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ind (枫凌十四--天使军信使),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在人大听《匈奴历史与考古》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Feb 26 00:05:13 2013), 站内
今天去听了人大历史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教授马利清老师讲的《匈奴历史与考古》。挺有意思。这是一门硕士生的选修课,选课的一共才5个人,加上我旁听的有两个。这个课是每周一晚上18:00在明德主楼0412上课,有兴趣的可以来听,只要不干扰老师正常授课应该就可以。另则周三晚上有魏坚教授的鲜卑突厥契丹考古研究,在公三3301,应该也不错。
考古的老师画图功底都很牛,说到什么就随手画出来,很厉害。
记录一下我听到的比较新的东西:
1、“匈奴”的“奴”字应该不是古代汉族人对匈奴人的贬称,而是音译
2、所谓匈奴是夏人后裔,从人种学上来说不支持,根据对匈奴墓葬的考古发现,匈奴人的核心族群属于北亚类型蒙古人种,而华夏族裔则属于东亚类型蒙古人种。
3、从人种学和考古发现各种的匈奴人雕像来看,匈奴人不是白种人。但是被匈奴人征服的各民族中有东亚类型的蒙古人种和白种人。
4、目前发现的匈奴文化遗存北起乌兰乌德,向南在西安、洛阳地区也发现过墓葬,东至辽河流域,西至今哈萨克斯坦一带。核心分布有两处:蒙古国色楞格河——鄂尔浑河一带和中国宁夏——阴山——鄂尔多斯一带。匈奴人的起源应当在色楞格河——鄂尔浑河一带。
5、南北匈奴分裂后,北匈奴受东面鲜卑、北面丁零、南面汉朝及南匈奴的挤压,被迫向西迁徙至新疆哈密、巴里坤一带,后继续向哈萨克方向迁徙。
6、4世纪出现在欧洲的“匈人”就应当是匈奴人。除一般提到的人种形象,姓名结构等证据外,还有一项重要证据是葬俗。
7、匈奴人会剪下自己的发辫,用丝绸精致地包裹好为死去的亲友陪葬。这种葬俗在全世界各民族中绝无仅有。目前发现的匈奴墓葬中,最多有87条发辫。根据记载,欧洲的“匈人”也有这种葬俗。
8、根据目前发现的匈奴墓葬,都是单身葬,没有殉葬现象发现。后期南匈奴受汉族影响有夫妻合葬的。
9、匈奴的语言杂糅了突厥语、蒙古语乃至通古斯语的元素,两种可能:匈奴的语言是后来这些语言的基础;匈奴人本身使用多种语言。
10、从记载来看,匈奴人应当有自己的文字,但考古上尚未发现。目前发现了各种器物上的二十多个符号,有的符号分布的范围较广,其意义未知。
11、匈奴人有一种很有特色的炊具“(左金右夏)”,这种炊具有类似于鼎耳的把手。这个把手的形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通过追踪这种炊具的出土地点及形制,可以追踪北匈奴的迁徙路线。目前最西已经在南俄草原上出土这种器具。
12、匈奴文化遗存中有农耕用具及粮食出土,判断匈奴帝国中有农耕经济成分,可能同被掠去的汉族人有关。
13、匈奴人和东胡人间的血统关系比较紧密,可能是同一种人分布在不同地点而已。由于蒙古人来源于东胡人,所以匈奴人和蒙古人之间应当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14、匈奴的墓葬是有封土堆的
--
修改:cind FROM 123.119.107.*
FROM 123.11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