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赵国真是被齐国坑苦了
关系赵国存亡的两个关键时刻,赵国都被齐国坑了:
赵军与秦军在长平对峙时,因粮食吃紧,向齐国借粮,齐大臣建议
齐王建支援赵国,以赵国作为齐国的屏障,齐王不听。结果赵国
迫于后勤压力与秦决战,大败,元气大伤。
几十年后,秦派王翦攻赵,赵派李牧、司马尚迎击,后又以赵葱、
齐将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这次临阵换将,很可能齐国又免不了
干系。结果换将后的赵军大败,赵葱倒还战死了,颜聚反倒跑了,
裹挟赵王迁投降了秦国,赵也因此亡了国。这个颜聚,很可能是
齐国派往赵国窝里反的奸细。
--
修改:forgauss FROM 221.219.94.*
FROM 221.219.94.*
但李牧可能也是齐国人
就是战国策里的李伯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系赵国存亡的两个关键时刻,赵国都被齐国坑了:
: 赵军与秦军在长平对峙时,因粮食吃紧,向齐国借粮,齐大臣建议
: 齐王建支援赵国,以赵国作为齐国的屏障,齐王不听。结果赵国
: ...................
--
FROM 123.112.175.*
从记载上来看,李牧在雁门应该是待了快二十年以上,
而李伯被赵孝成王任用应该是孝成王亲政以后的事,
时间上感觉对不上。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李牧可能也是齐国人
: 就是战国策里的李伯
--
FROM 221.219.94.*
赵国经常欺负齐国,乐毅那次就不说了,廉颇赵奢都打过几次齐国,
攻下齐国几个城,所以齐国恨透赵国了,没理由帮他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系赵国存亡的两个关键时刻,赵国都被齐国坑了:
: 赵军与秦军在长平对峙时,因粮食吃紧,向齐国借粮,齐大臣建议
: 齐王建支援赵国,以赵国作为齐国的屏障,齐王不听。结果赵国
: ...................
--
FROM 180.77.129.*
李牧与代郡体制
赵策三
齐人李伯见孝成王章
齐人李伯见孝成王,成王说之,以为代郡守,而居。无几何,人告之反。孝成王方馈,
不堕食。无几何,告者复至,孝成王不应。已,乃使使者言:“齐举兵击燕,恐其以击
燕为名,而以兵袭赵,故发兵自备。今燕、齐已合,臣请要其敝,而地可多割。”自是
之后,为孝成王从事于外者,无自疑于中者。
臣大父言李牧之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复也。委任而
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知能,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匹,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
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时,赵几伯。——《汉书冯唐
传》冯唐对汉文帝言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
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
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
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
,固称疾。赵王乃复彊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原一战。於是
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
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
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
走。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史记李牧传》
李伯或即李牧,《史记》仅称李牧为“赵之北边良将也”。李牧仕赵当在孝成王中后期
,与策文相合。据《赵世家》,孝成王七年,赵武垣令傅豹等率燕众反燕地;十五年至
十九年,赵连续五年攻燕。则李牧被起用为代郡守,当在七年至十五年之间。
代郡自设于赵襄子初年之后,在赵国国家结构中一直占有相对独立的重要地位,是赵在
邯郸之外的第二个政治和军事中心。李牧任代郡守后,通过大败东胡、林胡和匈奴,将
代郡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高到了新的高峰,到了李牧被害,赵军主力全歼,邯郸降秦之
后,公子嘉逃至代郡后仍能坚持六年之久,就是其实力的表现。赵人在代地攘胡所取得
的成功,究其根本,在于制度上充分的放权和信任。在军事调动上可以不经请示而“发
兵自备”;自行制定“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的坚壁清野式的军事防御策略;经济上
“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奖励机制也很灵活,“赏
赐决于外,不从中复”。这些都是赵国在代地的经营胜于汉朝之处,也是作为赵国在代
地守将后代的冯唐,心中所萦萦怀念的地方。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记载上来看,李牧在雁门应该是待了快二十年以上,
: 而李伯被赵孝成王任用应该是孝成王亲政以后的事,
: 时间上感觉对不上。
: ...................
--
FROM 222.131.6.*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从表述上来看,这个过程至少有15年,甚至接近20年,赵孝成王在位21年,如果是
7年启用李牧,时间上挺紧张的。
而且从李牧的做法来看,他被任命为赵北面守将之前,应该是对北方
环境比较熟悉,不像是刚刚从齐国调来的外地将领。其他的记载也均未提及李牧
有外国背景。
由此,李伯与李牧可能是两个人,李伯可能曾在代郡任职。
当然,如果此二人确为一人,则赵国末年,齐人在赵国政坛的影响力确实不容小觑。
田单曾任齐相,李牧又是齐人,之后赵又用另一齐人颜聚取代李牧。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赵国真是被齐国坑苦了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Oct 12 16:05:16 2014), 站内
:
: 李牧与代郡体制
:
: 赵策三
:
: 齐人李伯见孝成王章
:
: 齐人李伯见孝成王,成王说之,以为代郡守,而居。无几何,人告之反。孝成王方馈,
: 不堕食。无几何,告者复至,孝成王不应。已,乃使使者言:“齐举兵击燕,恐其以击
: 燕为名,而以兵袭赵,故发兵自备。今燕、齐已合,臣请要其敝,而地可多割。”自是
: 之后,为孝成王从事于外者,无自疑于中者。
:
: 臣大父言李牧之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复也。委任而
: 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知能,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匹,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
: 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时,赵几伯。——《汉书冯唐
: 传》冯唐对汉文帝言
:
: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
: 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 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
: 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
: 召之,使他人代将。
:
: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
: ,固称疾。赵王乃复彊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
:
: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原一战。於是
: 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
: 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
: 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
: 走。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史记李牧传》
:
: 李伯或即李牧,《史记》仅称李牧为“赵之北边良将也”。李牧仕赵当在孝成王中后期
: ,与策文相合。据《赵世家》,孝成王七年,赵武垣令傅豹等率燕众反燕地;十五年至
: 十九年,赵连续五年攻燕。则李牧被起用为代郡守,当在七年至十五年之间。
:
: 代郡自设于赵襄子初年之后,在赵国国家结构中一直占有相对独立的重要地位,是赵在
: 邯郸之外的第二个政治和军事中心。李牧任代郡守后,通过大败东胡、林胡和匈奴,将
: 代郡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高到了新的高峰,到了李牧被害,赵军主力全歼,邯郸降秦之
: 后,公子嘉逃至代郡后仍能坚持六年之久,就是其实力的表现。赵人在代地攘胡所取得
: 的成功,究其根本,在于制度上充分的放权和信任。在军事调动上可以不经请示而“发
: 兵自备”;自行制定“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的坚壁清野式的军事防御策略;经济上
: “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奖励机制也很灵活,“赏
: 赐决于外,不从中复”。这些都是赵国在代地的经营胜于汉朝之处,也是作为赵国在代
: 地守将后代的冯唐,心中所萦萦怀念的地方。
: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 从记载上来看,李牧在雁门应该是待了快二十年以上,
: : 而李伯被赵孝成王任用应该是孝成王亲政以后的事,
: : 时间上感觉对不上。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22.131.6.*]
--
FROM 61.48.212.*
赵悼襄王在位还有9年时间,李牧是在悼襄王末期从北边调到南边的,之前他还打过燕国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
: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 ...................
--
FROM 222.131.6.*
我感觉从李牧列传的表述以及后人提到李牧的说法来看,此人
应该久居北方,熟悉地理环境。
不像一个直到赵孝成王亲政时才被任用、派往北方的齐人。
另外,秦末还有个李良,从记载上看出身不低,而且对赵地很是熟悉,
不太清楚与李牧有没有关系。
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复使良略太原。
李良素贵,起,惭其从官。从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赵王素出将军下,今女兒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李良已得秦书,固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道中,乃遂将其兵袭邯郸。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赵悼襄王在位还有9年时间,李牧是在悼襄王末期从北边调到南边的,之前他还打过燕国
--
FROM 61.48.212.*
齐楚怎么可能不坑三晋,
比起秦国的强大,
一个强大的晋国重新出现才是齐楚的噩梦,
蚕食三晋攻略中原达到争霸目的是齐楚的基本战略
【 在 forgau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系赵国存亡的两个关键时刻,赵国都被齐国坑了:
: 赵军与秦军在长平对峙时,因粮食吃紧,向齐国借粮,齐大臣建议
: 齐王建支援赵国,以赵国作为齐国的屏障,齐王不听。结果赵国
: ...................
--
FROM 119.14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