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原创】陈旭麓和黄仁宇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ern_CHN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enland (苍野), 信区: Modern_CHN
标 题: 【原创】陈旭麓和黄仁宇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Aug 22 09:55:21 2010), 站内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就一
直在求变,而治现代和当代的史学家也一直在研究这个求变的
历史,提出了不少的范式和解释。
黄仁宇基于大历史长期合理性,上下层社会各自重组-结合,达
致数目字管理社会是一种范式,陈旭麓新陈代谢说是另一种范式。
陈旭麓和黄仁宇于1918年同年出生,就二人的著作时间段来说,
陈旭麓新陈代谢说的集中研究成果发布期是1978 - 1988年(陈
先生病逝),黄仁宇比陈长寿12年,《万历十五年》 ~ 《从大
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的创作期是1982 - 1993年 (后面
好些书是在炒冷饭 XD),长期合理大历史说的时间比陈略晚4-5
年,大致可看做同一世代的学者和学术成果。
黄仁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解读,也可看做他自己那套全球资本
主义大历史解释的一部分,是有趣有益的他山之石,但存在如
下问题:
1. 试图用共通模式解释全球的大历史尺度资本主义发展,对
全球共性关注度过高,对中国"特性"关注不足,难免削足适履,
这一点和以前马派历史学家硬把全球塞进五段论有类似弊病
2.身在海外,种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对中国近现代具体史料的
掌握远不如国内一些大家,例如陈旭麓
3.过于看重社会组织制度的变化,对于社会的文化思想演进评
估严重不足。近现代中国的求变,是从坚船利炮的器械 -> 造
枪造炮的军工厂 -> 近现代的工商企业 -> 宪政共和的制度维
新 -> 文化思想启蒙创新 -> 血流成河的大革命 -> 革命内
部的革命曲折走上来,每次都是走了一步,都发现这一步还不
够还得更深化;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信用扩张",其实还
不脱大炮货畅其流人尽其用地尽其力那一套,加一个"币尽其
信"以及组织和制度重组,相关社会重组的看法,民初很多政
党也已经提过----然后走进了死胡同。
4. 他自己毕竟是那段历史的局中人,中国流那么多血,吃了
那么多苦,到底有什么正面的意义? 潜意识中一直想为自己
曾经归属过的组织和领导寻求正当性,于是就有"大历史的长
期合理性"----中国毕竟在进步,"蒋介石重构上层组织"----
老蒋还是贡献较大,等等的观点就出来了。
而陈旭麓先生,他接触的近现代史料更多,人在大陆,亲身
经历的苦难曲折也更多,对于中国近现代一路走来到底有多
么曲折、血腥、黑暗,在艰难进步的同时又要面临着多么强
大的反动,很多血的确就是白流了,很多人和事,就是没有
正面的意义----远比黄仁宇了解得更多。对于给具体的人和
组织的评价,对于寻求其合理化解释就相对淡然,所以也公
正得多。
所以陈的新陈代谢说,史料基础比黄仁宇厚实,史观史识也
更经得起推敲。黄说是对主流学说很有益的补充,但也就是补充。
实际上,不仅近现代的中国走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前进之路,进
步与反动同在,近现代中国史学自身,也是整体有前进,不时开
倒车。如果说在大陆,1965 - 1978年间是在“左”的方向上搞
得乱七八糟,最近几年则很多人在“右”的方向又走得太远,因
为革命的血腥黑暗而整体否定革命、对于民初宪政等不恰当的
吹捧等等。
在史学上,也并不是说晚出的就能胜过先前的~
--
FROM 58.60.186.*
是在这里和人掐架的结果
http://bbs.warstudy.com/bbs/dvbbs/dispbbs.asp?boardID=105&ID=4887
有谁有兴趣上去参加混战的没,这个地方是一注册就能发言的 :)
【 在 jungleford (風淸揚╬孤城斩菜羊)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ern_CHN 讨论区 】
: 发信人: Greenland (苍野), 信区: Modern_CHN
: 标 题: 【原创】陈旭麓和黄仁宇
: ...................
--
FROM 218.20.47.*
而在史学家方面,对辩证法研究不足的黄仁宇,只谈蒋对上层建筑
的贡献,不谈他对上下两层的破坏,而且对于中国发展太过乐观;
而结合辩证法,吃过大苦头的陈旭麓,就清醒认识到,前进必伴随
过激,后退必伴随反动,对中国发展整体认为向好,但……然后顺
便给茅海建泼了盆冷水(而茅在二十年多后坦承泼得有理)
黄仁宇把中国近现代史,在纵向上纳入中国两千多年的整体时段,
在横向上纳入全球资本主义演进,纵横放大到Macro History的规
格,是很有的创意研究。
但把观察尺度收敛回中国近现代史本身,黄的史料掌握不足和自
身感情/潜意识的局限性,使得他在这个尺度上的事实陈述,以
及评论分析出现大量错误和偏差,这是他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
比陈旭麓差一大截的地方。
前面我就说过,黄认为蒋领导了上层建筑的构建,就是没看到老
蒋本人40年代以后对币信、金融运营、私营工商、大学教育、现
代军事方面的种种干扰和反动,只看到蒋的Construction而没看
到他的Destruction,更回避了蒋对下层组织革命的干扰。作为
对比,陈旭麓的观察和论述则较为全面;
举几个具体小案例:黄仁宇认为蒋的种种兼职,是由于现代化上
层建筑和基层组织之间的配合裂缝,使得老蒋不得不拿自己去当
粘合剂 ---- 实质就是老蒋喜欢包揽把持,并且试图采取分而治
之,反而妨碍了相关各机构的运转,属于老蒋身上的传统政治权
术对现代上层建筑的反动。
还有就是回到史迪威案例,黄仁宇对史迪威以“新戈登”目之,
全然无视史迪威对于国府基层士兵的整训,其实中国基层组织改
造这个大课题下,士兵改造这个子项目的具体体现;Wel,以黄仁
宇自己在回忆滇缅从军时,对于基层士兵鼻孔朝天的小资军官作
风来看,要他当时认识到这点很难;而几十年后,他做为历史学
家大谈老毛对于中国社会基层的改造,而无视史迪威训练国军也
是基层改造的一种,就只能说是他的视角不够宽和潜意识作祟了 ----
这种职员和劳动大众的巨大心理隔阂,黄仁宇意识不到,白修德
就注意并指出了。
从史迪威案例展开来说:茅海建认为曾国藩的湘军是对近现代军
队的反动,是乡绅带农奴的军队(或者说,回复到中世纪西欧/中
国春秋/日本幕府时代那种feudalism式的军队)。
如果说,湘淮军以及民国一些军阀部队里,还存在一点乡戚或者
基于人身依附的官兵感情的话,那么可以说,进入1940年代以后,
蒋介石的国军大多数单位,士兵在征召、训练和日常使用上遭到
的是简直是罗马奴隶式的待遇,比湘淮军更加倒退---陈诚部下
那些三公开的单位算是些许例外。
而史迪威基于他的十年中国经验,和自己的现代化军事素养,所
作出的改变,就是利用手上的物质和权力,试图把这些奴隶兵改
造成公民兵,而在驻印军中剥离国军后勤军官,真实这种努力不
可获取的保障----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和国军产生矛盾,而且基于
双方对如何训练军队完全不同的态度,这种矛盾从后勤延伸到战
场战术指挥,到最高级的战区军事指挥权,最终史迪威完蛋 ----
黄仁宇完全没有看到这一点。
这种军队的改造,不是只提供物资就完了的。魏德迈1947年8月22
日在国府联席会议上,把一众高官教训得狗血淋头的讲话中,对
于官兵关系的指教是:
· 受伤士兵应自战场撤回,由医院或救护站加以照顾,军官应
在可能范围内到医院慰问
· 军官应当与士兵做篮球足球一类的游戏
· 低级军军官应当知道其领导的单位中每个士兵的名字 (黄仁
宇知道他手下的名字咩?)
· 他们应当与士兵交谈,并鼓励士兵讨论他们的问题
· 向士兵讲解为什么他们要作战,讲解政府的目标并鼓励公开讨论
· 造成军官与士兵间才能发生一种互敬挚爱的情感。
这是美军试图教国军的,而在国军中要做到这些必须就大范围插
手国军人事。这些在基层组织层面,把中古军队改造为现代军队,
不可少的环节
史迪威很积极插手,最后被免职了;
魏德迈忍着不插手,最后忍无可忍爆发了,变成不受欢迎的人
----于是共军跑过来掀翻整个国军军官团,把国军的奴隶兵变
成在朝鲜战场上可以和米国佬打平的解放战士。
这些体现一个部队凝聚力和精神的地方,米军教国军而国军不
肯学;而30-40年代的共军在这些方面完全可以做米军的老师;
共军差的只是物资和战术战役技能培训,而这些是TG非常乐意
接受和学习的东东,如果勾搭上史迪威……。而且,共军军内
的党组织足够对抗老美在人事上的插手企图~
--
FROM 218.20.47.*
最后一段儿有点儿架空?哈哈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在史学家方面,对辩证法研究不足的黄仁宇,只谈蒋对上层建筑
: 的贡献,不谈他对上下两层的破坏,而且对于中国发展太过乐观;
: 而结合辩证法,吃过大苦头的陈旭麓,就清醒认识到,前进必伴随
: ...................
--
FROM 210.51.183.*
就算史迪威改造,他也没有触及根本啊。
土地革命才是近代发展的基础,士兵要知道为什么而战是非常重要。
史迪威就算再改造国军,恐怕这点也无法改变。军事只是政治的延伸。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在史学家方面,对辩证法研究不足的黄仁宇,只谈蒋对上层建筑
: 的贡献,不谈他对上下两层的破坏,而且对于中国发展太过乐观;
: 而结合辩证法,吃过大苦头的陈旭麓,就清醒认识到,前进必伴随
: ...................
--
FROM 124.127.118.*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在史学家方面,对辩证法研究不足的黄仁宇,只谈蒋对上层建筑
: 的贡献,不谈他对上下两层的破坏,而且对于中国发展太过乐观;
: 而结合辩证法,吃过大苦头的陈旭麓,就清醒认识到,前进必伴随
: ...................
陈旭麓有什么出名的著作吗?还真没怎么听说这个人啊。
--
FROM 13.8.137.*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在史学家方面,对辩证法研究不足的黄仁宇,只谈蒋对上层建筑
: 的贡献,不谈他对上下两层的破坏,而且对于中国发展太过乐观;
: 而结合辩证法,吃过大苦头的陈旭麓,就清醒认识到,前进必伴随
: ...................
对了,史迪威在驻印军中实行的把军饷直接发到士兵手里的做法应该也不是首创吧?好像在哪里看到过当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也是这么做的。
--
FROM 13.8.137.*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陈旭麓有什么出名的著作吗?还真没怎么听说这个人啊。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他是茅海建的研究僧导师,茅海建和《天朝的崩溃》总应该听说过吧
--
FROM 210.21.227.*
袁世凯吃空额嘛?
他的北洋六镇如果按照编制来的话,是20个营,每营504人,加上军官似乎是有1万2左右,难到是足额的?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了,史迪威在驻印军中实行的把军饷直接发到士兵手里的做法应该也不是首创吧?好像在哪里看到过当年袁世凯小站练兵也是这么做的。
--
FROM 218.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