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策三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未至,惠王死。武王逐张仪。楚王因收昭雎以取齐。
桓臧为雎谓楚王曰:"横亲之不合也,仪贵惠王而善雎也。今惠王死,武王立,仪走,公
孙郝、甘茂贵。甘茂善魏,公孙郝善韩。二人固不善雎也,必以秦合韩、魏。韩、魏之
重仪,仪有秦而雎以楚重之。今仪困秦而雎收楚,韩、魏欲得秦,必善二人者。[二人者
]将收韩、魏轻仪而伐楚,方城必危。王不如复雎,而重仪于韩、魏。仪据楚势,挟魏重
,以与秦争。魏不合秦,韩亦不从,则方城无患。"
楚策二
四国伐楚,楚令昭雎将以距秦。楚王欲击秦,昭[睢]不欲。桓臧为昭雎谓楚王曰:"雎战
胜,三国恶楚之强也,恐秦之变而听楚也,必深攻楚以劲秦。秦王怒于战不胜,必悉起
而击楚,是王与秦相罢,而以利三国也。战不胜秦,秦进兵而攻。不如益昭雎之兵,令
之示秦必战。秦王恶与楚相弊而令天下,可以少割而收也。秦、楚之合,而[齐]、[韩]
、魏不敢不听,三国可定也。"
术视伐楚,楚令昭鼠以十万军汉中。昭雎胜秦于重丘,苏厉谓宛公昭鼠曰:"王欲昭雎之
乘秦也,必分公之兵以益之。秦知公兵之分也,必出汉中。请为公令[芈]戎谓王曰:'秦
兵且出汉中。'则公之兵全矣。"
齐、秦约攻楚,楚令景翠以六城赂齐,太子为质。昭雎谓景翠曰:"秦恐,且因景鲤、苏
厉而效地于楚。公出地以取齐,鲤与厉且以收地取秦,公事必败。公不如令王重赂景鲤
、苏厉,使入秦,[齐]恐,必不求地而合于楚。若齐不求,是公与约也。"
昭雎见于鄂君启节铭文,其时(BC323年)为大工尹,主持制作了鄂君启节。在BC311年
,昭雎出使秦国,表示对张仪的支持。这是因为秦楚刚在张仪的主持下达成和议,秦将
汉中之半归还楚国。不料昭雎尚未到秦国,秦惠文王就死了,张仪失势,秦楚和议也面
临搁浅。楚怀王于是转而继续与齐国修好,把昭雎抓起来作为对齐国示好的表态。桓臧
为昭雎向楚怀王游说,指出张仪虽在秦国失势,但在韩魏仍有影响,这是破坏秦与韩魏
联合的机会,楚可趁机扶持张仪在韩魏掌权与秦相抗衡,避免秦在公孙郝、甘茂二人的
领导下与韩魏形成新的联合。相应的也把昭雎捞出来了。
此后昭雎任楚将,与秦作战。齐韩魏三国攻楚,在BC305-301年,而其间秦曾于BC305年
与楚联姻,BC304年与楚会于黄棘,归还上庸之地,又于BC303年接受楚太子为质,出兵
救楚。直到BC302年,"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二十八
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取我重丘而去。"四国伐楚当在BC302年,
而术视伐楚、昭雎胜秦于重丘当在BC301年。
楚太子横私杀秦大夫而逃归,秦王所谓"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应该只是
秦对楚开战的借口。此时韩魏与齐结盟,势力较强,秦难以下手。BC302年,魏襄王、韩
太子婴朝于秦,秦归还魏蒲阪等要地,双方修好。秦于是想到转而对楚落井下石,企图
收复刚归还的汉中之地。BC302-301年,楚与齐韩魏和秦两线作战,由唐昧在沘水沿岸的
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与齐韩魏军对峙,昭雎应对秦军。同时由宛公昭鼠驻汉中防备
秦军从西境进攻。重丘今地不详,谭图认为在河南泌阳东北,与垂沙相近。但未见秦军
有与齐韩魏军配合的迹象。
此次战役过程大概是:BC302年,秦派术视与三国之军一起从北线方城一带攻楚。楚怀王
认为秦军弱于三国之军,要求昭雎先集中兵力击退秦军。昭雎派桓臧游说楚怀王,认为
可以以重兵不战而逼退秦军,未被怀王采纳。在怀王催促下,昭雎与秦军开战,胜于重
丘。怀王欲从汉中分兵于东支援昭雎,令昭雎乘胜追击。但同时齐韩魏军大破唐昧军于
垂沙,宛、叶以南的整个南阳郡都落入韩魏之手。楚军只得放弃方城防线,退据唐、邓
、随一线。
垂沙之战以后,楚向齐求和,以太子横为质,进一步打算联齐攻秦,楚国大臣景翠主持
此事。作为主持对秦事务的大臣的昭雎,一旦事成,其在楚国政坛上的地位就会下降。
因此昭雎劝说景翠"令王重赂景鲤、苏厉,使入秦",做出与秦媾和的姿态,以便不割地
出质而和于齐。但这一建议并未被采纳。秦楚继续交战。BC300年,秦出兵攻破楚孤悬在
方城外的新城,杀守将景缺,斩首3万,以报复上年的失利。
昭雎作为楚国朝堂上一直主持对秦事务的大臣,此后又出现在史料中。楚世家记BC299年
楚怀王入秦前,昭雎曾劝怀王"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
",怀王不听,结果被秦扣留客死他乡,可见其人确实对秦比较了解。
桓臧,两见于战国策,皆为昭雎说客,当是其门下幕僚。
--
FROM 112.2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