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Jonathan Sumption
爱德华二世曾同意1325年8月15日到博韦向法国国王行宣誓效忠礼。8月上旬他启程前往
海岸,并已定好了船。但斯潘塞及其党羽在国内政敌众多,很害怕国王走后他们会有不
测,所以极力劝阻。直到最后一刻,在多佛附近的朗顿修道院召开的内阁会议终于决定
国王因"健康原因"不再出行,而是改派12岁的王子爱德华前往公爵领地代行其职责。
事后证明这将是爱德华二世和斯潘塞党犯的一个严重错误。爱德华王子在忠心耿耿的埃
克塞特主教沃尔特o斯塔波顿辅佐下,于9月10日启程,两周后抵达巴黎,在万森宫爱德
华王子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伊莎贝拉王后。斯塔波顿主教很快发现,伊莎贝拉王后已经打
算绝不再让王子回到英国或其他斯潘塞党控制的地方。而且,连爱德华二世自己派遣的
外交官,温切斯特主教,诺维奇主教,里士满伯爵,也都公然决定滞留在法国,加入王
后的队伍。爱德华二世的兄弟肯特伯爵也在其中。爱德华二世的"不共戴天之敌"罗杰o莫
蒂默,不但充当着王后的首席军师,而且还兼任其情夫。在这种环境下,斯塔波顿既失
去了王子的监护权,又见不到王后,还遭到王后近臣们的威胁,只好于11月中旬乔装打
扮溜出法国回到英格兰。
如果查理四世是一个更肆无忌惮的政治家,他本可以更充分的利用这一形势。查理四世
显然不会遵从爱德华二世引渡伊莎贝拉王后并归还其子的要求。但眼见老妹在自己的宫
廷里公然与情夫胡搞,他也觉得难堪,不好全力予以支持。整个1326年上半年,伊莎贝
拉王后都在法国贵族中招兵买马,声称要回国讨伐,当年5月查理四世的婚礼上,她还给
自己拉来长长的一队骑士虎卫公开耀武扬威,为首的就是罗杰o莫蒂默。这种秀肌肉加秀
恩爱的丑行让查理四世实在看不下去了,一纸诏令将老妹逐出了宫廷,筹备中的讨伐军
也无疾而终。
8月,伊莎贝拉王后携子离开王国,投奔埃诺伯爵领地的瓦伦西安。但英法两国关系并未
因此好转。爱德华二世下令从英国修道院中驱逐法国修士,并监控所有法国人出入英格
兰。作为回应,查理四世下令逮捕法国境内所有英国人并没收其半数资产。爱德华二世
闻讯后立即做出同样决定。
在瓦伦西安,伊莎贝拉王后与莫蒂默继续其未竟事业。他们向埃诺伯爵威廉一世提议,
让爱德华王子与伯爵之女订婚,来换取伯爵的军事支持。威廉一世见自己的女儿有机会
作王后喜出望外,满口答应。威廉给伊莎贝拉王后提供了700人马和运输船只,由威廉之
弟约翰率领,于9月23日从多特列赫特港出发,直奔萨福克杀来。
这么一小撮人马本可以被轻易歼灭。然而斯潘塞党在国内民愤太大,无人愿意为其而战
,而是纷纷加入王后麾下。伦敦随即倒向王后,斯塔波顿主教被抓住处决。爱德华二世
和斯潘塞向西逃窜,但在劫难逃。老斯潘塞在布里斯托尔被捕杀,小斯潘塞在格莱摩甘
郡被捕杀,一同被捕的爱德华二世被押至肯尼尔沃斯。1327年1月13日,国会通过决议将
其废黜,王位禅让给王子即爱德华三世。数日后在肯尼尔沃斯城堡的大厅,爱德华二世
与他的敌人们见面,在泪水中呜咽着宣读了自己退位的诏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在国会废黜爱德华二世所列举的罪名中,有一条是"忽视阿基坦",这可真是欲加之罪。
爱德华二世在位后期对保有阿基坦可谓不遗余力,力争从法国国王那里取得对阿基坦的
确认。新任阿基坦总管奥利弗o英汉姆已经从加斯科尼和西班牙招募了一支雇佣军,侵入
圣通日和阿让奈,还将攻占的城镇归在爱德华王子名下的阿基坦公爵领地中,而此时爱
德华王子本人还正在法国宫廷里作客呢。正是伊莎贝拉王后与莫蒂默不顾一切争夺王位
让英国丧失了在阿基坦的主动权。1327年3月31日,两国签署和约规定,英国归还奥利弗
o英汉姆占领的所有地区,并赔偿法国50000马克。条约对1324年法国吞并的大部分阿基
坦领地只字未提,使人怀疑英国是否还能保留剩下的公爵领地。
爱德华三世的统治就在这种灰暗的背景下开始。其不幸之父还有数月好活。1327年4月,
爱德华二世被囚至伯克利城堡,并于9月末被宣布"死亡"。因此,当法国在1328年2月迎
来自己的继承危机时,英国的王位更迭也刚刚完成,缺乏合法性的摄政者们无力立即赶
来掺合。
死于1314年的菲利普四世留下三个儿子,然而命运却在14年中将他们全部收走,未留子
嗣。长子路易十世1316年死于肺炎,只留下一个女儿;次子菲利普五世1322年死于痢疾
,也只留下几个女儿;三子查理四世三次结婚,但死时仍然没有子嗣。他的第三任妻子
是埃弗勒的琼,现在有七个月的身孕。自962年于格o卡佩入主法国以来,366年以来法国
王位首次面临没有直接继承人的局面。
1328年2月5日的葬礼结束后,法国贵族随即在巴黎开会决定王位的归属。包括与王室最
近的两家瓦卢瓦伯爵和埃弗勒伯爵,英格兰国王兼阿基坦公爵的代表,其他五大公爵中
的三家,布列塔尼,勃艮第,波旁。与会者大多赞同暂时设立一位摄政,以待两个月后
王后产下孩子的性别。
虽然后世许多记载认为所谓的"萨利克"法典传统法国王位排斥女性继承人,在当时这远
非事实。当1316年菲利普五世从小侄女琼(后来的纳瓦尔女王)那里取得王位的时候,
他靠的绝非什么传统,而是自身雄厚的实力和费尽心思的收买。而当1322年他死的时候
,根据他本人缔造的先例,他的女儿们则毫无疑问的被排斥了。所谓的传统正是在这几
年间形成的。可是随着1328年查理四世之死,这又留下了个问题。如果女人本身无权继
承王位,她是否有权把王位通过她传给子孙呢?如此,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作为菲利普
四世的外孙,就是离王位最近的人。如果按不间断的男性继承序列,则瓦卢瓦伯爵菲利
普则最接近王位,他是菲利普三世之孙,菲利普四世之侄。
虽然在1328年2月决定的只是谁当摄政而非国王,但根据1316年的先例很容易判断在这种
局势下如果琼王后生下女儿,那么现在选出的摄政到时几乎肯定会继承王位。所以爱德
华三世的代表竭力在法国国会上为自己的主公争取支持。根据任何民事法或教会法,他
的依据都很充分,然而却无人响应。连爱德华三世的岳父埃诺伯爵威廉都支持菲利普。
于是菲利普被选为摄政,并于1328年4月琼王后生下女儿后顺理成章的即位为菲利普六世
。这次反对的只有正在造反的佛兰德人。绝望的佛兰德叛乱者派布鲁日市长前往英国尊
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政府干脆利落的把这位送来王冠的市长先生给处
决了。
可见,在这个节点上,传统并不重要。法国朝野对一个外国君主入主十分忌惮,这才是
爱德华三世不能兼任法国国王的主要原因。此外,爱德华三世自身当时的状况也不好,
他尚未成年,代他摄政的母后和莫蒂默已声名狼藉,为公众所不齿。相比之下,瓦卢瓦
伯爵菲利普已有35岁,年富力强,而且其父查理领导下的瓦卢瓦家族一直处在法国政界
的核心。此时除了谱系学家以外,没有人看好爱德华。
菲利普六世是否适合为王,一直是有争论的。他的早年时光一直被其父的光芒所遮掩。
瓦卢瓦伯爵查理一生以征战冒险、仗义豪奢和屡败屡战而闻名于世。他曾率领法军在尼
德兰和加斯科尼作战,也曾发起过入侵意大利的个人冒险,除了给自己的灵魂在但丁《
神曲地狱篇》里讨了个位子外,这场冒险可谓一无所获。他头上戴过的空头皇冠之多无
人可比:西西里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皇帝,耶路撒冷国王。
在国内,他赢得的豪杰气概很容易赢得贵族骑士们的推崇。然而,瓦卢瓦父子却没有继
承到卡佩家族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不善于找到明智的臣属。弗洛萨特评论道:"菲利普六
世只听傻瓜的建议。"
同时代人也许夸大了菲利普六世的无能,毕竟他还是一个对待自己职责严肃认真的君主
。他的问题在于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参谋。作为一个曾经的诸侯,他身边缺乏能够胜
任国王顾问的相邦之才。他是一个合格的骑士,但不是一个有天赋的军事指挥官。连他
父亲都看出了这一点,临终时把自己的宝剑传给了他的弟弟而没给他。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瓦卢瓦王朝的第一代君主,菲利普六世注定是个软脚国王。他在所
有大事上都要与选他的诸位大贵族们商量着来。首先要帮被造反市民推翻的佛兰德伯爵
夺回领地,要杀掉财政大臣皮埃尔o雷米这条为先王敛财功勋卓著但却得罪了贵族阶层的
功狗,要给大大小小的贵族支持者在政府内安排位子,花大价钱令他们满意。1329年一
位在法国宫廷中的外交官写信回国汇报道:"没有贵族们的允许,法国国王根本不可能对
加斯科尼动手。"
菲利普六世以一种可以理解但并非完全明智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局面。他不再依赖争吵不
休的宫廷臣僚和庞大的官僚体系,而是竭力退缩到由自己的家人和密臣组成的小圈子当
中,重大决策和操作都设法绕开集体讨论,只经由个人渠道。1330年冬,阿拉贡大使在
他的宫廷中写道菲利普六世接见他的过程:"从大厅退入一间小房间,国王的堂弟跟着溜
进来,大司马锁上门,而国王则倚坐在壁炉边。"这与爱德华三世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
在英格兰,政府和贵族阶级对丧失法国王位继承权一事都漠不关心,和只有太后伊莎贝
拉个人态度依然强硬,念念不忘。1328年5月中旬,她派考文垂主教和沃切斯特主教前往
法国主张权利。两位大人在法国宫廷据称遭到粗暴对待,不得不狼狈而返。当年,菲利
普六世也派了一个使团前往英国,为首的是后来被选为教皇克莱门特六世的菲香修道院
长,菲香院长的任务是劝说爱德华三世以阿基坦公爵的名义来法国向新国王行宣誓效忠
礼。菲香院长在英国宫廷遭遇了王太后"典型的女人式"也就是泼妇式的对待,伊莎贝拉
说:"吾子乃国王之子,岂可拜伯爵之子?"为了获得个更体面的回复,菲香院长在英国
又呆了些时日才回国。
如果菲利普六世可以自作主张,他会立即宣布没收整个阿基坦公爵领地与英国摊牌。然
而他必须听从内阁贵族们的意见,那些领地与阿基坦接壤的贵族们不愿自己的产业在战
争中受损。于是采纳了先礼后兵的做法。包括菲香院长在内的两名特使被派往法国西南
部去扣留阿基坦公爵领地的收入,另一名特使则于1329年1月再赴英伦明确对爱德华三世
的警告。这一次英国上下都做出了更加面对现实的表态。加斯科尼凭借自身之力根本无
法防守,而爱德华二世末年积攒用以防御的军费早已被王太后和莫蒂默挥霍一空。此时
正值英国国会在西敏寺召开年会以确定当年的财税预算。在这种氛围下,国会一致通过
决议要求国王放弃对法国王位不切实际的要求,尽快按封建法的规定向法国国王行效忠
礼。爱德华三世于是致函菲利普六世,同意安排效忠礼,并对自己因公务繁忙未能更早
行此礼表示遗憾。
然而英国也并非一切逆来顺受。英国政府的官员和教会、法律界人士日夜加班翻查了所
有与封建效忠仪式相关的法律规章条文先例,为的就是事先在效忠礼上给自己争取有利
地位。于是在1329年6月6日在亚眠的哥特大教堂举行的效忠礼上,爱德华三世就在这方
面大做文章,结果这场效忠礼给两国留下的争论比它解决的还多。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
自1320年爱德华二世向菲利普五世行效忠礼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英国主张爱德华三世
不但以自己现有的阿基坦公爵领地名义向法国国王效忠,还要以其它自圣桑托斯战役以
来已被法国王室占据的领地向法国国王效忠。英国人本想利用这一传统封建仪式来主张
自己的原有权利。然而法国人对此毫不认可,坚持那些领地已"在战争中被合法取得"。
妥协的结果是爱德华三世仍然按法国的要求仅以阿基坦公爵身份行效忠礼,但他的发言
人林肯主教宣读了一份声明,仍保留对那些失去领地的权利主张。在行礼过程中爱德华
三世也耍了小聪明,他拒绝与菲利普"握手",这一代表封建臣属关系的仪式,也就是说
形式上他只认可菲利普六世是他的"领主"而非"君主"。不过,好面子的法国贵族还是给
予前来效忠的英国人以适当礼遇。在亚眠城郊举办了盛大的比武大会以庆祝两国睦邻和
好。在比武中,年方16岁的爱德华三世赢得了所有的骑士荣誉。
收回阿基坦的部分被占领地仍是1330年英国外交官的要务,这些地方包括整个阿让奈斯
、属于英国的佩里戈尔以及圣通日。对阿基坦公爵领地来说,保有这些地区至关重要,
这些地区的城堡和要塞是阿基坦东境防御必不可少的,这些地区还是阿基坦的粮食主产
区,以及阿基坦总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阿基坦公爵领地本是英国财政的净流出地区
,自从失掉这些地区以后就成了财政的净流入地区了。在两国国王1326年达成的和约中
,法国国王含糊的声称将公正的处置这些地区的归属,按英国人的理解,那当然是要归
还原主了。
不过菲利普六世可不做此想。他既无意归还故地,也不能长期容忍爱德华三世效忠的不
充分。爱德华三世回国不久,他就宣布要给英国国王以阿基坦公爵领地对他行"君臣"效
忠礼设一个期限。伊莎贝拉太后和莫蒂默不断派人到法国要求拖延这一期限,同时在国
内抓紧备战。1329年圣诞节后,英国内阁在埃瑟姆宫召开扩大会议,次年3月国会在温切
斯特召集。国会虽没有表决征税,但从贵族和城镇中征集了一笔贡金。用这笔钱组件了
一支小军队,在爱德华三世13岁的弟弟名义率领下乘坐40艘船于1330年4月开赴加斯科尼
。
菲利普六世给爱德华三世设定的最后期限是1330年7月28日,由于拒不遵行,到了8月末
两国的和谈再次濒临破裂。英国特使诺维奇主教威廉o阿尔明在法国宫廷极力斡旋,仍不
能取得延期。法国国会通过决议传唤爱德华三世,应召期限是当年12月15日,不来将被
缺席审判。
阿尔明主教赶回国,于9月6日在诺丁汉向国王做了汇报。爱德华三世不打算从命,于是
在10月中旬又召开了一次内阁大会来部署在加斯科尼的防御事务。阿基坦总管估计有两
种可能的入侵,或是一队法国官员来征收税款,或是一队军队的入侵。如果是前者,可
以应付过去,如果是后者,波尔多市政府将负责全力防守。
结果证明菲利普六世选的是后者。1330年末,菲利普六世派其弟阿朗松伯爵查理率军南
下,次年2月,阿朗松伯爵攻占并洗劫了波尔多的北方屏障桑特斯。菲利普六世闻讯后宣
布桑特斯的陷落非其本意,并命令阿朗松伯爵撤回。法国国王变更命令的真正原因,在
英国国内。王太后伊莎贝拉和莫蒂默正是在此时被推翻了。
废黜爱德华二世的势力,除了在忌恨斯潘塞这一点上以外,并无共同利益,因此当权后
很快分崩离析。名义上的摄政内阁,以兰开斯特伯爵为首,然而兰开斯特年老目盲,不
堪政务,实际权力由王太后和莫蒂默掌握。事实证明这两人远比之前的斯潘塞家族更令
人失望。王太后大肆挥霍国家资财以供其个人享乐,而莫蒂默除了将没收的斯潘塞家族
在威尔士的产业纳入个人名下外,还肆无忌惮的炫耀自己的权力,模仿亚瑟王传奇大搞
圆桌会议骑士大会,公然以王者自居。
然而莫蒂默也知道自己的权力基础十分脆弱。1328年冬,兰开斯特伯爵和肯特伯爵、诺
福克伯爵在贝福德召集了一支叛军打算举兵清君侧。肯特伯爵、诺福克伯爵被王太后收
买导致叛乱失败,多数参与者逃往法国。然而国内依然是反对者众。多数贵族只是因为
忠于爱德华三世,而勉强忍受王太后和莫蒂默的统治。1330年初,愚蠢的肯特伯爵听信
爱德华二世还活着的谣言,再次密谋造反,企图解救爱德华二世。他在3月的温切斯特国
会上被捕并立即处死,作为爱德华一世的亲子也没能宽恕,这激起了贵族们更强烈的反
感。
然而,对莫蒂默的最致命而不可避免的威胁来自国王本人。爱德华三世已接近成年,而
且幼年的欧陆流亡经历使他更加早熟,更加难以接受母后及其情夫的操纵。1328年1月,
爱德华三世迎娶了埃诺的菲利葩,并拥有了自己的幕僚。1330年夏以后,莫蒂默加强了
对国王的人身控制,外臣觐见国王被严格控制。1330年9月初,宫廷移居诺丁汉城堡。1
0月中旬的一天,莫蒂默当众羞辱了国王。他在国王面前审讯一些廷臣,指控他们教唆国
王反对母后,其中有莫蒂默之前的亲信威廉o蒙塔古。这给他带来了致命的后果。
10月19日夜,威廉o蒙塔古率领20名勇士潜入城堡,和国王一起冲进王太后的卧室,并在
隔壁莫蒂默的房间与莫蒂默的亲信短兵相接。经过一场搏斗,莫蒂默的非死即伤。莫蒂
默本人在太后的求情下被暂时饶了一命,看押起来。次日清晨,爱德华三世宣布终止摄
政,开始亲政。此日也标志着他的漫长统治的真正开始。19日夜为他而战的这群从龙之
臣也在日后跟随他南征北战,大多富贵发达。他们包括未来的萨福克伯爵罗伯特o乌福德
,兰开斯特伯爵的家臣约翰o内维尔,约翰o莫雷恩,未来的赫里福德伯爵约翰o波珲及其
两个兄弟,以及威廉o蒙塔古。
11月国会在伦敦召开,正式判处莫蒂默死刑。当月29日,莫蒂默有幸成为泰伯恩刑场的
第一位顾客。太后伊莎贝拉则被送至赫特福德安置,安度晚年。她死于1358年,享寿66
岁。
这场政变使两国之间的较量暂停了片刻。1330年10月15日已在诺丁堡召开的内阁大会随
着国王的亲政而解散。之前的对法事务都是由太后的宠臣沃切斯特主教和诺维奇主教主
导的。现在爱德华三世将威廉o蒙塔古也列入其中。到1331年初,爱德华三世做出了让步
的决定,2月,他派两位主教和蒙塔古前往法国,在阿朗松伯爵大兵压境的阴影下,和议
很快达成。3月30日,爱德华三世致函菲利普六世,认可1329年6月6日亚眠的效忠包含君
臣之份,并承诺今后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将以完整的仪式向法国国王行君臣之礼。
作为回报,菲利普六世撤回了法国国会没收阿基坦公爵领地的决议,并允许被驱逐的桑
特斯城居民返乡。关于之前圣桑托斯战役期间占领的争议领地问题,法国国王依然是老
套辞令,"将以公正合适的方式处理"。双方在这一问题上只能继续求同存异了。
和议同时安排了两国国王再次会面。但爱德华三世不想公开此事。4月4日他对外谎称去
朝圣,在温切斯特主教的陪同下,乔装打扮成商人,只带着15名骑士,从多佛渡海。菲
利普六世在巴黎郊外的圣马森斯桥与他相会,共同前往圣克里斯托弗城堡居住。菲利普
六世免去了爱德华三世再次行礼的繁文缛节,声称他对书信认可已经满意了。他还对桑
特斯城的陷落表示歉意,认为阿朗松伯爵的所作所为非其本意,并承诺补偿损失。爱德
华三世还对菲利普六世筹划中的对西班牙穆斯林的十字军表示出兴趣。对于1259年以来
的领土争议,两位国王决定搁置不论。
在1331年9月西敏寺召开的英国国会上,首相约翰o斯塔特福德的说法代表了此时英国的
态度。斯塔特福德说,有三种可选方法来解决与法国的争端:一是将争议提交法国几大
贵族的集体决断,二是打仗,三是与法国王室联姻并坚持长期谈判。他认为现在只有第
三种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菲利普六世对英国国会继续谈判的提议显得漫不经心。他表示,如果英国国王还
有兴趣,可以再来法国面谈。爱德华三世经过考虑,还是取消了自己即位后的第三次法
国之行。目前他手头实在没有什么牌可以迫使法国做出让步。即使是联姻的提议也没有
引来兴趣。1332年3月,当英国国会再次召开之时,他们建议爱德华自己决定是否继续与
法国和谈。然而此时,围绕阿基坦争端的平静被来自苏格兰的战争所打破。英法之间的
另一个争端爆发出来,最终引发了大战。
--
FROM 27.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