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GuoJiXue 讨论区 】
发信人: beep (菜M.曹兄弟走好!), 信区: GuoJiXue
标 题: 门外汉看工业统计之四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Feb 27 06:17:13 2011), 站内
图见
http://beeplin.blog.163.com/blog/static/172544160201112761517569/前面三篇不管是从所有制、城乡、轻重还是规模划分结构,都是看工业总产值的。当然有人说总产值这个东西不好,不如增加值,可是问题是90年代以前中国根本就不统计增加值(是吧?),所以就不好跨时比较了。
这篇来看看劳动就业的问题。还是来个图:
这个图是劳动就业在各个类型的企业里面的绝对数量。
可以看出啥呢?首先,看劳动就业人口总量:78-90这段时间总量上升贼快;91-06之间,稳定上升;06-07-08,怎么好像劳动人口增速变小了?呵呵,这恐怕是因为80年代初开始的强制计划生育导致当年新增新生儿开始减少,到90年左右降到很低的水平了,06-07年,这些新生儿16、17岁了,进入劳动人口了,导致劳动人口增幅变小。计划生育如果继续保持,从劳动人口上看,可能很快就到顶了。我觉得适当放松一下计划生育也是可以考虑的吗,毕竟劳动人口减少是个大问题。
其次,看就业结构,90年代以来,新增劳动人口主要就业不在农村,而在城市。农村就业的总人口稳定在4.8亿上下了。
再细致的看农村内部的就业结构:
94-99年间,乡村个体比例挺多,后来又减少了。个体从业人口减少,印证了黄亚生说的农村小生意衰落。当然,这也不一定是坏事。。。。
相对应的,乡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口则变多,基本上吃掉了原来乡村个体就业的那部分减少量。可以猜测,这部分减少量,就是从自我经营转换到wage labor打工者的部分。说明农村的生产也在集中,也在分化出雇佣者和被雇佣者。
而乡镇企业的就业人口还是很大的,没怎么变动过。这里的“乡镇企业”,既包括正在迅速衰落的“集体企业”,也包括乡镇里的较大的私营企业,此消彼长吧,我猜。
再来看城市的就业结构:
97年以来,城镇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就业人口绝对数量都在下降——下岗啊破产啊。。。。
而城镇私营企业则基本上承接了一部分国有和集体单位里面推出来的人口,还有一些不明的“城镇其他”就业人口,我估计就是自己做没纳入统计的小买卖或者服务业的、打零工的、失业半失业的之类。这两个部分共同承接了97年以来的最主要的城市就业人口增量。
外资和港澳台资本,虽然经济产出不少,但是从就业上看,唉,几乎可以忽略。呵呵,大城市外企中产小白领这个群体,网上叫唤的响,可是放到人群里,真是不起眼的一小群啊。
剩下那些乱七八糟的联营啊有限责任公司啊股份合作公司啊之类的,94年出现以来也有所增长,也多多少少容纳了一点就业人口。
以上是看绝对数量。再来个图看比例:
基本上和以上的结论是差不多的,就不重复了。
--
FROM 70.3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