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总要有人说出真相——关于“饿死三千万”》作者自序 (转
“统计”这个东西,只能对它说“呵呵”
当年我曾动过一个女孩的心思,她刚考上国家统计局公务员不久。跟她聊社会上吐槽统计局数据失准的话题,她也不否认,但坚决不承认“造假”,然后说了一堆技术上balabala
我最终的印象是这东西跟“民调”一样,都是可以用技术手段上下其手的
【 在 sunseraphic (この世界がいつかは幻に変わると)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 发信人: hemlock (肘子——东坡、冰糖、红烧、清蒸、带把), 信区: Reader
: 标 题: 《总要有人说出真相——关于“饿死三千万”》作者自序
: ...................
--
FROM 210.72.154.*
之前专门去北大国发院听过国家统计局的副局长讲统计口径问题,回来之后还是一头雾水
【 在 gcat (81192,安息吧) 的大作中提到: 】
: “统计”这个东西,只能对它说“呵呵”
: 当年我曾动过一个女孩的心思,她刚考上国家统计局公务员不久。跟她聊社会上吐槽统计局数据失准的话题,她也不否认,但坚决不承认“造假”,然后说了一堆技术上balabala
: 我最终的印象是这东西跟“民调”一样,都是可以用技术手段上下其手的
: ...................
--
FROM 222.130.130.*
现在都把统计工作弄成技术工作了,其实统计工作基础是调查研究,这个基础完全丧失了哈。拘泥于3000万还是1亿有什么价值呢?既然当年的统计工作本来就非常粗糙,那又怎么能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何况还有口径解释等等见仁见智的价值观问题。
【 在 cind 的大作中提到: 】
: 之前专门去北大国发院听过国家统计局的副局长讲统计口径问题,回来之后还是一头雾水
:
--
FROM 118.199.148.*
不光“上下其手”,哪怕数据全是没错的,公布啥不公布啥,公布了之后媒体报道啥不报道啥都会造成巨大的差异。比如居民收入的“平均收入”和“中位收入”。平均收入因为太容易被一小撮超高收入者给拉高,在衡量收入水平上是不好用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平均收入的数字偏高失真,因为那一小撮超高收入的人是很难出现在一般人的交际圈子里的。中位收入就会好很多,但是大多数人都连中位收入这个词都没听说过,媒体上只能看到失真的平均收入数字。
【 在 g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统计”这个东西,只能对它说“呵呵”
: 当年我曾动过一个女孩的心思,她刚考上国家统计局公务员不久。跟她聊社会上吐槽统计局数据失准的话题,她也不否认,但坚决不承认“造假”,然后说了一堆技术上balabala
: 我最终的印象是这东西跟“民调”一样,都是可以用技术手段上下其手的
--
FROM 130.5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