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国也有科技——战后日本坦克发展史zz
就是凑整
1000马力,1200马力,1500马力
另外德国向印度转让1500马力的发动机,考虑到印度的湿热环境将最大输出功率降了一档,从1500马力变成最大1400马力。
在90年代西方提出过1650马力的大改机和1800马力的全新一代发动机计划,但是因为必要性不高,进展很慢
【 在 enz (2012.2.29已过,八年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看到这些主战坦克的发动机都是1500马力的,这是个啥制式规格么?
: 就不能努把力,把动力增大点?
--
FROM 218.249.41.*
功率密度、油耗、总功率,这些指标都是一样重要的
追求更高马力的发动机,不如追求功率密度和油耗。因为现代坦克的战斗全重已到了部署和运输的极限了,新坦克的全重不可能继续往上突破,因此最大功率1500马力已经够用了。提高功率密度、减少体积反而更有用。
【 在 darth (老dar) 的大作中提到: 】
: 平衡吧,坦克设计(其实任何设计都是如此)讲究的是平衡,火力、防护、机动力,
: 当然,还有造价、维护等等,如果过分突出某一项,就有可能削弱其他项。比如要
: 求火力猛,就要增大口径,相应的炮重、后坐力、弹药基数这些都会恶化,防护和
: ...................
--
FROM 218.249.41.*
坦克的几大技术指标,二战结束至今,进步最慢的是装甲技术
【 在 i3721pp (第十个马拉松.出发) 的大作中提到: 】
: 坦克的主要技术指标在苏联钢铁洪流没了之后就停滞了
--
FROM 218.249.41.*
这么说的话,装甲技术在战后近70年里没有发生革命……
仅以对抗动能穿甲弹的防御能力来说,这70年的进步很微小
等质量衡量防御效果的话,最新的复合装甲防御效果也只相当于均质钢的1.1x倍
或者即使美国的宣传有所保留,也顶多是1.3倍
【 在 gcat (81192,安息吧)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怎么觉得功率啥的都是线性进化,而复合装甲、反应装甲啥的都是革命?
--
FROM 218.249.41.*
现代MBT正面还能保有一点尊严,这在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发动机、传动、悬挂底盘等等方面,这几十年进步都不小,比如发动机马力加倍,功率密度大幅度提高,油耗降低,因此省下来一点重量,然后全部加到脸皮上了。
二战中期虎式能360度全向憋死装中等76mm的T-34,这种情况现在不可能出现了,因为M1A2的侧面防护也没比虎式的侧面防护强多少……
【 在 darth (老d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解,装甲技术对防破甲弹(化学能)的确有突破
: 对动能弹进展不大。
: 装甲越搞越厚,质量越来越大,全向防护搞不起,只好重点放在
: ...................
--
修改:bluecloud FROM 218.249.41.*
FROM 218.2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