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谈李密为什么不先入关中(送给forgauss兄)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密不入关中,简单归结起来应该有两个原因:
: 1、李密对瓦岗军的控制力有限,实际上他也指挥不动单雄信这样的骄兵悍将,
: 长途远征长安,一方面部队的士气不好说,一遇困难就可能离心离德;另一方面不排除后院起火,连粮食都供应不上的情况。冒得风险有点大。
: ...................
不过从军事上而言,关中一带隋朝的守军质量应该远不如洛阳吧?攻下不会太难,只是关中贫瘠、远不如洛阳附近富庶。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贫瘠的关中对李渊父子的吸引力这么大呢?长安和太原相比,应该更穷些吧?
--
FROM 74.131.248.*
【 在 afredchb (键盘政治局书记)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密浪费了好几次天赐良机,把握了那几次机会,不取关中也能做皇帝。
: 第一次,给宇文化及粮食,放他西归。宇文化及本身就是个碌碌无为的家伙,
: 只要能让他会关中就行,这个观念在底层士兵中也很有市场。放他回关中,说
: ...................
难道王世充就能充分掌握手下的部队吗?为什么呢?按理说王世充比李密的根底还要浅,李密好歹还打过几个大胜仗,王世充有什么骄人的战绩以建立声望吗?
--
FROM 74.131.248.*
【 在 afredchb (键盘政治局书记) 的大作中提到: 】
: 忠于洛阳小朝廷比他能打的都打光了,剩下的他最能打。景泰帝只能全力支持他。
: 前几次被李密打败的时候,都只能赏赐几个宫女安慰下他,叫他下次打好点。
洛阳城里面的皇帝支持王世充是没错,但是在外面瓦岗重兵压迫之下,王世充手下的军队居然没有窝里反的事情,说明这厮对部队掌握似乎比李密有力啊,且能做到令行禁止,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他是怎样做到维持自己在部队的威信的呢?
--
FROM 74.131.248.*
【 在 newmorning (齐鲁布衣)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的有道理 其实反思李渊入关 确实也有问题 连李渊都打了退堂鼓 然后是李世民哭师 才逼得李渊坚持下去 而且随后晋阳的根据地也是丢了
: 现在读史 感觉“事”和“人”是分不开的 一件事情 A能做成 B就做不成 对A是好事 对B就不是好事 战略也是如此
: 比如窦建德,内部建设的不错,也有根据地,支援王世充,就战略上来说,也不能说差,但是以多打少的一仗,打败了,一切都完了
: ...................
窦建德支援王世充不象是个好决定,王世充是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窦建德这个决定估计当年对他手下士兵的士气打击很大,未必不是虎牢之败的肇因之一。
--
FROM 74.131.248.*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得天下,军事能力、内部凝聚力还是很重要的。
: 李密虽然名声很大,但论实力其实并不如李渊、薛举、窦建德,
: 这三个都是内部凝聚力强、有自己的根据地。
: ...................
今天在翻唐长孺先生主编的《汪笺隋唐史论稿》,其中有篇文章,谈到“李密之失败与其内部组织的关系”,和秀岩兄的观点不谋而合。
文章还谈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李密与世充之最后决战,凡忠于李密之将士皆主持重不战,如裴仁基。其力主出战者,如单雄信等实皆心持两端,陈智略与单雄信皆为主战之人,又皆未尝确斗而降于世充,是其证也。李密厚抚新附之人以至部下激怨,而新附之人复不真为李密展其勋效,是李密以破宇文化及后之疲卒,当王世充待机而动,破釜沉舟之锐士,其败也宜矣。及陈智略、张童儿之归顺王世充及此后颇肯为之效死者,殆即以世充所部与彼军同为南方之人欤!”
细节之二:“李密之杀翟让,多得此辈(johny注:隋世降臣)之力;而李密敢于断然作出此者,或即由于隋将裴仁基于此年四月率众来降,密之势力本身增强,已足与翟让之党徒抗衡。”
--
FROM 74.13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