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偷渡阴平的政治影响
偷渡阴平的政治影响
邓艾偷渡阴平灭亡蜀汉,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但其在政治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试加以分析。
一、司马氏伐蜀的政治策划
司马氏自司马懿消灭曹爽夺权后,一直在为代魏做积极准备。司马师平定毌丘俭叛乱不久后病死;其弟司马昭上台后更加紧了步伐,在消灭政敌诸葛诞之后,已有“封晋公,加九锡,进位相国”之提议。但未想到曹魏皇帝曹髦奋起反击,起兵讨司马昭,虽然很快被杀死,但司马昭却因弑君陷入了政治被动,不得不放缓代魏步骤。
为扭转局面,增加政治影响力,司马昭遂谋划讨伐蜀汉。虽然论国力魏远胜于蜀,但当时魏蜀之间的战局是蜀攻魏守,互有胜负,加之蜀道艰难,之前魏两次伐蜀都以失败告终,因此朝中人士包括司马昭的很多亲信都不看好本次伐蜀,只有钟会大力支持。
于是司马昭任命钟会为总统帅伐蜀,名将邓艾负责支援钟会。按照司马昭的设想,钟会是自己的亲信,懂政治,能够良好的把握伐蜀的政治步调;邓艾是久居关陇的名将,军事上可以协助钟会,而且两人还可以互相牵扯,避免灭蜀后尾大不掉。
二、奇袭阴平破坏了司马昭的政治安排
按照原计划,钟会一路为主力,越秦岭取汉中后直捣成都;邓艾一路只是偏师,负责在陇右牵制住姜维所部,使其不能回援。但在执行中却出现了偏差,由于邓艾副将诸葛绪的失误,没能截住姜维,使姜维退回益州,坚守剑阁,正好挡住了已攻取汉中的钟会大军。
钟会屡攻剑阁不克,而邓艾却从阴平小道绕过剑阁,一举击溃了诸葛瞻率领的蜀汉军队,兵临成都城下,迫降刘禅。
邓艾灭亡蜀汉,立下大功,还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但在政治上却处于十分危险的地位:
1、原本邓艾的任务只是从侧翼支援钟会,但邓艾没有完成本职任务,使姜维溜走,导致钟会被阻于剑阁,在这一点上邓艾是有责任的。出现了失误的邓艾不去支援钟会,反而奇袭阴平夺灭蜀之大功,喧宾夺主,这无疑使主帅钟会既难堪又恼怒。而且邓艾偷渡阴平之举,不仅未告知钟会,对司马昭也只是上了书,未等批准就展开行动了。
2、钟会是司马昭的代表,司马昭以钟会为主帅,就是希望由他主导灭蜀之举来提高司马氏的政治威望,现在却让非司马昭嫡系的邓艾抢了头功,司马昭的伐蜀之功就打了折扣,脸上无光。
3、魏蜀吴三国鼎立已久,当年司马懿对诸葛亮只能采取守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任只有讨平辽东、淮南之功,相比之下,邓艾灭亡蜀汉,功劳极大,已到了功高难封的地步。
三、邓艾入成都后处置失当导致事态进一步发酵
虽然没有按原计划执行,但灭亡蜀汉总比顿军剑阁城下无功而返要好的多,所以司马昭总体来讲还是高兴的。此前他已接受了晋公、加九锡的封赏,正在谋划进爵晋王。于是以灭蜀之功升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等于既回护了钟会的面子(也就是司马昭自己的面子),也承认了邓艾的功劳。
但邓艾此时却有点得意忘形,连续干出了几件犯忌讳的事:
1、攻下成都后,未请示中央,即拜刘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都尉、诸王驸马都尉,蜀官或拜为王官,或领邓艾官属。以部将师纂领益州刺史,牵弘等领蜀中诸郡,有越权擅加封赏之嫌。
2、上书司马昭,要求留陇右兵(即邓艾本部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在四川做伐吴准备,对吴开展政治攻势,同时要求不把刘禅送回洛阳,而是留在关中封为扶风王,有把陇右、四川变为自己独立王国之嫌。
3、在司马昭提醒其“事当须报,不宜辄行”后,邓艾又有“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之言,公然顶撞上级。
如果说第一条是为了稳定蜀汉君臣的权宜之计还说的过去,第二、三条就真的越界了。虽然世传钟会修改了邓艾的奏章,但除钟会外,胡烈、师纂等皆上书言邓艾所作悖逆,说明当时邓艾的所作所为大多数魏军将领已很难接受。
很快,钟会受司马昭之命逮捕邓艾,押送京城。但邓艾被捕打破了伐蜀大军的势力平衡,钟会控制了全军大权。为以防万一,司马昭又携魏帝前往长安督战;同时命山涛于邺城监督曹魏诸王侯、贾充据汉中。此举又使钟会强烈不安,最后铤而走险造反。
关于钟会造反的原因,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1)司马昭进据长安,已表现出对钟会的不信任,而钟会此前有囚诸葛绪、改邓艾奏章之举,本身也不干净。钟会长期为司马昭亲信,对司马昭的性情十分了解,丧失信任的结果是什么可以料想,因此钟会十分恐惧。
(2)钟会世家大族出身,与关东大族多有姻亲联系,政治影响力不小,对朝中的局势也比较了解。因此钟会策划的“欲使姜维等皆将蜀兵出斜谷,会自将大众随其后。既至长安,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以为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一旦天下可定也。”,“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也并非不可行。
(3)钟会野心不小,加之光棍一条,无牵无挂,造反成本低。
钟会谋反依赖的主要是伐蜀大军和以姜维为首的蜀汉势力,但正如司马昭所说的:“若蜀以破,遗民震恐,不足与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加之钟会优柔寡断,对两方都不敢充分信任,也不愿痛下杀手,结果消息泄露,为乱军所杀。
事后司马昭对钟会家族的处置很轻,钟会以谋反被诛,但未被夷三族,只杀了钟会的养子钟毅,放过了钟会的侄子钟峻、钟辿。究其原因,一是钟会家族是大士族,势力大,司马昭在代魏的关键时刻,正要笼络士族,不愿牵连过广;二是钟会是司马昭的亲信,又是司马昭自己选用的伐蜀统帅,严惩钟会等于是打自己嘴巴。
但邓艾就不一样了,“二士争功”事件虽然很快被平定,但这一折腾却给司马昭的“伐蜀大捷”洒下一层阴影,让其颇没面子,而这一切都源自邓艾“不听指挥”奇袭阴平,司马昭自然对邓艾是颇为恼恨的。虽然满朝皆知邓艾冤枉,但不仅邓艾、邓忠父子被杀,邓艾余子在洛阳者也全部被杀,其妻子和孙子被流放西域,而且很长时间不得平反。
总而言之,邓艾是一个岳飞式的人物,军事上的才能很高,但因不懂政治最终落得悲剧收场。
--
修改:forgauss FROM 221.219.76.*
FROM 221.219.76.*
不过邓艾后来被平反了,灭吴功臣之一的王濬也曾说“吾始惧邓艾之事,畏祸及”,还是认为邓艾是被冤枉了。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偷渡阴平的政治影响
: 邓艾偷渡阴平灭亡蜀汉,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但其在政治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试加以分析。
: 一、司马氏伐蜀的政治策划
: ...................
--
FROM 117.64.224.*
后来司马炎学乖了,灭吴,不搞两路,搞六路,但还弄出个
王浑、王濬之争。
【 在 bingli (p.d.)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偷渡阴平的政治影响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Feb 19 16:04:58 2013), 站内
:
: 不过邓艾后来被平反了,灭吴功臣之一的王濬也曾说“吾始惧邓艾之事,畏祸及”,还是认为邓艾是被冤枉了。
:
: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 偷渡阴平的政治影响
: : 邓艾偷渡阴平灭亡蜀汉,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但其在政治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试加以分析。
: : 一、司马氏伐蜀的政治策划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17.64.224.*]
--
FROM 221.219.76.*
灭吴战线本来就长,不过六路的确多了点,而且相互之间关系不明确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来司马炎学乖了,灭吴,不搞两路,搞六路,但还弄出个
: 王浑、王濬之争。
--
FROM 117.64.224.*
我印象中,隋文帝平陈也是六路。
【 在 bingli (p.d.) 的大作中提到: 】
: 灭吴战线本来就长,不过六路的确多了点,而且相互之间关系不明确
--
FROM 124.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