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明学?
【 在 yuanap (指尖的沉沦)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韩国人历史发明学的形成过程(韩国人的历史观与中韩关系)zz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n 4 23:28:25 2013), 站内
:
: 这是北京大学 王元周 在《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四期上发表的论文,详细研究了韩
: 国人的历史发明学的产生源流和发展过程,解释了韩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 韩国近代民族主义确立的过程 ,既是反对列强侵略的过程 ,也是脱离中华秩序的过程
: 。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 ,朝鲜形成强烈的尊明排清意识 ,从而影响到朝鲜人的历史观 ,
: 也使近代清政府维持宗藩关系的努力面临种种困难 。 韩国近代民族史学出现后 , 以
: 北方史观重新构筑韩国史 ,批判事大主义 ,韩国人的历史观由此发生根本性变化 。
: 1945 年后 ,韩国的在野史学又在民族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发挥 ,提倡大陆史观 。
: 这种无限扩大的韩民族史观 ,必然与中国人的历史观发生冲突 ,从而影响到中韩两国关
: 系的发展 。
:
: 朝鲜半岛自古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元朝以后关系更加密切 ,成为中华秩序下
: 藩属国中的典范 ,素有“ 小中华 ” 之美誉 。直到近代 , 两国交往辞令中常出现朝
: 鲜 “ 虽在外服而亲同一家 ” 的说法 ,将大中华与小中华的关系比喻为宗族中的大宗
: 与小宗的关系 。 但与此同时 ,明清时期两国民间交往受到很大限制 ,相互了解有限 ,
: 所以韩国学者高柄翊提醒人们 ,也要关注“ 中国文化圈 ” 、 “ 汉字文化圈 ”
: 或“ 儒教文化圈 ” 等抽象概念掩盖之下过去东亚各国之间相互疏远的事实 。
:
: 东亚各国的相互疏远成为各国间相互理解的障碍 , 所以近代以来虽然强调中国与
: 朝鲜是“ 兄弟之邦 ” ,是 “ 唇齿辅车 ” 的命运共同体 ,但两国关系的发展却异常
: 曲折 。事实上 ,清代以来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一直存在着相亲与相违两种趋势 。而自
: 19 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渐行渐远 , 韩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越来越
: 走向负面 。
: 在中韩两国的认识差异上 ,最大的认识差异发生在历史认识上 ,这已经成为影响两
: 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 在韩国近代民族主义确立过程中 , 为建构国民的国家认同
: 和民族认同 ,在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对立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也在事大主义
: 与民族主义的对立下建立了对中国的批判 。在构筑国史的过程中 , 不仅重新构筑了中
: 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史 , 也重新以中国为参照物建构了韩国的民族史体系 。
:
: 在这种认识结构之下 ,无论对于他者的认识 , 还是对于自身的认识 , 都更容易受
: 到立场和成见的影响 ,所构筑的历史也只能是事实与想象的结合体 。然而这种认识一
: 旦扩散开来 ,将对国民的历史观 、 国家的政策取向乃至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
: 要影响 。 这种现象已经出现 ,需要我们对韩国的历史观进行梳理 。
:
: 本文拟从韩国近代民族史学与现代在野史学的发展 , 说明近代以来韩国人历史观
: 的演变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220.181.118.*]
:
--
FROM 221.2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