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秦可否称的上军国主义?
战国的时候,这么多大国争雄,想不打仗都不行
只好把整个国家搞成战争体制,变成一个兵营
统一之后,匈奴是一定要打的,他一直威胁中原各国
岭南要不要征服有待商讨,似乎没什么威胁,是不是为了多一个出海口,^-^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全国人民都绑在战争的机器上,不断向外扩张??
--
FROM 159.226.96.*
那些不重视军备的,就没法生存了,重视军备如秦国才能一统六国
那些称过霸的国家,大多都是靠赫赫战果傲视天下的
也就一个齐桓公,走的是政治经济路线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吧,感觉楚、齐、燕等国都没有像秦国那么重视军备。秦国贵族无军功
: 是无法升官的。
--
FROM 159.226.96.*
我的意思是说,想称霸甚至一统就得整军备战
秦国军事体制搞得比较好,所以统一了
这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
统一后,秦国没有改变这种战争体制
一方面与匈奴有点关系,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有点惯性
打了几百年的战,突然停下来,官员士兵百姓都有点不太适应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称霸和搞军国主义是两回事吧。
--
FROM 159.226.96.*
西戎不是早就搞定了吗
【 在 jumbochow (萊茵哈特·馮·羅嚴克拉姆) 的大作中提到: 】
: 威胁秦国的主要是西戎
--
FROM 159.226.96.*
秦地的人还真是苦,从周王东迁之后,就没过过好日子,直到文景的时候才舒心了几年
又被武帝征去平四方了
【 在 mlhs (mlhs)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意。秦国人对这种军事体制可能很适应、很习惯,在统一六国后还是延续这种制度。而
: 被统一的六国人受不了这种军事体制,所以说秦朝采用的是“苛政”,来了个起义把它推
: 翻了。贾宜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就是这个意思。
--
FROM 159.226.96.*
虽然夺了匈奴的河套但是匈奴的威胁依然存在
所以秦朝要修长城,而此后没过多少年,刘邦就在白马山又一次感受到了匈奴的强大
【 在 mlhs (mlhs) 的大作中提到: 】
: 秦朝的对外战争和扩张并不一定是由于被谁威胁了,而是由于需要发泄本身聚集的能量。
: 这能量是秦国军国体制+六国资源产生的。
: 西戎早在战国初期就被征服了,匈奴也是在灭刘国后很轻松就解除了威胁(实际上夺了匈
: 奴最好的一块地--河套地区),南方就没谁能对秦朝产生威胁,秦始皇不还是派大军把他
: 们征服了?
--
FROM 159.226.96.*
西汉时关中最富,人口最多,当然首当其冲的被抽去当兵
【 在 mlhs (mlh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会只用秦地的人吧,应该是包括全国各地的军人。李陵好像就是带着荆楚步兵“陷了胡
: 沙“。
--
FROM 159.226.96.*
司马迁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200万?不止吧
【 在 woaichina (我爱中国)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口密度高,但人数并不多。三辅地区人口还不足200万
--
FROM 159.226.96.*
秦国征服岭南之后也用了50万人戍守,人数多并不代表什么
河套新占之地,需要大量人口来屯田防守,这几十万人不一定都是正规军
可能是半农半兵
匈奴确实被秦打得大败,但是能在短短十四年间(前215至前201)就发展起来
说明其实力还是很强的
【 在 mlhs (mlhs) 的大作中提到: 】
: 长城的性质同现在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差不多。匈奴的威胁即使有,也不是很大。后来秦
: 国内乱,长城驻军的首领工资复苏和梦天死后,长城几十万军队就散了(估计本来打算接
: 着杀下去,否则几万人守长城就够了,要那么多军队干什么)。直到刘邦灭了项羽、韩信
: 、英布、彭月,匈奴才开始发难,只能说明他也是才恢复元气。否则,在楚汉相争的时候
: 插一杠子,历史就要重写了。
--
FROM 159.226.96.*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全国共2100万人,关中按司马迁说的算3/10
就有630万
元始二年,全国共5900万人,按3/10算,有1700万人
关中有多少个郡,怎么首都人口占的比例这么少,奇怪了
莫非都支援西北大开发去了^_^
【 在 woaichina (我爱中国) 的大作中提到: 】
: 记错了,200万多些
: 京兆尹:元始二年,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
: 左冯翊: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
: 右扶风:户二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七,口八十三万六千七十
: 合计一下:240多万
--
FROM 159.2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