篇论文分析的挺有道理的。
是啊,颇能起到解惑的作用。历史书上提到的李信败亡也太突然了,一开始还是高歌猛进,转了几天,就是被项燕的军队“七日七夜不顿舍”了,不能理解。
田余庆有才,呵呵。
--
FROM 13.8.137.*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末民国初又一度恢复了中央集权+地方豪杰的情况,但不久又归于集权。
: 中央集权最大的问题是消灭了地方的活力。
清末民初有地方豪杰吗?你不会指的是军阀吧?那应该不算吧。所谓地方豪杰,应该是有家世的人家吧。军阀也就是个比较大的流氓头子而已,大号的黄金荣、杜月笙。
--
FROM 13.8.137.*
【 在 su27 (水牛~长大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凭什么军阀就不算地方豪杰?你要好几辈子都当军阀才算?不过民国时间太短
我指的是一方面要有武力,另一方面要有文化的传承,才算得上世家、豪强吧。
--
FROM 13.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