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时代出镇诸王之影响
《通鉴》至德元年六月十五日丁酉条云:
建宁王曰:"殿下昔尝为朔方节度大使,将吏岁时致启,倓略识其姓名。今河西、陇
右之众皆败降贼,父兄子弟多在贼中,或生异图。朔方道近,士马全盛,裴冕衣冠名族
,必无贰心。贼入长安方虏掠,未暇徇地,乘此速往就之,徐图大举,此上策也。"
论史者多以此条记载,并联系肃宗与王忠嗣的友谊,从而推测开天年间肃宗与朔方
镇的关系问题。然此条记载颇有疑义,岑仲勉《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已辨之。据两《
唐书·裴冕传》,冕时为河西行军司马,并不在朔方任职。则《通鉴》此条所记实不确
。
裴冕之事虽有误,但所言太子尝为朔方节度大使之事却不误,所云"将吏岁时致启"
亦当有其事。
太子亨领"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在开元十五年五月(时太子尚为忠王浚),据《
通鉴》同年"夏,五月,癸西,上悉以诸子庆王潭等领州牧、刺史、都督、节度大使、大
都护、经略使,实不出外。"又据《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玄宗诸子传,同时长子琮"遥
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第四子琰"遥领太原牧、太原已北诸军节度大使",
第五子瑶"遥领幽州都督、河北道节度大使",第六子琬"授京兆牧,又遥领陇右节度大使
",第八子琚"遥领广州都督、五府经略大使",第十二子璲"授河南牧",第十三子璬"遥
领安东都护、平卢军节度大使",第十六子璘"遥领荆州大都督",第十八子瑁"遥领益州
大都督、剑南节度大使",第二十子玢"遥领安西大都护、碛西节度大使",第二十一子琦
"(遥)领扬州大都督"。可知此次分授诸王为批量挂名,玄宗诸子除早夭或未成年者外
,都接受了分授。太子亨作为当时的第三子"忠王玙"并无特别之处,与所挂名之外镇亦
仅是"时通名起居而已"。但虽只是挂名,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开元十五年的这次分授
却并非毫无意义。首先,这可能是现在所知我国中古时代最后一次大批授予皇子藩职的
行动。玄宗置"十王宅"集中安置皇子,并将太子迁出东宫,遂开削弱皇室、亲王虚职化
制度之先河,此已为历代史家所注意(见任士英《唐代玄宗肃宗时代的中枢政局》)。
其次,现已知的安史之乱后诸王与开元十五年授镇发生关系者,除肃宗代宗父子之
与朔方外,尚有多条线索可考。由现存资料看,琬之与陇右、璘之与荆州及江南西道、
瑁之与益州剑南、琦之与扬州及江南东道亦有关联。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玄宗诸子传琬传云"以琬为征讨元帅,高仙芝为副,令仙芝
征河、陇兵募屯于陕郡以御之",仙芝被诛后又以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副,可知讨
乱之初玄宗以琬为帅,不只因其"素有雅称,风格秀整,时士庶冀琬有所成功",亦应与
其曾挂名河陇,与西军素识有关。琬死于天宝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戊申,恰巧与《命
皇太子监国亲总师徒东讨诏》所称的"取今月二十三日先发"为同一天,且死因不载,似
并非偶然,史称其死影响颇大,"忽然殂谢,远近咸失望焉"。(见任士英《唐代玄宗肃
宗时代的中枢政局》)其中最大的一项影响无疑就是为太子亨挂帅东征排除了障碍。试
想若荣王琬不死,则潼关桃林战局很有可能演变成另一种结果,退一步讲,即使结局一
样,在玄宗出逃后的局势下,荣王琬也必定是太子亨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时的政局
也相应会有更多的变数。
据《通鉴》,早在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即"以永王璘为山南节度使,江陵长史源
洧为之副;颍王璬为剑南节度使,蜀郡长史崔圆为之副。二王皆不出阁。"永颍二王是玄
宗继荣王琬之后最早任命的出镇亲王,虽并不实际出阁,但联系到以后的事态发展,这
一事件仍值得注意。
--
FROM 123.1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