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guo 讨论区 】
发信人: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信区: Sanguo
标 题: 诸葛亮解决李严步骤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Nov 4 17:56:24 2012), 站内
1、永安宫托孤说服刘备,将李严由原来的尚书令改为镇永安,由中央高官变为地方藩镇,只保留托孤大臣的名号,以示新旧人之合作。
2、遏制李严扩大藩镇势力之企图,但依然在表面上维持较为密切的关系,避免打草惊蛇。
3、以北伐为名,屡次调李严至汉中为“留后”。
第一次李严拒绝,但迫于政治压力,李严还是移据江州,重镇永安虽然还归李严统辖,但守将已变为老将陈到。
第二次,诸葛亮拿出更大的“诚意”,升李严为骠骑将军,江州由李严之子李丰继任,命李严以中都护署府事,成为诸葛亮的行政总管。李严到汉中后,诸葛亮又“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李严)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诸葛亮)待平(李严)之厚也。”至此,李严已不得不离开老巢江州,到汉中接受任命。
4、李严既“知后事”、“署府事”,北伐的后勤事务自然由李严负责。秦岭道险,保证十万大军的后勤输送极为艰难,李严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很容易“犯错”。恰逢“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李严担心诸葛亮以此事责己,只能先下手为强,上表后主,争取政治支持。
但李严政治影响力本远远不及诸葛亮,又远离老巢丧失了讨价还价的军事资本,后主自然知道该支持谁。诸葛亮说服了李严参军狐忠等人、加上后主的默许,掌握了李严的全套文件,“罪证”确凿,便联合魏延、吴壹、高翔、吴班、杨仪、刘巴、刘琰、费祎、姜维、胡济等正式上书,造成“逼宫”之势。至此李严已进退失据,只能认罪。诸葛亮遂废李严为民,徙梓潼郡。
5、李严被废后,诸葛亮即夺李丰之军,调李丰至府中为从事,解除军事隐患。但同时诸葛亮又对李严父子进行了安抚,借李丰之口,告诉李严将仍保其父子荣华,并暗示以后可能再次启用(所谓“否可复通,逝可复还”)。李严于是心安,未激起更大波澜。直到诸葛亮病死后,李严方意识到自己已彻底失败,遂以激愤死。李严子李丰最后官至朱提太守。
--
FROM 221.2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