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楚簡大王立七年,宋悼公朝于楚,告以宋司城[立皮]之約(弱?)公室。王命莫敖陽爲
率【114】師以定公室,城黃池,城雍丘。晉魏斯、趙浣、韓啓章率師圍黃池,[辶童]迵
而歸之【115】於楚。二年,王命莫敖陽爲率師侵晉,拕(奪)宜陽,圍赤岸,以復黃池
之師。魏斯、趙浣、韓啓【116】章率師救赤岸,楚人舍圍而還,與晉師戰於長城。楚師
無功,多棄旃幕,宵遁。楚以【117】與晉固爲怨。【118】
第二十二章:
楚聲桓王即位,元年,晉公止會諸侯於任,宋悼公將會晉公,卒于鼬。韓虔、趙籍、魏
【119】擊率師與越公翳伐齊,齊與越成,以建陽、[?巨邑]陵之田,且男女服。越公與
齊侯貸、魯侯衍【120】盟于魯稷門之外。越公入饗於魯,魯侯御,齊侯參乘以入。晉魏
文侯斯從晉師,晉師大敗【121】齊師,齊師北,晉師逐之,入至汧(峴?)水,齊人且
有陳[鹿坙]子牛之禍,齊與晉成,齊侯【122】盟於晉軍。晉三子之大夫入齊,盟陳和與
陳淏於溋(雍?)門之外,曰:"毋修長城,毋伐廩【123】丘。"晉公獻齊俘馘於周王,
遂以齊侯貸、魯侯羴(顯)、宋公田、衛侯虔、鄭伯駘朝【124】周王于周。【125】
楚簡大王七年,宋悼公朝楚,《楚世家》、《六国年表》简王二十四年卒,聲桓王立,
聲桓王元年,宋悼公卒。相隔18年,与《竹书纪年》宋悼公在位十八年的记载正相合。
但如此则现有楚国年表即存在问题。
楚簡大王七年,《六国年表》在BC425年,楚聲桓王元年,《六国年表》在BC407年,《
左传》楚惠王立于BC489年,《楚世家》及《六国年表》惠王五十七年卒,在位为BC488
年-BC432年,简王在位为BC431年-BC408年,声王在位为BC407年-BC402年,悼王在位为
BC401年-BC381年。而《系年》明言聲桓王元年有三晋攻齐破之并以齐俘献于天子事,此
事据《六国年表》、《竹书纪年》及骉羌钟铭文已可确定为周威烈王二十二年(BC404年
)。既由《竹书纪年》宋悼公在位十八年及《系年》楚简王七年宋悼公朝楚、楚声王元
年宋悼公卒,可确认楚简王在位二十四年,则楚惠王卒年及在位时间必有误。据此推断
:
惠王BC488年-BC429年
简王BC428年-BC405年
见白光琦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59第二十一章记载了BC422年至BC420年楚与三晋的一个回合交锋。BC422年,宋昭公卒,悼
公刚刚即位,就找到楚国,请求借助楚国的外力打击以司城[立皮]为代表的公族势力。
由《左传》哀公二十六年(BC469年)的记载我们知道宋国在宋景公末年的局势:皇缓为
右师,皇非我为大司马,皇怀为司徒,灵不缓为左师,乐茷为司城,乐朱锄为大司寇,
司城为上卿,"三族共政,无相害也"。政权主要由乐氏、皇氏把持。宋昭公得作为景公
的养子,完全是依靠乐氏、皇氏的扶持才取得君位,处于天生的弱势地位。可以推想昭
公虽在位长达四十七年,但一直处于无权地位,权力始终掌握在以乐氏或皇氏担任的上
卿司城手中。因此年轻的悼公即位伊始,就跑到楚国来求助。而楚简王大概也将此看作
是控制宋国、染指中原的一个机会(墨子与公输般斗法的故事就反映了楚惠王末年楚国
的这种扩张倾向),在"定公室"之后,又城黃池,城雍丘,威胁到了中原,从而引发了
与三晋的冲突。两年内相继发生了黄池、赤岸、长城三场战役,最终楚军战败。
赤岸,今地不详,当在宜阳附近,可能为洛水沿岸某个重要据点。长城,当即楚之长城
,即方城。在BC420年的战争中,楚军先夺取宜阳,围攻赤岸。晋军则置之于不顾,直接
进攻楚国本土,迫使楚军撤围回援,双方在方城交战,楚军失利溃败。
从本章及后二章可见,约在BC387年以前,赵、韩、魏在战争中均是作为整体统一行动,
且均为族长亲自挂帅,仍颇似春秋时期晋上中下三军卿帅之旧制。故无论三晋后世子孙
称侯称王之后如何追尊先祖,在这个时期的三家仍是主要以晋国卿大夫的面貌出现在历
史舞台上的。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系年》第20-23章都是有关战国初期的重要史料
: 我将一一将个人的读后记发出来
--
FROM 112.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