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GuoXue 讨论区 】
发信人: li0min (怪貓), 信区: GuoXue
标 题: 曹操高陵画像石内容及残文试释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Aug 5 08:56:39 2011), 转信
作者:复旦大学软件学院 李旻 (limin@fudan.edu.cn)
《考古》杂志2010年第八期所刊载的《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一文,对于西
高穴大墓出土遗物的画像石块有如下文字描述:
……有石刻瓦当、门柱、画像石块以及雕龙等残块。画像内容有“神兽”、“七女
复仇”、“宋王车”、“文王十子”、“咬人 ”、“喝酒人”等,图画精美,画
工精细,人物生动形象,是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由于画像石残块数量太多
,残损严重,且因盗墓,位置已经挪动,故暂未编号,仅做数量统计。
本文试图对此发掘报告中所提到的内容文字,以及所属的画像石的主题,做一考释
之尝试。由于无法更进一步地观察原出土构件,而且网上能够看到的图片较为有限
,因此这些意见可能是不太成熟的,有待于掌握更多资料之后进一步修正完善。
甲、义士忠臣孝女画像石
此块画像石内容较完整,2010年《中国文物报》徐龙国先生所撰写的“曹操高陵出
土的‘七女为父报仇画像石’内容解析”一文已经很好地对这块画像石进行了非常
完整的叙说。笔者完全同意徐先生所作的结论,即该石由三个故事组成:
首阳山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杞梁妻哭杞梁首
七女为父报仇
这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分别对应于义士、忠臣、孝女,属于当时社会上旌崇的人物。
报告中的“七女复仇”当就是出自这块画像石。
乙、“文王十子”考
网上未能找到安阳墓“文王十子”残石的图片,故无法附图。但张国安的文章《<
颠覆曹操墓>之画像石》对此也有提及,称
再从发布信息有“文王十子”(位置不详)看,分明写着一个“曹”字。
因未与图像对照,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曹”字。但是“文王十子”画像石
并不是在安阳西高穴墓首见,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中也有一件同主题的画像石,如下
图最上一栏所示。。
“文王十子”画像石的内容其实要说起来也很简单,出自《史记·管蔡世家》: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
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
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冉季載最少.
有的人认为“文王十子”画像石反映了多子多福的意义,因此在各地汉墓中都有发
现。而实际上“文王十子”画像石有其自身的意义,也即是反映了墓主得姓之源。
按,曹氏,一般说法称为出自于陆终的第六子安,故与楚同源,同为芈姓。安被封
于曹国,历夏商两代,到周朝,芈姓曹国被改封于邾,故有“曹朱一家”之说法。
除了芈姓之曹氏之外,尚有姬姓之曹氏,始祖即为“文王十子”中的第六子“曹叔
振铎”,被封于曹国故地,成为姬姓曹国之开基祖。芈姬两姓各有曹氏,而实不相
混。
据《三国志·魏书·卷14》裴松之注有一段文字,说明了“文王十子”画像石在曹
操墓中出现的原因:
臣松之案:蔣濟《立郊議》稱《曹騰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魏書》述曹氏
胤緒亦如之.魏武作《家傳》,自云曹叔振鐸之後.故陳思王作武帝誄曰:「於穆
武皇,冑稷胤周.」此其不同者也.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曹腾碑文》(曹操的父亲曹节是曹腾的嗣子)中以及《魏书
》里都认为曹操家的曹出自邾,即上述的芈姓之曹。但曹操自己写了一篇《家传》
,却称自己是曹叔振铎之后,改宗了姬姓之曹。
如此一来,曹叔振铎就成了曹操的得姓之祖,曹操墓中有“文王十子”画像石也就
顺理成章了。
前述的山东嘉祥武氏祠也有“文王十子”画像石的原因与此如出一辙。武氏之祖正
是“文王十子”中排在“曹叔振铎”之后的“成叔武”,因此“文王十子”画像石
的确认,很大程度上力证了安阳大墓确系曹操之墓。
如若张国安文中所言“分明写着一个‘曹’字”,则此殆可成一定论。
丙、“宋王车”考
此残石暂无图可考。但前述之“义士忠臣孝女画像石”中,亦有“主簿车”,“使
者车”等,故“宋王车”者,仅表示图上所指之人为“宋王坐于车上”之义。
可以称为“宋王”的,在曹操之前,只能是指战国时的宋国,因为两汉不但没有宋
郡,亦无封王于宋者。曹操墓中出现“宋王”,则是因为姬姓之曹国,正是被宋国
所灭亡了的。
《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
(景公)三十年,曹倍(通背)宋,又倍晋,宋伐曹,晋不救,遂灭曹有之。
同书《管蔡世家第五》亦称:
伯陽三年,國人有夢衆君子立于社宮,[一]謀欲亡曹;曹叔振鐸止之,請待公孫彊
,許之.旦,求之曹,無此人.夢者戒其子曰:「我亡,爾聞公孫彊為政,必去曹
,無離曹禍.」[二]及伯陽即位,好田弋之事.六年,曹野人公孫彊亦好田弋,獲
白鴈而獻之,且言田弋之說,因訪政事.伯陽大說之,有寵,使為司城以聽政.夢
者之子乃亡去.
…………
(曹伯阳)十五年,宋灭曹,执曹伯阳及公孙彊以归而杀之。
对于宋灭曹国之事,由于曹操改宗姬姓之曹,在三国魏时期仍对此事耿耿与怀,如
《三国志·魏书九》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称:
安定皇甫謐以九年冬夢至洛陽,自廟出,見車騎甚衆,以物呈廟云:「誅大將軍曹
爽.」寤而以告其邑人,邑人曰:「君欲作曹人之夢乎!朝無公孫彊如何?且爽兄
弟典重兵,又權尚書事,誰敢謀之?」謐曰:「爽無叔振鐸之請,苟失天機則離矣
,何恃于彊?昔漢之閻顯,倚母后之尊,權國威命,可謂至重矣,閹人十九人一旦
尸之,況爽兄弟乎?」
这个故事简直就是《史记》里曹人做梦的一个翻版,只不过公孙彊变成了司马懿,
姬姓的曹国变成了曹姓的魏国。但这一记载,体现了宋灭曹,对于曹魏来说,确系
怀着一种亡国之痛的。
原画像石的内容估计反映的是“宋王”灭曹国的故事,似无可夸耀,但这也是曹氏
得姓之一大关键。
古代包括诸侯在内的国君皆不称氏,故曹叔振铎虽建立了曹国,但并不意味着曹氏
的出现。国君但称名,国君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则称公孙。公孙之子若仍为贵族
,则当别立氏族,但不得称曹氏。但是当曹国被宋国灭亡之后,曹国之后人才以国
为氏,曹氏才真正正式出现。春秋战国期间称曹氏之人,如鲁国的曹刿、曹沫(一
说二者为同一人),应该都是邾国之曹氏。而曹国灭于宋国之后,宋国出现了曹氏
,《庄子·杂篇卷十上》称: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於宋,見
莊子曰:「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
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
这个曹商应当就是曹国灭亡时公族的后代,在宋国仍然保留了大夫的待遇。
丁、“饮酒人”考
发掘报告作“喝酒人”,但网上有一图像作“饮酒人”,意义皆同,无关宏旨。曹
操墓中的这一“饮酒人”是指谁呢?笔者认为,此画像石所反映的即是汉初名相曹
参的故事。
《三国志·魏书卷一》开篇即称: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
如果这一记载可靠的话,曹参是曹操最需要也是最值得标榜的直系祖先。那么,曹
参是不是“饮酒人”?或者曹参与“饮酒人”又能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呢?曹参除了
在汉王朝建立时立下赫赫功勋之外,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成语“萧规曹随”所反映的
故事了,他与民休息,无为而治,遵循萧何所立制度,不轻易作变更,使得汉初民
力得纾,结束了秦末混战带来的社会创伤。《史记·曹相国世家》的描述是:
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
酒,閒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
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吏醉歌
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和.
曹参在家里不但自己喝,如果有人要来找他谈公事,他就拉着别人一起喝。曹操墓
中“饮酒人”所指,疑即为曹参本人,或是“闻吏醉歌呼”中那个醉吏。
戊、“咬人”考
张嘴咬人的“咬”字,古文当作“齩”。而画像石中的题表,一般都是表示事物的
名称,而非一个动词词组。故“咬人”,当是一种特殊的“人”。
笔者认为,“咬人”,应当就是“鲛人”或“蛟人”。汉朝画像石中有所谓“羽人
”像者,应是一种带翅会飞的人,而“鲛人”或“蛟人”,则是一种能游的人。
笔者考察诸多文献,还真发现曹操与“蛟”有过一面之缘。据《太平御览·鳞介部
二·蛟》称:
說文曰:蛟,龍屬也。魚滿三千六百歲,蛟為之長,率魚而飛去。
幼童傳曰:魏太祖年十歲,浴於譙水,蛟來逼,自奮水擊蛟,乃退,畢浴而還。
据《幼童传》记载,曹操十岁的时候,在谯水里与蛟有过一次亲密接触,颇疑此残
画像石记为记述此事。可真谓不巧不成书了。
《幼童传》十卷,作者刘昭,南朝梁人。所记均为帝王将相年幼轶事,正史亦间有
引用。曹操这一故事,说不定便会被作为生平事迹绘于画像石上,显示其少年即非
凡俗。
总结
曹操墓中残画像石中的内容,当主要记述曹氏得姓之源,曹姓发展的关键史事,以
及曹姓著名先祖的事迹,亦有可能包括曹操生平之事迹。唯记载多已缺失,似难下
定论。但本文各项考释亦非无根之木,足备一说。尤其“文王十子”画像石以及“
宋王车”画像石,对于证明墓主之姓氏为“曹”似可作为定论。
基于材料掌握不足,以及无法接触实际出土文物,本文只能作一文献上基础上的探
索,若有机会获得更多材料,则必能进一步对西高穴墓中的画像石内容做更进一步
更准确的评说。
--
FROM 116.22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