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秦的统一似乎并不彻底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秦的统一似乎并不彻底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Mar 15 23:20:21 2010), 站内
: 秦灭六国,其中赵、魏、楚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失败后损失也很惨重。
: 齐最后被秦攻击,一战溃败后投降。
: 燕、韩实力较弱,燕国除太子丹派刺客,其他抵抗行动没起到什么作用;
: 韩国配合项燕,在后方发动叛乱,击败了李信的秦军。
: 秦末,对秦造成最大威胁的还是楚、齐、赵、魏等国,可见秦统一六国,
: 虽然歼灭了楚、齐、赵、魏大量军队,但未破坏其基干力量,残余力量都
: 潜伏下来伺机而动。
: 倒是经过楚汉相争,项羽屠秦,韩信平魏、赵、齐等国,刘邦灭楚,算是
: 基本把六国旧贵族力量扫荡干净了。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放在更长的历史进程中去看。
这一点上我觉得吕思勉《中国通史》说的最为贴切:“封建时代的阶级,亦是相沿很久的,岂有一废除即铲灭净尽之理?所以魏晋以后,又有所谓门阀的阶级。魏晋以后的门阀,旧时的议论,都把九品中正制度,见第七章。看作他很重要的原因,这是错误的。世界上哪有这种短时间的政治制度,能造成如此深根固柢的社会风尚之理?又有说:这是由于五胡乱华,衣冠之族,以血统与异族混淆为耻,所以有这风尚的。这也不对。当时的区别,明明注重于本族士庶之间。况且五胡乱华,至少在西晋的末年,声势才浩大的,而刘毅在晋初,已经说当时中正的品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了。可见门阀之制,并非起源于魏晋之世。然则其缘起安在呢?论门阀制度的话,要算唐朝的柳芳,说得最为明白。见《唐书·柳冲传》。据他的说法:则七国以前,封建时代的贵族,在秦汉之世,仍为强家。因为汉高祖起于徒步,用人不论家世,所以终两汉之世,他们在政治上不占特别的势力。然其在社会上,势力仍在。到魏晋以后,政治上的势力和社会上的势力合流,门阀制度,就渐渐固定了。这话是对的。”
研究古代社会时,应该区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秦的统一是政治上的统一,但并不是社会的统一。
战国以前是一个政治、社会相一致的分封制贵族社会,宋以后是一个政治、社会相一致的集权制官僚社会,而夹在其间的中古社会,则是二者之间的过渡期:集权制官僚政治+分权式豪杰社会。秦以前的贵族不再能直接作用于官方政治,但其在社会上仍保有强大的势力,一方面依靠宗族(所谓豪强)或朋党(所谓游侠)而拥有足够的武力,一方面又垄断着文化的传播(所谓世家),从文、武两个方面制约着皇帝集权。
秦朝对此势力是采取的高压政策,结果遭到豪杰全面反抗,一朝覆亡。汉初行黄老(实为法家之另一极端),采取妥协政策,稳定了社会。武帝时试图借尊儒改制之势抑制豪强,但仅治其标,“罪己诏”的颁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关东豪强的妥协。王莽代汉,又试图进行此尝试,结果反被豪强势力推翻——东汉代新名义上是汉朝复辟,其实质则是地方豪强推翻了集权朝廷。东汉一朝皇权不振,豪强势力大发展,终形成汉末三分割据,然后西晋一统。直至此时,虽然豪强势力极强,但君主之权威尚能得到承认。但随后永嘉之乱,司马睿渡江毫无根基,全仗江北门阀,豪族遂迎来战国以后又一巅峰,即田余庆所谓东晋门阀政治。与此同时,侵占江北之少数民族,其落后组织恰与华夏族三代时相类,亦可目之为一贵族社会,各部落小帅与汉人坞堡形成了江北之门阀根基。其间动乱三百载,良有以也。
由南北朝至唐末,则是门阀势力漫长的衰落阶段。刘裕代晋、侯景乱梁、隋灭陈最终造成了江南贵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状况。北周灭北齐、安史之乱对关东贵族打击当颇大,安史、黄巢、朱温对关陇贵族多有打击(按陈寅恪的说法,还应加上武后)。以上这些事变、战乱消灭了门阀存在的武力根基,而科技进步、制度改革则从文化方面铲除了门阀复兴的土壤。印刷术结合早前出现的造纸术,抹掉了门阀垄断文化的可能性,亦使得大规模施行科举成为可能。于是自隋唐产生的科举制,至宋代终于成为选官的主流。自上古以来的贵族社会,至此烟消云散。是后只有所谓“横行乡里”的乡霸村霸,再无“驱逐长吏”的世家大族了。中国政治的这一巨变由秦(或可上推至战国)开始,唐末五代终结,最终形成了一个与世界各古代文明迥然不同的中央集权制官僚社会。
--
修改:yunmz FROM 60.31.33.*
FROM 116.114.47.*
李开元《秦始皇的秘密》有进一步的考证,认为昌平君是楚考烈王在秦国为质时生的儿子,名启
一些干巴巴的东西,考证起来背后有意思的事情真不少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颇能起到解惑的作用。历史书上提到的李信败亡也太突然了,一开始还是高歌猛进,转了几天,就是被项燕的军队“七日七夜不顿舍”了,不能理解。
: 田余庆有才,呵呵。
--
修改:yunmz FROM 116.114.47.*
FROM 116.114.47.*
作品太少,可能是壮年时代被耽搁了。田余庆真是个天才,早生三十年绝对是能和吕思勉、陈寅恪并称的人物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田写的书太少,看不过瘾。
--
FROM 116.1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