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三产业24-225页。
2.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4/4416044.html。
3.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4/4416048.html。
4.[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谢亮生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97页。
5.从1964年10月到1969年3月,中苏边界发生的冲突有4189次之多,其中最严重的是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和同年8月在新疆铁列克堤的军事冲突。来源:潘光主编:《当代国际危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4页。
6.[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谢亮生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6页。
7.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以《冬云》为题作七律诗记录了当时的处境和心境。诗曰:“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8.美国1962年5月13日《特别国家情报评估》认为,“中共已经向台湾海峡对面派遣了七个陆军师,可能还有五个师在路上,这意味着它是‘自朝鲜战争以来此种类型最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引自“会议记录”(1962年6月20日下午6时—7时30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页,注释①。
9.“情报和研究局局长希尔斯曼致国务卿腊斯克备忘录”(1962年6月18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11-312页。
10.“情报和研究局局长希尔斯曼致国务卿腊斯克备忘录”(1962年6月18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12页。
11.“国务院致中华民国大使馆”(1962年6月19日下午8时23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13页。
12.“会议记录”(1962年6月20日下午6时—7时30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14页。
13.“备忘录:艾森豪威尔将军谈话纪要”(1962年6月21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18页。
14.“代理国务卿鲍尔致肯尼迪总统备忘录”(1962年6月21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20页。
15.“情报和研究局局长希尔斯曼致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哈里曼备忘录”(1962年6月21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22页。
16. “国际安全事务助理国防部长尼采致政治事务副国务卿马济函”(1962年6月21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26页。
17.“国务院致英国大使馆”(1962年6月22日下午9时25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29页。
18.“驻香港总领事馆致国务院”(1962年6月22日下午7时),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30页。
19.转引自苏格著:《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页。
20.“谈话备忘录”(1962年6月24日下午8时),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32页。
21.“谈话备忘录”(1962年6月24日下午8时),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32页。
22.“谈话备忘录”(1962年6月25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34页。
23.“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致肯尼迪总统备忘录”(1962年6月25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35页。
24.“国务院致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2年6月28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38页。
25.“驻中华民国大使馆致国务院电”(1962年7月4日下午2时),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40页。
26.“驻中华民国大使馆致国务院电”(1962年7月5日下午6时),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41页。
27.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4页。
28.“会谈备忘录”(1962年9月6日上午10时—11时30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46页。
29.“会谈备忘录”(1962年9月6日上午10时—11时30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46-347页。
30.“会谈备忘录”(1962年9月6日上午10时—11时30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47页。
31.“会谈备忘录”(1962年9月6日上午10时—11时30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48页。
32.“会谈备忘录”(1962年9月6日上午10时—11时30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49-350页。
33.“会谈备忘录”(1962年9月6日上午10时—11时30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50页。
34.“会谈备忘录”(1962年9月6日上午10时—11时30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50页。
35.来源:1962年9月17日,从台北发出的403号电报。转引自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50页,注释①。
36.“总统军事代表泰勒起草的文件”(1962年9月20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56页。
37.参阅王宏纬:《喜马拉雅山情结:中印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1页。
38.参阅潘光主编:《当代国际危机研究》“古巴导弹危机”部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9.转引自王宏纬:《喜马拉雅山情结:中印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5页。
40.1962年10月1日,执行“海威”计划的武装特务第五分队,又称“广东省反共救国军独立第二纵队”共14人,在海丰县遮浪屿偷渡登陆,“司令”陈正光以下全部被歼。10月7日,执行“海威”特务第一分队,又称“广东省反共救国军独立第三纵队”全部被歼。10月8日,执行“海威”计划的武装特务第四分队,又称“广东省反共救国军独立一纵队”,全队14人在惠来县神泉偷渡登陆后被全歼。10月28日,执行“海威”计划的武装特务第三分队和第七分队,又称“广东省反共救国军”独立第五纵队和独立第六纵队,共22人,在电白县爵山公社偷渡登陆后全部被歼。11月2日,执行“班超”计划的武装特务“海龙队”,又称“广东省反共救国军先锋队”,全队33人,包括一、二、三分队和一个通讯队,在台山县蛇鼻湾偷渡登陆后全部被歼。运送特务的机帆船也被击沉。11月29日,执行“海威”计划的武装特务第六分队,又称“广东省反共救国军独立分七纵队”,共35人,在台山县荷仓岛偷渡登陆时全部被歼。运送特务的机帆船被击沉。12月4日,美国中央情报局驻台湾的特务机构“海军辅助通讯中心”(NACC)派出的中校特务李华常等,蒋介石当局派出电台台长张志君等,乘间谍收音机在阳江县石磊山区跳伞登陆后全部被歼。12月6日,台湾当局中的情报局“长风训练班”训练的武装特务“广东省反共救国军独立第二十三纵队”,以及负责指挥和护送登陆的特务共39人,在惠来县前詹偷渡登陆后全部被歼。运送船只被击沉。
41.资料来源,魏宏运、祁建民:《国史纪事本末·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下)》(第四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1-152页。
42.“会谈备忘录”(1963年9月11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78页。
43.“会谈备忘录”(1963年2月4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63页。
44.“会谈备忘录”(1963年2月4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62-363页。
45.“驻中华民国大使柯克致肯尼迪总统备忘录”(1963年3月29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68页。
46.“会议记录稿”(1963年9月10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74页。注释①。
47.“会议记录稿”(1963年9月10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75页。
48.苏格著:《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335页。
49.1962年9月6日,柯克与蒋介石会谈中提议美台应通过两个组织来加强具体合作,一个是处理秘密情报的联合委员会,一个是研究公开作战的“420委员会”。后者发展为代号“蓝狮”的美台联合委员会,负责研究大陆一旦发生起义,台湾实施两栖作战的能力。
50.“邦迪致莱特”(1964年9月4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83页。
51.“国务院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4年9月4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84页。
52.“参谋长联席会议致麦克纳马拉备忘录”(1965年11月16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87页。
53.“国务院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4年9月4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84页。
54.“腊斯克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无日期),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89页。
55.“国务院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6年3月9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427页。
56.“国务院致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电”(1967年3月16日下午3时43分),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391页。
57.“詹金斯致罗斯托备忘录”(1968年4月30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435页。
58.“毛泽东听取杨成武、许世友汇报时的指示记录”(1962年6月3日),转引自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6页。
59.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也施用过同样的一纸文章巧脱危局的妙计。1948年10月,蒋介石得到密报: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就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蒋介石即召集傅作义,并亲自部署,试图“乘冀中兵力空虚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西柏坡。当时毛泽东已将所有的兵力都调到辽沈和淮海战场,西柏坡几乎是一座“空城”。知道傅作义来袭的消息后,毛泽东即让新华社于10月25、27、30日连续发表由他起草的《蒋傅匪军妄图突击石家庄》、《华北各首长号召沿线人民准备迎击匪军进扰》、《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三篇文章。蒋知消息走漏,恐反遭伏击;责怪傅作义“行动迟缓”,逐悄然撤兵。参见刘杰诚:《毛泽东与斯大林会晤记实》,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48-51页。
60.转引自王宏纬:《喜马拉雅山情结:中印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0页。
61.[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谢亮生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54-555页。
62.1963年1月8日,毛泽东写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草稿中有“欲学鲲鹏无大翼,蚍蜉撼树谈何易”句,此句后改为“蚂蚁缘槐夸大国”。参见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8页。
63.转引自熊向辉著:《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页。
64.[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页。
65.马克思:“奥地利-普鲁士条约。——5月29日的议会辩论”(1854年5月30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卷第314页。
66.[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543页。
67.引自毛泽东1963年1月8日发表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 在 figochen (凹酱么么哒)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www.guancha.cn/zhang-wen-mu/2014_08_01_252130.shtml: 张文木:1962年中美苏三国博弈及其总结——“八一”建军节重温毛泽东的战略思想
: 【作者按:196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内政外交最困难的一年,同时也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战略能力发挥极为杰出的一年。面对来自东南、西南和西北三面“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险恶环境,毛泽东同志举重若轻,敢于亮剑,也善于亮剑,用力
: ...................
--
FROM 125.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