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事业大事年表
约公元前 ·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现
3500年 人类历史上最原始、最古老
的图书──泥版书
约公元前 ·在古埃及出现另一种原始、古
3000年 老的图书──纸草书卷
约公元前16~ ·中国商代王室用龟甲、兽骨进
前11世纪 行占卜,在甲骨上刻写卜辞
和纪事,称“甲骨文书”。商、
周时期,还在青铜器上铸刻
文字,称“青铜器铭文”
约公元前8世纪 ·中东地区的帕加马人发明用羊
皮制成的书籍,称“羊皮书
卷”
公元前770~ ·中国古代最早的正规书籍是写
前476年 在竹木简上的“简策”和缣
帛上的“帛书”。春秋时,竹
帛已成为著书的主要材料。
孔子整理、编定的《诗》、
《书》、《礼》、《乐》、
《易》和《春秋》,是中国
最早编辑的一批古籍
公元前475~ ·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前221年 涌现大批著作。重要的有
《老子》、《墨子》、《庄
子》、《孟子》、《荀子》、
《管子》、《韩非子》等;
法典有李悝的《法经》;史
学有《国语》、《战国策》
等;文学有《离骚》等;军
事有《孙子兵法》、《孙膑
兵法》等;医学有《黄帝内
经》等;天文学有甘德的
《天文星占》,石申的《天
文》等
公元前3世纪 ·埃及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城
中叶 建立规模巨大的亚历山大图
书馆,收藏54万余册图书,为
当时外国书籍收藏和抄写中
心,所抄的书籍也向外销售
公元前239年 ·中国秦相吕不韦使宾客著所闻,
成《吕氏春秋》
公元前212年 ·中国秦始皇下令将除秦国史书
和医药、卜筮、种树书以外
的《诗》、《书》、百家语
和史书均烧毁;次年又将460
名儒生、方士坑杀于咸阳。
史称“焚书坑儒”
公元前206~ ·中国第 1部词典《尔雅》成书。
公元24年 西汉时的重要著作还有扬雄
撰《方言》,董仲舒的《春
秋繁露》,贾谊、陆贾的政
论文,司马相如、扬雄的赋
等。氾胜之撰《氾胜之书》,
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农学专著
公元前191年 ·中国汉惠帝下令废秦代禁止藏
书的法律
公元前140~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前87年 下令征集书籍,“广开献书
之路”。还专门设立了国家
藏书机构,置写书之官,此
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起源
公元前2世纪末 ·古罗马已形成独立的图书誊抄
~前1世纪 行业,使用奴隶大量抄写书
籍,以低廉价格销售。专门
销售书籍的商贩与店铺已经
出现
公元前91年 ·司马迁撰成《太史公书》(即
《史记》),为中国第 1部
纪传体通史
约公元前50年 ·中国出现以售书为业的书肆
公元前26~ ·中国刘向撰有图书内容提要的
前5年 《别录》一书,死后由其子
刘歆继续整理,于建平二年
撰成《七略》,为中国图书
分类目录之始
公元4年 ·长安太学附近的槐市出现中国
最早的书籍交易集市
公元25~220年 ·中国东汉时的重要著作还有王
充的《论衡》,班固等编撰
的《白虎通》,荀悦的《汉
纪》,《汉乐府》,《古诗十
九首》,应劭的《风俗通》,
张仲景的《伤寒论》、《金
匮要略》,魏伯阳的《周易
参同契》,崔寔的《四民月
令》等
公元83年 ·班固撰《汉书》,为中国第1部
纪传体断代史书
100~121年 ·许慎撰成中国第 1部字典
《说文解字》
105年 ·中国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以
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
制成植物纤维纸
159年 ·中国汉桓帝设秘书监,专职管
理图书典籍
175年 ·蔡邕等奏请正定五经文字,刻
石立于洛阳太学门外,世称
“熹平石经”,为中国最早
的官定儒家经书
220年 ·刘劭等编撰《皇览》,为中国
最早的1部类书
220~265年 ·郑默编制国家藏书目录《中经》。
魏僧朱士行编的《汉录》是
中国最早专录佛教译经的书
目。重要著作有曹丕的《典
论·论文》,张揖的《广雅》,
刘徽的《九章算术注》等。
李登编的《声类》是中国最
早的韵书
241年 ·以籀(古文)、小篆、隶三体刻
《尚书》、《春秋》和《左
传》石经,立于中国洛阳太
学门外,世称“正始石经”
265~316年 ·荀勖编《中经新簿》,为中国
最早的“四部分类法”图书
目录。重要著作有挚虞编的
文学总集《文章流别集》,
陆机的《文赋》,陈寿的
《三国志》等。王叔和编纂
的《脉经》是传世最早的脉
学专著。皇甫谧的《针灸甲
乙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炙专
书。嵇含的《南方草木状》
是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
279年 ·在中国汲郡(今属河南)古墓
中出土竹简几十车,经荀勖
等整理出《竹书纪年》、
《易经》、《国语》、《穆
天子传》等16部古籍,共75篇,
10多万字。其中《竹书纪年》
为中国现存最古的编年体通
史
317~420年 ·李充编《晋元帝四部书目》确
立经史子集顺序。重要著作
有:常璩的《华阳国志》是
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地方志
专著。法显的《佛国记》是
中国第 1部记述中亚和印度
地理风俗的著作。干宝辑录
的《搜神记》是现存最早的
神话小说集。戴凯之的《竹
谱》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专
谱
404年 ·中国东晋桓玄下令废竹简,以
纸代之
420~589年 ·中国谢灵运撰《四部目录》。
王俭撰《七志》为私家目录
之始。南齐时僧祐编《出三
藏记集》是现存最早的佛经
目录。阮孝绪编《七录》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著作有:
范晔撰《后汉书》,裴松之
注《三国志》,沈约撰《宋
书》,肖子显《南齐书》,魏
收撰《魏书》,郦道元注《水
经注》,杨衒之撰《洛阳伽
蓝记》;刘义庆编《世说新
语》(中国最早的轶事笔记
小说集),梁昭明太子萧统
编《文选》(现存最早的诗
文总集),刘勰著《文心雕
龙》(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
专著),钟嵘著《诗品》(最
早的诗歌评论专著),徐陵
编选《玉台新咏》(诗歌总
集),谢赫著《古画品录》
(最早的绘画批评理论专著);
雷斅撰《炮炙论》(现存最
早的药剂学专著)、龚庆宣
著《刘涓子鬼遗方》(现存
最早的外科专著);贾思勰
著《齐民要术》(现存最早
的完整的农书)等
583年 ·陆德明始撰《经典释文》,于
中国唐初成书,为现存最早
较完备注释经书文字的重要
工具书
601年 ·陆法言撰《切韵》,为中国现
存最早的韵书
610年 ·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为
中国最早较系统地阐述临床
各科病因、病理和症候分类
的医书
622年 ·中国欧阳询等人奉敕修纂类书
《艺文类聚》
629~636年 ·中国唐太宗设史馆,确立官修
正史制度。魏徵等修撰《梁
书》、《陈书》、《北齐书》、
《周书》和《隋书》
630年 ·中国颜师古奉敕考定《五经》
文,颁行全国,为《五经》
的标准文本
643~659年 ·中国李延寿编撰《南史》、《北
史》
645~664年 ·中国玄奘译出佛教经典75部,
1335卷,约1300余万字。并
将《老子道德经》译为梵文,
将天竺已失传的《大乘起信
录》据汉译本还原译为梵文,
还撰有《大唐西域记》12卷
646~648年 ·中国房玄龄等修撰《晋书》
652年 ·中国孙思邈撰成《备急千金要
方》
653年 ·中国孔颖达撰定的《五经正义》
颁行
659年 ·中国苏敬等编成《新修本草》
54卷,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药典
约7世纪 ·中国发明雕版印刷术,为世界
雕版印刷之始
约704~751年 ·雕版印制的佛经《无垢净光大
陀罗尼经》,于1966年10月
在南朝鲜庆州佛国寺的释迦
塔内发现
710年 ·刘知几撰成《史通》,为中国
第 1部系统、完整的史学理
论专著
751年 ·唐朝与大食国(今阿位伯)发
生战争,唐军战败,被俘的
人中有造纸工匠,他们将造
纸术传入西方
约761年 ·陆羽撰成《茶经》,为中国最
早的茶叶专著
762年 ·中国唐上都(长安)东市大刁
家雕版印刷历书出售
770年 ·日本宝龟元年雕版印成《无垢
净光经根本陀罗尼经》等 4
种佛经(即“百万陀罗尼经”),
为日本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787年 ·拜占廷帝国女皇伊林娜制定22
条教条,严禁收藏异端书籍,
为外国明法令查禁异端书籍
之始
801年 ·杜佑编纂的《通典》200 卷完
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政书
805年前 ·苏冕撰《会要》40卷,开创了
中国史书中的“会要”体裁
813年 ·李吉甫编撰成《元和郡县图志》,
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总地
方志书
835年 ·中国唐文宗下旨敕诸道府禁止
民间私自刻印历书
861年 ·中国长安李家于东市印《新集
备急灸经》
868年 ·中国王玠雕印普施《金刚般若
波罗蜜经》。此经现存英国
不列颠博物馆,为世界上现
存最早有确切刻印时间记载
的完整印本书
909~913年 ·中国任知玄雇工开雕杜光庭的
《道德经广圣义》30卷,共
雕成460余版
932~953年 ·冯道奏请由国子监用雕版印卖
儒家经书,共刻成《九经》
全书及《五经文字》、《九
经字样》。此为中国由政府
主办出版活动的开端
945年 ·中国刘昫等修成《唐书》(宋
代改称《旧唐书》)
947~950年 ·曹元忠于瓜州、沙州(今敦煌)
雕印《金刚经》及单篇佛像。
在敦煌发现的一幅观音像中
有“匠人雷延美”字样,此
为中国印刷史上最早有关刻
工的记载
963年 ·窦仪等编纂的《重详定刑统》
颁行,为中国最早雕版印行
的刑事法典
971~983年 ·宋太祖命高品、张从信往益州
(今成都)监雕《大藏经》,
世称《开宝藏》,为中国第1
部雕版印行的汉文佛经总集
977~1013年 ·李昉、王钦若等奉敕撰修成类
书和前代文史总集《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太平广记》,为中国宋代重
要著作,史称“宋四大书”
979~986年 ·中国乐史撰《太平寰宇记》200
卷
1035年 ·中国朝廷设校正医书局,刊刻
售卖医书、数学书及农书。
王尧臣等编北宋国家藏书目
录《崇文总目》,于1041年
成书
1041~1048年 ·中国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为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1066~1084年 ·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为
中国第 1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1086年奉旨下杭州雕版印行
1072~1074年 ·维吾尔族突厥语学者马赫木德·
喀什噶里编纂《突厥语大词
典》,为中国最早、规模最
大的少数民族语言辞书
1082年 ·唐慎微编撰成《经史证类备急
本草》,为集中国古代本草
学之大成的1部药典
1103年 ·李诫撰修《营造法式》,为中
国第 1部最完备的建筑学专
著
1138~1173年 ·金代在解州(今山西运城西南)
天宁寺雕版刻印《金版大藏
经》 (今称 《赵城全藏》),
收录经典6900余卷
1150年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由阿拉伯人
传入欧洲,在西班牙南部的
萨地瓦开设了欧洲大陆上第
1 家造纸作坊。1189年在法
国建立的造纸作坊,是基督
教国家建立自己的造纸业的
开始
1151年 ·晁公武撰成《郡斋读书志》,
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
1173年 ·袁枢编撰《通鉴纪事本末》,
为中国第 1部纪事本末体历
史著作
1193年 ·中国周必大用胶泥铜版移换摹
印自著《玉堂杂记》,为世
界现存最早的活字印本
1202年 ·俞鼎孙、 俞经辑成《儒学警悟》,
为中国最早的一部丛书
约1234年 ·高丽高宗时,崔怡用铸字印成
《详定礼文》28本,为世界
最早的金属活字印本
1237~1244年 ·中国道士宋德芳及门人秦志安
在平阳用刻工 500人,刻成
《玄都宝藏》7800卷
1241~1251年 ·中国杨古用泥活字印朱熹《小
学》、《近思录》等书
1247年 ·中国宋慈撰成《洗冤集录》,
是世界上第 1部系统的法医
学专著
1253年前 ·陈景沂编《全芳备祖》,为中
国现存最早的植物学辞典
1273年 ·中国司农司编撰《农桑辑要》
1298年 ·中国王祯制造木活字 3万多个,
印成自纂的《旌德县志》100
部。1313年他在所著的《农
书》中附载《造活字印书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活
字印刷术的重要文献。他所
设计的转轮排字架是排字技
术上的重要发明
1322年 ·马称德在中国奉化镂活书版10
万字,印成《大学衍义》等
书
1330年 ·钟嗣成撰《录鬼簿》,为中国
第1部戏曲论著
1340年 ·在中国中兴路(今湖北江陵)资
福寺用朱墨两色套印《金刚
经注解》,为现存最早的雕
版套色印刷品
1369年 ·中国诏修《元史》,由宋濂、王
为总裁
1376年 ·朝鲜用木活字印《通鉴纲目》
14世纪末期 ·德国纽伦堡出现雕版印刷的宗
教版画,为欧洲最早的雕版
印刷物
1403年 ·朝鲜李朝太宗下令铸铜活字数
十万枚(称为“癸未字”)用
以印书
·西方第 1个民间出版行业组织
──英国的“书业公会”成
立
1403~1408年 ·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为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
书式的类书
1406年 ·朱等编纂《普济方》,为中
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古医
方书
1423年 ·欧洲发现现存最早的有刊印时
间的印刷版画《圣克利斯道
夫像》
1436年 ·朝鲜以铅活字排印《通鉴纲目》,
是世界上最早的铅活字印刷
书籍
1444~1447年 ·中国刻印《正统道藏》5305卷,
为现存最早的道教经书总辑
1452~1455年 ·德国J.谷登堡于1452年在欧洲
发明使用铅铸造活字的活版
印刷术,于1455年印制成欧
洲第 1部印本书──
《四十二行圣经》
1457年 ·德国印本书《美因兹圣诗篇》
中,最早刊出出版记载页,包
括印刷工匠名、出版年代、
地点,并用红蓝色套印大写
字母
1462年 ·德国法兰克福出现一年一度的
定期书市,成为当时欧洲书
籍交易的中心
1490年 ·无锡华燧会通馆以活字铜版印
《会通馆印正宋诸臣奏议》
150卷,共印50部,是中国现
存最早的铜活字印本书
1497年 ·意大利印刷商马努蒂乌斯创制
斜体字,称为“阿尔丁体”。
他将传统的对开本改为 8开
本,为欧洲印刷出版业的重
大革新
1502年 ·西班牙克鲁伯格在墨西哥开设
印刷所,为拉丁美洲最早的
印刷所
1516年 ·摩洛哥非斯开设非洲第 1家印
刷所
1522~1620年 ·中国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
《金瓶梅》陆续刊行
1523~1534年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为保护本国
出版业利益,3 次下令对在
英国开业的外国印刷商的活
动进行限制
1538年 ·英王亨利八世下令,在英国印
刷任何图书,均须预先获得
枢密院或皇家官员授予的特
许证
1552年 ·来自哥本哈根的印刷商,在俄
国开设了第1家印刷所
1557年 ·罗马教皇保罗四世正式发布教
廷《禁书目录》第1版
1559年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承认:
1557年玛丽女王授权书商公
会颁发特许证,并将由皇室
或官员审批特许证的权力扩
大到教会主教手中
·葡萄牙传教士将欧洲印刷术传
入印度果阿
1567~1619年 ·印刷体(宋体字)在中国出现
1571年 ·罗马教廷设立禁书目录部,由
教皇亲自主持。为逃避教廷
的审查和惩罚,欧洲一些印
刷出版商被迫在书上印上假
名和假地址
1578年 ·中国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
成书,于1596年(万历二十
四年)刊行
1584年 ·中国朱载堉撰《律吕精义》出
版,为世界乐律史上的重要
著作
·广州刻意大利罗明坚《天学实
录》,肇庆刻利马窦《畸人
十规》,为中国最早出版的
天主教书籍
1588年 ·德国法兰克福书市出版世界上
第1份有固定刊名的期刊《书
会大事记》(半年刊)
1590年 ·欧洲印刷术传入日本,称为“基
督版”
1593年 ·日本使用朝鲜传来的铜活字,
刊印《古文孝经》,为日本
铜活字印书之始
1595年 ·荷兰首次采用G.墨卡托投影法
出版地图集
1596~1597年 ·日本的寺院及民间用木活字刊
印图书,为日本最早的木活
字版书籍
1603~1607年 ·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希腊数学
家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
本》前6卷,为中国最早翻译
出版的西方数学专著
1620年 ·法国路易十三设立西方第 1个
官方出版机构“皇家印刷所”
1625~1626年 ·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和王徵合编
《西儒耳目资》,为中国最
早编辑出版的用罗马字拼音
的汉语词典
1626年 ·王徵编成《新制诸器图说》,
为中国第 1部较有条理的机
械工程专著
·江宁吴发祥以彩色套印
《萝轩变古笺谱》,
为中国现存最
早的笺谱套印本
1627~1644年 ·中国胡正言于南京以饾版彩印
《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
斋笺谱》
1637年 ·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刊
行,为中国第 1部综合介绍
工业、农业技术的专书
1638年 ·英国S.戴在北美殖民地马萨诸
塞州的剑桥,设立了北美第
1个印刷所,次年印刷出版了
美国图书出版史上第 1部印
本书《自由民誓言》
1639年 ·徐光启编撰的《农政全书》刊
行,为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
古农书
1644年 ·英国诗人、政论家J.弥尔顿发
表《论出版自由》,抨击当
局的出版检查制度
1646年 ·中国清朝内府刻印《满文洪武
要训》,为今存满文的最早
印本
1663年 ·西方最早的学术期刊《每月评
论启示》在德国汉堡出版
1665年 ·法国文学与科学期刊《学者杂
志》 创刊。 该刊首次采用
Journal 一词作为刊名,被
认为是世界上第 1份真正的
期刊
1680年 ·在中国始设修书处于武英殿左
右廊,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为
“殿版”之始
1701~1728年 ·中国陈梦雷编纂
《古今图书集成》,
1706年完成。于1728年印成。
为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1705~1706年 ·彭定求等编纂《全唐诗》,由
扬州诗局刊行,共900卷,为
中国最大的诗歌总集
1708~1718年 ·中国最早用新法测绘的中国地
图《皇舆全览图》完成,以
西洋铜版刻印
1709年 ·英国议会通过世界上第 1部
版权法,于1710年生效
1710~1716年 ·中国张玉书等编撰《康熙字典》
1711年 ·中国张玉书等编成《佩文韵府》
1731年 ·英国印刷商E.凯夫创办综合性
期刊《绅士杂志》,首次使
用magazine一词作为刊名
1735年 ·中国张廷玉等修撰《明史》完
成
1735~1738年 ·汉文《大藏》刻印,俗称《龙
藏》,用双面梨木版79000余
块
1751~1832年 ·法国学者D.狄德罗主编的《百
科全书》(第1版)出版
1755年 ·英国S.约翰逊编纂的《英语词
典》 (2卷)出版。该书首次
采用引文例证法,为西方现
代辞书的典范
1771年 ·《不列颠百科全书》第 1版(3
卷)出版
1773~1787年 ·清廷开四库全书馆,编纂
《四库全书》,由纪昀为总
纂官,第1部完成于1782年1月,
全部完成于1787年,共抄7部,
为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1778年 ·中国武英殿刻大小枣木活字共
253500个,先后排印《武英
殿聚珍版丛书》134种,2300
多卷
1786年 ·英国官方出版机构“皇家出版
局”成立
1790年 ·美国国会通过“版权法”
1791年 ·中国程伟元将曹雪芹、高鹗所
撰《红楼梦》 120回本,首
次用活字排印出版,被称为
“程甲本”;次年又排印了
高鹗重新修订本,称为“程
乙本”。从此结束了《红楼
梦》的传抄历史
1793年 ·法国议会通过“版权法”
1796年 ·捷克印刷工匠A.塞内费尔德发
明石印术
1798年 ·法国发明家 N.-L.罗贝尔发明
长网式造纸机,机械造纸厂
在欧洲很快取代手工造纸作
坊
1809~1810年 ·英国J.迪金逊完成圆网式抄纸
机
1810年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广州以木
版印刷《使徒行传》1000部
1811年 ·德国F.柯尼希研制成功机械印
刷机
1815年 ·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
近代最早出版的中文期刊
1819年 ·马礼逊在马六甲铸造中文铅字,
译印中文《新旧约圣经》
1825年 ·西方第 1个非官方的全国性出
版行业组织──德国出版商
与书商联合会在莱比锡成立。
此后,西方各国出版业陆续
成立全国性行业组织
1825~1846年 ·中国林春祺以20多万两银子刻
成楷书大小铜字 40 余万个,
排印《音学五书》等书籍
1833年 ·英国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
第1 家中文期刊
1834年 ·德国出版西方第 1份出版业期
刊《书业报》
1839年 ·德国通过“版权法”
1843年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开设
墨海书馆,用西方印刷术翻
译出版中文书籍
1844年 ·安徽省泾县翟金生制泥活字
10万多个,印成
《泥版试印初编》,是中国
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书籍
1845年 ·美国长老会在宁波设美华书馆,
铅印宗教书籍和翻译出版西
方自然科学书籍
1846年 ·美国R.M.霍发明轮转印刷机
1850~1852年 ·中国广东佛山镇唐姓印工铸成
3副大小锡活字20多万个,印
《文献通考》等书
1852年 ·法国A.勒梅尔西埃发明照相石
印术
1859年 ·美国印刷技师姜别利在上海
美华书馆改进中文活字规格,
定出 7种标准,奠定了中文
铅字制度的基础。他又创制
了电镀中文字模,发明了元
宝式排字架,将中文铅字分
成常用、备用和罕用3类,提
高了铅印书籍的生产效率
1862年 ·中国清廷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并附设印刷局,翻译出版西
方著作
1863年 ·中国曾国藩在南京创设金陵书
局,为各省官书局之始。此
后各省官书局相继开办
1867年 ·中国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
翻译馆,主要翻译出版有关
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方面的
著作
1876年 ·英商美查在上海创设
点石斋石印书局,从西方引
进石印技术
1881年 ·美国摄影家F.E.艾夫斯发明照
相铜版印刷术
1885年 ·美国T.兰斯顿发明单字铸排机
1886年 ·世界上第 1个国际性著作权协议──
《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通称《伯尔尼公约》)在
瑞士伯尔尼签署
·德裔美国发明家O.默根塔勒发
明莱诺铸排机
1889年 ·日本颁布亚洲最早的国内版权
法
1893年 ·美国W.库兹、H.福格博士利用
全色干版发表三色版印刷物,
为近代三色版印刷之前驱
1896年 ·国际出版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
立
1897年 ·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
凤池等在中国上海创办
商务印书馆
·南洋公学在上海成立,编印《蒙
学课本》,为中国小学教科书
之始
1898年 ·马建忠撰《马氏文通》,为中
国最早的系统讲述古汉语语
法的专著
1899年 ·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
发表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
笔述的《大同学》,为中国
报刊中最早提到马克思主义
理论
1900年 ·美国I.W.鲁贝尔发明胶版印刷
机
·商务印书馆收购日本人在上海
经营的修文印刷局。在中国
首次使用纸型
1902年 ·中国邹容著《革命军》由上海
大同书局出版,发行量很大,
清廷震惊。次年《苏报》因
刊载介绍《革命军》等文字
被控,章炳麟、邹容被捕
·中国上海士山湾印书馆始设照
相制版部
·俞复、廉泉等在中国上海创办
文明书局
·上海《翻译世界》杂志编译了
日本村井知至著述的《社会
主义》一书,为中国最早介
绍欧洲社会主义学说的中译
本
1903年 ·日本福井准造著、赵必振译的
《近世社会主义》,由上海
广益书局出版,是介绍马克
思学说最早的中译本之一
1904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严复著《英
文汉诂》,为中国第1本用新
式标点符号的汉字铅印横排
本书籍。书后贴有严氏“版
权证”,是作家将自己的“著
作权印花”贴于出版物上的
首次应用
1905年 ·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严复所译
《天演论》
·上海成立书业商会,出版《图
书月报》
1906年 ·中国清朝政府颁布《大清印刷
物专律》
1907年 ·中国商务印书馆始用珂版印
刷
1908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英华大辞典》
(颜骏人主编),出版《物理
学语汇》、《化学语汇》,
为中国最早出版的审定术语
汇编
1909年 ·中国清廷学部设编订名词馆,
任严复为总纂。设立蒙藏编
译局,出版蒙、藏文课本
·商务印书馆与英国泰晤士报社
协议印行《万国通史》,为
中国出版社对外合作的最初
尝试
1910年 ·中国清政府颁布《著作权律》
·美洲国家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
利斯签署了区域性版权条约
《泛美条约》
1911年 ·中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
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
会、结社之自由”
1912年 ·陆费逵、戴克敦、陈协恭、沈
知方等在中国上海创办
中华书局
1914年 ·中国袁世凯政府颁布《报纸条
例》和《出版法》
1915年 ·《青年杂志》月刊于 9月15日
在中国上海创刊,由群益书
社出版。第 2卷起改名
《新青年》,由陈独秀主编。
从19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
8卷起独立出版,成为上海
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
·中国国民党政府颁布《著作权
法》
·商务印书馆出版《辞源》(正
编),为中国新式辞书之始
1917年 ·沈知方在中国上海创办
世界书局
·十月革命后,全俄中央执委会
发表的出版法令和国家出版
社法令是最早的无产阶级出
版法规。它标志着无产阶级
掌管国家出版事业的开端。
年底成立全俄中央执委会出
版部
1918年 ·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植物学
大辞典》
1919年 ·商务印书馆编印《新体国语教
科书》,为中国第 1部语体
文教科书。创制汉字与注音
符号结合的铜模,始用机器
雕刻字模
·中国中华书局以丁辅之创制的
“聚珍仿宋活字”排印书籍
·德国出现第1个图书俱乐部,此
后图书俱乐部在欧美迅速流
行
1920年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理论
刊物《共产党》月刊,在中
国上海创刊,李达主编
·8月,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陈望道翻译,陈独秀、李汉
俊校对的《共产党宣言》,
为第1个中文全译本
·中国中华书局开始辑印《四部
备要》(1926年全书刊行)
1921年 ·9 月1 日,中共中央出版机构
──人民出版社在上海建立,
开始有计划地印行马克思主
义的著作
1922年 ·中国人民出版社开始出版《马
克思全书》、《列宁全书》、
《康民尼斯特(共产主义)
丛书》
·中国湖南省长沙铅印活版工人
为增加工资、改良待遇,举
行全体罢工,为出版业工人
最早的一次总罢工
1924~1929年 ·日本石井茂吉、森泽信夫发明
照相排字机
1925年 ·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生活》
(周刊),10月11日在中国
上海创刊,次年10月由
邹韬奋继任主编
·中国商务印书馆于6月成立职工
会,陈云任第1届执行委员会
委员长
1926年 ·上海书店被军阀孙传芳封闭,
11月在中国武汉成立了
长江书店,同时在汉口创办了
长江印刷所,印刷出版革命书
刊
·中国北洋政府命令废止《出版
法》
·章锡琛主编的《新女性》7月1
日在中国上海创刊。1927年
扩大改组为开明书店
1927年 ·中国商务印书馆工人、职员参
加上海工人第 3次武装起义,
徐文思、陈安芬、胡材根、
王金有、余茂宏、俞敬忠 6
人牺牲
·中国中华书局出版聚珍仿宋版
《四部备要》
1928年 ·中国国民党政府公布《著作权
法》
1929年 ·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出版发行机
构华兴书局在上海成立
·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公布了
《宣传品审查条例》
·中国商务印书馆编印《万有文
库》第1集,收书1010种。1934
年续编第 2集,收书 700种。
《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开始
出版
1930年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
鲁迅主编的《萌芽》月刊、
蒋光慈主编的《拓荒者》月
刊在上海创刊
·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在上海成
立,创刊《世界文化》月刊、
《文化月报》及《艺术》月
刊等
·中国国民党政府公布《出版法》,
次年公布《出版法施行细则》
·中国商务印书馆开始出版
百衲本《二十四史》,由
张元济主持
·中国中华书局出版聚珍仿宋版
《二十四史》
1931年 ·在中国苏区中央执行委员会人
民委员会下设中央出版局和
中央印刷局
1932年 ·邹韬奋在中国上海创办
生活书店
1933年 ·中国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
刊被国民党查封
1934年 ·中国商务印书馆辑印《四部丛
刊续编》、《四库全书珍本
初集》,影印《嘉庆重修一
统志》,出版吴半农译《资
本论》第1卷第1分册
·中华书局影印殿版
《古今图书集成》
·中国开明书店辑印《二十五史》
出版,次年续刊《二十五史
补编》
·上海杂志公司在中国上海成立,
为杂志专业发行之始
·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公布了
《图书杂志审查办法》,在
上海设审查处
1935年 ·钱俊瑞等在中国上海创办
新知书店
·中国商务印书馆辑印《丛书集
成》、《四部丛刊》
·中国生活书店出版《世界文库》
·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中国新文
学大系》
·英国出版商A.莱恩创办廉价纸
皮书《企鹅丛书》。此后,
纸皮书迅速风靡全世界
1936年 ·中国商务印书馆影印《缩本四
部丛刊》初编
·中国中华书局出版舒新城等主
编的《辞海》及《四部备要》
聚珍仿宋版洋装本
·李公朴等在中国上海创办读书
生活出版社,后改称
读书出版社
1937年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解放》(延安)周刊创刊,
中央党报委员会发行科以“新
华书局”的名义发行,从10月
30日起,改称“新华书店”
·中国延安中央印刷厂于7月1日
正式成立
1938年 ·郭大力、王亚南合译的《资本
论》全译本由读书出版社在
中国上海出版
·中国上海复社出版《鲁迅全集》
·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公布了
《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
法》、《抗战期间图书杂志
审查标准》,在重庆成立“中
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
1939年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发行部
的通知,要求“从中央起至
县委止一律设立发行部”
·中共中央发行部在延安成立
·中国延安边区造纸厂于 4月成
立,至 9月底产量已达到月
产土纸10万张。延安振华造
纸工业合作社用野生的马兰
草打浆制成的“马兰纸”,
日出 1万张。从根本上解决
了边区严重缺纸的状况
1939~1941年 ·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
书店 3家进步书店在中国国
民党统治区的60余处分支店,
大部分被国民党当局封禁,
不少工作人员被捕入狱
1940年 ·中共中央于 9月10日发出《中
央关于文化运动的指示》,提
出“每一块较大的根据地上,
应开办一个完全的印刷厂”
1941年 ·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上海租界
后,商务、中华、开明、生
活、世界、大东、良友、光
明等出版发行机构被日军查
封
1942年 ·中国国民党政府在重庆成立了
“中央出版事业管理委员会”。
公布《书店、印刷厂管理规
则》。垄断教科书出版业务,
由正中书局为首组织商务等
出版机构成立“教科书联合
发行处”
1943年 ·生活、读书、新知、上杂、群
益等出版机构在重庆成立
“新出版业联合总处”。次
年起,先后在中国重庆、成
都、武汉等地成立“联营书
店”
1944年 ·中国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
编辑邓拓)编辑、出版了第
1部《毛泽东选集》。7月开
始由晋察冀新华书店发行
1946年 ·中共中央出版局撤销,出版发
行工作并入中央宣传部
1947年 ·《苏联大百科全书》第1版(65
卷)出齐
1948年 ·中国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
新知书店在香港合并,改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国际古旧书商联合会在荷兰海
牙成立
1949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出版委员
会,作为领导出版工作的办
事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1个大型国
营书刊印刷厂──北平新华
印刷厂举行开工典礼
·中国出版总署于10月正式成立
·中国全国新华书店第 1届出版
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恢复举办
1950年 ·中国出版总署发出《关于统一
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决
定将过去分散经营的新华书
店统一为全国性的国营出版
企业
·出版总署召开第 1次全国出版
会议
·根据分工专业化的决定,新华
书店出版部门改建为人民出
版社,印刷部门改建为新华
印刷厂,发行部门改为专营
发行业务的新华书店
·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
书馆、开明书店、联营书店
5 个单位的发行部门联合组
成公私合营性质的中国图书
发行公司
1951年 ·《毛泽东选集》第 1卷由中国
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了
《管理书刊出版业印刷业发
行业暂行条例》、《期刊登
记暂行办法》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制订
的《世界版权公约》(亦称
《日内瓦公约》)在日内瓦
签订,于1955年9月生效
1953年 ·中国出版总署发出《关于图书、
杂志版本记录的规定》
1954年 ·第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
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
……的自由”
·11月30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
出版总署撤销,所有出版行
政业务移交文化部,并由文
化部设置出版事业管理局,
办理出版行政业务
·中国私营出版业、印刷业、发
行业,按照国家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改造的政策,开始有
步骤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基本完成
·国际版权协会在西柏林成立
1955年 ·国务院发出《关于处理反动的、
淫秽的、荒诞的书刊图画的
指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23次会议通过《关于处理
违法的图书杂志的决定》
·中央编译局翻译的《列宁全集》
中译本第 1卷由人民出版社
出版。全集共39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发出:
《关于汉文书籍、杂志横排
的原则规定》
1956年 ·文化部发出《关于加强农民通
俗读物出版发行工作向中央
的请示报告》,提出农民通
俗读物应采取全面规划,系
统出书,照顾农村各方面需
要,并逐步提高质量的方针。
在发行方面,应教育全体发
行工作人员,把大力开展农
村发行工作,作为当前最主
要的政治任务
·文化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
合发出《关于加强农村图书
发行工作的指示》;后又联
名发出《关于巩固供销社农
村图书发行业务的指示》
·文化部颁发《全国杂志、书籍
定价标准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加
强农民读物的出版发行工作
的报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
第1卷出版,共50卷,于1986
年出齐
·国际书商联合会在联邦德国法
兰克福成立
1958年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
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
·文化部、教育部和民族事务委
员会联合召开全国少数民族
出版工作会议
1959年 ·3月7~23日,中国中央民族事
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少数民
族辞书工作会议
·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开
幕。中国送展的展品获得10
枚金质奖章、 9枚银质奖章、
5枚铜质奖章
1960年 ·中共中央批转文化部、中国作
家协会《关于废除版税制、
彻底改革稿酬制度的报告》
1962年 ·中国文化部出版局起草《出版
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1963年 ·中国国家科委和文化部联合在
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出版
工作会议
·中国文化部颁发《新华书店县
店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
通知》
1964年 ·中国文化部召开农村读物出版
工作座谈会。4 月25日,中
央宣传部批转了文化部《关
于农村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
的报告》
·中国文化部召开全国农村图书
发行工作会议
·中国文化部召开全国印刷工作
会议
·中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
员会联名发布《印刷通用汉
字字形表》,规定标准的印
刷体
1965年 ·中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
员会联名发出《关于统一汉
字铅字字形的联合通知》
·中国文化部指定农村读物出版
社从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
选拔几批适合农村需要的读
物,印行“农村版”,降低
定价,大量印行。第1批“农
村版”图书15种。年底前陆
续印行,共印约1200万册
·上海《文汇报》11月10日发表
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一文,随后
上海出版了小册子发行,揭
开了中国“文化大革命”的
序幕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
出版事业遭遇了空前浩劫。
许多出版机构被撤销,人员
被遣散,大批图书被打成
“封、资、修毒草”。这一
时期除大量出版毛泽东著作
外,主要出版“革命样板戏”
及为政治运动服务的小册子,
而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和
文学作品寥寥无几
1967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瑞典斯德
哥尔摩成立
1968年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马克”计
划(计算机可读目录研制计
划)研制成功,计算机技术
首次在出版业得到应用
1970年 ·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局在
西柏林成立
1971年 ·4月2日,中国周恩来总理指示
整理校点“二十四史”和
《清史稿》,由中华书局负
责组织
·《伯尔尼公约》和
《世界版权公约》成员国在
法国巴黎举行国际会议,通
过《伯尔尼公约》新文本和
修改《世界版权公约》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定本年为
“国际图书年”
·国际连续出版物标准编号ISSN
系统国际中心在法国巴黎成
立
1973年 ·6月26日,国家计委转发出版口
《关于图书定价试行标准的
请示报告》
1977年 ·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出
版工作座谈会。会上批判了
林彪、“四人帮”炮制的
“黑线专政”论,推倒了两
个反革命“估计”,讨论了出
版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问题,并提出了1978~1980年
的出书计划和1978~1985年
的出书规划设想
·首届莫斯科国际图书博览会举
行
1978年 ·中国历时20年的“二十四史”
点校本,已由中华书局全部
出齐
·中国国务院批转国家出版局、
国家科委《关于大力加强科
技图书出版工作的报告》
·中共中央批准国家出版局、中
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于筹备出版〈中国大百
科全书〉的请示报告》,批
准成立以胡乔木为主任的中
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不久又成立了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自1980年起,开始分卷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国务院批准国家出版局的
《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
的报告》
·中国国家出版局在石家庄市召
开全国科技书发行工作会议
和印刷科研工作会议
·中国国务院批转国家出版局、
教育局、文化部、共青团中
央、 全国妇联、 全国文联、
全国科协《关于加强少年儿
童读物出版工作的报告》
·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
北京印刷学院
1979年 ·中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
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
和汉字终端校改系统初步研
制成功
·大型辞书《辞海》(修订本,
1979年版)由中国上海辞书
出版社出版;《辞源》(修
订本)第 1册由商务印书馆
出版,于1983年出齐4册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长沙举
行成立大会。选出理事138人
组成第 1届理事会。选举
胡愈之为名誉主席,陈翰伯
为主席
1980年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在北京举行
成立大会。选出理事65人组
成第 1届理事会。选举王益
为理事长
·中共中央宣传部转发国家出版
局《关于颁发〈出版社工作
暂行条例〉的请示报告》
·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出
版工作座谈会,会议回顾 3
年多来全国出版工作的情况,
就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出版
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贯彻
社会主义出版方针与按经济
规律办事的关系问题交换了
意见。会议通过了制止社会
上滥编滥印书刊和加强出版
管理的有关文件
·中共中央宣传部转发国家出版
局制订的《关于书籍稿酬的
暂行规定》,从7月1日起实
行
·国务院批转国家出版局、公安
部、财政部等 8个单位《关
于制止滥编滥印书刊和加强
出版管理工作的报告》
·中国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全国
通用教材已全部编写完成。
陆续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国务院批转国家出版局、
国家人事局制定的《编辑干
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
·中国国家出版局颁发《出版企
业会计制度》,规定直属出
版企业从1981年起实行
·中国国家出版局颁发《书刊印
刷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规
定直属书刊印刷厂从1981年
起实行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编辑的
《中国出版年鉴》首次由商
务印书馆出版
1981年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
的《周恩来选集》上卷,由
人民出版社出版,下卷于1984
年12月15日出版
·中国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全
国农村读物出版发行工作会
议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北京举
办“1980年度全国书籍装帧
优秀作品评选”
·中国新版《鲁迅全集》于鲁迅
诞辰 100周年前夕,由人民
文学出版社出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转发国家出版
局《关于加强政治理论书籍
发行工作的报告》
1982年 ·中共中央编辑委员会编所辑的
《刘少奇选集》上卷由人民
出版社出版
·中国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
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制订了
1982~1990年古籍整理出版
规划共3119种
·根据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3
次会议决定,中国国家出版
事业管理局再次并入文化部,
改称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
·中国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图
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7月
10日,文化部发出《关于图书
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在北京举
行成立大会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编辑的《中
国印刷年鉴》(1981年刊)首
次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
·为了调动社会力量和发挥专家
的作用,加强对中国出版事
业的领导和管理,文化部党
组根据中央书记处的决定,
设置国家出版委员会。
王子野为主任委员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联合
在北京召开全国出版工作会
议
1983年 ·中国文化部发出:《关于制订
1983~1990年图书出版规划
的意见》
·中国文化部发出:《关于印发
〈1981~1990年全国出版事
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的
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
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
的 《邓小平文选》(1975~
1982),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文化部外文出版发行事业
局召开外文图书出版会议
·新华书店总店在太原召开全国
新华书店发展集体、个体书
店经验交流会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
的《朱德选集》,由人民出
版社出版
·中国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
周年,人民、人民文学、文
物、新华等出版社出版了
《毛泽东书信选集》、《毛
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
东新闻工作文选》等图书
1984年 ·《陈云文选》第 1卷由中国人
民出版社出版,第2卷于7月
15日出版
·中国自行编译的第 1部《列宁
全集》(1~4卷)由中央编译
局编译,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集共60卷,将于1990年出
齐
·中国文化部发出《关于书籍稿
酬试行规定的通知》,自12
月1日开始试行
·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研
制、北京工业学院等单位协
作的PDF- 802型电子分色机,
由文化部主持在北京通过部
级鉴定
1985年 ·中国文化部出版局发出《关于
实行〈美术出版物稿酬试行
办法〉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加
强对报刊出版发行管理的通
知》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出版发行
科学研究所(后改称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北
京成立
·中国由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研
制的“计算机- 激光汉字编
辑排版系统”通过国家级鉴
定
·中国中宣部出版局在济南召开
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
·中国国务院批准文化部设立国
家版权局,文化部出版事业
管理局改称国家出版局
·中国《藏汉大辞典》于西藏自
治区成立20周年之际,由民
族出版社出版
·国家出版局发出《关于设立
“全国科技图书翻译选题查
重中心”的通知》,委托中
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担全国
科技图书翻译选题的查重工
作
·中国国家出版局在太原召开全
国出版社总编辑会议
·中国国家民委在北京召开全国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会议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三联
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
馆香港总管理处联合举办的
“中国书展”在香港举行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
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
1986年 ·中国国家出版局与国家工商行
政管理局、公安部联合发出
《关于严历打击非法出版活
动的紧急通知》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 2次会
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
会讨论通过了中国版协章程
(修订稿)。选举了由 171
人组成的第 2届理事会,选
举陈翰伯为第 2届名誉主席、
王子野为主席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美
术家协会联合在北京主办了
“第 3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
展览”,并进行了评奖活动。
共评出获奖作品129件
·中国国家出版局在北京举办全
国图书展览
·中国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全
国图书发行工作会议
·中国翻译出版界经过30年的努
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文版50卷已全部出齐
·中国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
版规划会议在沈阳举行
·国家出版局发出了《关于实施
〈中国标准书号〉的通知》,
从1987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
施
·首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
京举办
·中国国家出版局发出《关于发
展集体、个体书店和加强管
理的原则规定和通知》
·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美
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
合作出版的中文版《简明不
列颠百科全书》10卷出齐
·中国国务院决定国家出版局和
国家版权局脱离文化部,国
家出版局恢复为国务院直属
机构
·集古今汉字、汉语之大成的大
型语文辞书──《汉语大字
典》、《汉语大词典》,历
时10年终于编成。分别由中
国四川、湖北辞书出版社和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中国的第 1座新闻出版纪念馆──
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
在延安清凉山建成,
举行开馆典礼
·新编《孙中山全集》正文11卷,
由中国中华书局全部出齐
1987年 ·国务院决定撤销国家出版局,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
直属国务院领导
·中国新闻出版署发出《〈图书
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国
家标准业经批准实施的通知》,
这一标准自本年12月 1日起
实施
·中国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报
纸、期刊和出版社重新登记
注册的通知》
·中国国务院发出《严厉打击非
法出版活动的通知》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北京举
行首届韬奋出版奖发奖大会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在北京举行
首届“毕昇奖”、“森泽信
夫印刷奖”发奖大会
方厚枢 郑士德 仲辉
中国大百科全书
--
修改:lamblamb FROM 58.251.89.*
FROM 58.2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