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吧,秋收起义前一点点被清乡队抓住,就不说了,下面这个记录不知是否属实:
上午11时许,毛泽东带着陈伯达和政研室的两位书记员,由叶子龙和蒋泽民跟随,去接
见绥德地区那位副专员,然后一起去大边沟青年食堂吃饭。
快要走到青年食堂的时候,保卫参谋蒋泽民从车窗里看到食堂东厅前的场地上聚集着一
大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弱,还有五六名警卫战士在那里站岗值勤,维持着秩序。
早已过了开饭时间,这些群众为何还聚集在这里?职业的习惯让他马上警惕起来。
毛泽东先下了车,紧跟着,那位副专员和陈伯达、叶子龙等也都下了车。
群众见来的果然是他们盼望的毛主席,人群—下活跃起来,拥挤着直往前凑,想尽量靠
近一些。毛泽东侧着身子,微笑着向拥来的群众频频招手。场面虽然不大,却很让人感
动。那位副专员从未遇到过这种场面。看见老百姓这么热爱共产党的领袖,他的眼里也
泛起了激动的泪花。
蒋泽民紧走两步,抢在一个台阶上,冷静地观察着热情的人群,他知道越是在这种时候
,越要倍加小心,沉着应对。果然,他发现一个青年人站在人群的后面,倒背着双手,
也在拼命往前挤。
别人都在鼓掌,或是举起双手欢呼,这个青年人为何倒背着手呢?蒋泽民立刻警惕起来
,向旁边横跨一步,换个角度向他身后望去,只见此人的手里拎着一根1米多长的木棒,
沉沉地拖在地上,像是刚从柳树上砍下来的树枝。
这个人是谁?想干什么?蒋泽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从头到脚打量这个可疑的人:瘦高
个儿,20多岁,皮肤较白,相貌端正,穿着旧衬衫和旧裤子,地地道道当地人打扮,如
果不注意看他,不会觉得此人有什么特别。可是,蒋泽民敏锐地感到,此人不像是普通
的青年农民:那副白白净净的面孔,平平展展的衣服,尤其是那双贼溜溜的眼睛,还有拖
在身后的木棒。
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蒋泽民快步冲到毛泽东的身边,侧身随他走动,而眼睛却在监视那
个青年人的一举一动。这时,走在前面的副专员已经进了食堂,毛泽东向后转转身子,
礼貌地向群众微笑着挥了挥手,也向食堂走去。就在毛泽东跨进门口的一刹那,那个青
年人一个箭步蹿到门前。猛地抡起手中的木棒,向毛泽东的后脑部位狠命砸去。动作快
如闪电,令人猝不及防!而毛泽东丝毫没有察觉,仍然向前走着。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呼喊、开枪或者推开那人都已来不及了。说时迟,那时快,蒋泽民
猛地抬起右臂,一下挡住砸向毛泽东的木棒,只听“砰”的一声。木棒重重砸到蒋泽民
的右臂,由于用力过猛,身体失去重心,他的身子晃了两晃,险些被木棒砸倒。眼前冒
出一片金星,右臂顿时失去了知觉。
在这危急关头,蒋泽民迅速稳住了脚跟,侧转身子,就在刺客再次抡起木棒时。他伸出
铁钳般的左手。一把将木棒抓住,刺客拼命想夺,然而却让蒋泽民夺了过去,随即飞起
右脚,—下踢倒了刺客。
不料那家伙也有些功夫。居然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如同饿狼一般扑向蒋泽民,想要
进行生死较量。在这危急关头,警卫班的冯永贵带两个战士飞快赶到。照准刺客的腹部
,冯永贵一脚踢了过去,真是又准又狠,刺客像只口袋被摔到地上。那家伙尚未反应过
来,就被两个战士死死压住,冯永贵迅速掏出一团东西。塞到他的嘴里,那家伙想要喊
叫什么,已经来不及了。
战士们把他捆得结结实实,塞进汽车里面,押送到边区保卫处。经过反复查证,才知是
潜入延安的特工,只不过是个外围人员,尚未配备枪支,主要任务是刺杀中共中央高级
领导人。这家伙邀功心切,手拿木棒行刺,可谓不择手段,如果持枪暗杀,危险性可就
大了。
走在最前面的副专员对此毫无所知。毛泽东就这样平平安安、又说又笑地进了餐厅。 (
据《毛泽东历险纪实》)
【 在 Konet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记载没命很多次?我所记得最悬的一次是长征前有人不想带老毛一起走。
--
修改:sunseraphic FROM 180.155.24.*
FROM 180.1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