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谢安应该算是东晋士族政治的掘墓人
谢安在赢得淝水之战后,名望如日中天,后一辈又有谢玄这样的人才,如果与下游桓氏
联合,完全可以进一步巩固士族政治。
但谢安谦和退让,面对孝武帝、司马道子兄弟的进逼,选择了退让,而且肢解了上游桓氏
势力。结果司马道子掌握大权,谢安则很快病死,谢玄也郁郁而终。
这之后皇权压过了士族,东晋朝廷变成了孝武帝和司马道子兄弟之争。
谢玄死后,士族短期内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领军人才,如王恭、王国宝、桓玄之流,均
难成大器,于是东晋的士族政治在内战中被摧毁,刘裕等寒族才有了机会。
--
FROM 221.219.90.*
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众多,再往北还不停有更“原始”的少数民族
进入中原,南方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最多也就是推进到黄河一线。
【 在 gas (汽油)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这么想,才让东晋失去了趁中原变乱成功北伐的机会。
--
FROM 221.219.90.*
历代军纪都不行,那岂不是历代北伐都成功不了。
王镇恶毕竟是王猛之孙,他的被杀,肯定让当地势力心中不安。
关中胡汉杂居,对他们来说,刘裕还是赫连勃勃都无所谓,更容易倒向
胡族一边。
【 在 gas (汽油) 的大作中提到: 】
: 晋军的群众基础差,跟胡汉杂居无关。历代士兵的军纪都不行,晋军在关中横行抢掠,自然民怨沸腾。王镇恶不死,兵民关系也没法好转。
--
FROM 221.219.79.*
我觉得主要是谢安的性格使然。
【 在 simasinan (诸葛)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谢都是大族,应该是同北方士族的一种妥协吧
--
FROM 221.2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