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战国策丛考34
第二个"项燕"的夭折
战国策 - 齐策 - 齐王建入朝于秦
齐王建入朝于秦,雍门司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 ? 为王立王耶 ? "王曰:"为社
稷。"司马曰:"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 ? "齐王还车而反。
即墨大夫与雍门司马谏而听之,则以为可与为谋,即入见齐王曰:"齐地方数千里,带甲
数
百万。夫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间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众,使收三晋
之故
地,即临晋之关可以入矣;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数,千收而与之百万之
师,
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入矣。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夫舍南面之称制,乃西
面而
事秦,为大王不取也。"齐王不听。
秦使陈驰诱齐王内之,约与五百里之地。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
松柏
之间,饿而死。先是,齐为之歌曰:"松邪 ! 柏邪 ! 住建共者客耶 ? "
BC221 年,秦军灭六国后至齐,齐国没有抵抗就投降了。此策记载了齐国内部主张抗秦
派人物的活动情况。雍门当是临淄西门,齐王建在出城投降时被雍门司马劝阻。接着抗
秦派人物即墨大夫入宫,建议收亡聚在齐国境内的"三晋大夫"、"鄢郢大夫",让他们发
动各自国
家的抗秦势力,努力掀起一场反秦运动。
当然,所谓"百万之众"、"临晋之关可以入矣"、"武关可以入矣"、"秦国可亡",这些都
是即墨大夫为振奋人心所发的豪言壮语。实际上在当时秦军的绝对优势下,这些都是不
太可能实现的。但其中也反映出,在六国全灭前夕,确实有大量的六国反秦势力集中在
最后的巢穴齐国境内,如果有效加以利用,也会给秦军造成较大的麻烦。此时秦军刚灭
五国,存在占领区过大,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各地形势不稳的问题。按即墨大夫的倡
议,掀起一场类似项燕的运动,让齐国苟延残喘个一年半载,应该说是完全可能的。这
对于秦统一六国,只是推迟一两年的时间问题,但对于之后秦朝末的反秦起义中各国势
力分布和安排来说,却可能会有较大的变化。
现在说说这个"即墨大夫"。齐国是战国时期唯一没有实行郡县制的国家,而是都邑制。
全
国有五都:临淄,高唐,平陆,即墨,莒,相当于郡。都大夫相当于郡守。由五都大夫
率领
的"五都之兵"构成齐军的主力。这五都在行政级别上是平等的,但在齐国人的评价来看
却
有高下之分。《孙膑兵法》称"齐城,高唐"的都大夫"不知事",这两都之兵在桂陵之战
中被作为可以牺牲的兵力。齐城即临淄,可见连首都所出的军队都并非精锐。而即墨之
兵,
却是精锐。燕乐毅破齐时,七十二城皆下,唯即墨、莒二城未下。齐襄王、太后逃至莒
,然
而乐毅率重兵围攻的却不是莒,而是即墨。田单据即墨"弊卒七千",坚守 5 年,最终竟
以火牛阵击破燕军恢复全齐,由此充分证明了即墨作为齐国后方基地的战略资源潜力,
即墨
之军作为齐军精锐的战斗力。因此,即墨大夫作为齐国抗秦派代表人物,也就顺理成章
了。
--
FROM 123.112.156.*
秦始皇还是很有本事的,他亲政以前,虽然六国已弱,但战国局势
基本还处于均势,“连横”策略依然有市场。
他亲政后,短短十数年就全灭六国。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二个"项燕"的夭折
: 战国策 - 齐策 - 齐王建入朝于秦
: 齐王建入朝于秦,雍门司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 ? 为王立王耶 ? "王曰:"为社
: ...................
--
FROM 123.114.129.*
同意,与他个人的能力也有关,确实可以当第一个皇帝!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秦始皇还是很有本事的,他亲政以前,虽然六国已弱,但战国局势
: 基本还处于均势,“连横”策略依然有市场。
: 他亲政后,短短十数年就全灭六国。
--
FROM 222.29.26.*
此文作者没有发现内史腾实际是韩国叛徒?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六 秦統一戰爭的正式展開
: 下面就讓我們結合雲夢睡虎地秦人簡牘中的相關事項,按照時間推進的順序,重新復原
: 秦軍滅楚的地理進程,首先是秦王政啓動這場戰役的總體背景。
: ...................
--
FROM 123.114.129.*
在脚注里说了: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頁296;又卷一五《六國年表》,頁898。案《秦始皇本
紀》記云:“十六
年九月,發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卷二二秦始皇帝十六
年下(頁1142)以
爲此文當連讀作“發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解釋爲“秦發卒受南陽,乃出於韓南陽假
守騰之投獻”,而且
說“《通鑒》作‘韓獻南陽地,九月發卒受地於韓’,蓋出於誤解。《本紀》又稱次年
‘內史騰攻韓,得韓王
安,盡納其地’。此內史騰當即投獻於秦之韓南陽假守騰,因得秦之重用,昇爲內史,
內史爲掌京師之官,
秦又命彼率軍攻滅韓國。秦不用將軍王翦攻韓而命內史騰,蓋騰熟悉韓之內情而便於攻
克。此乃尉繚、李
斯使用間諜勾結諸侯‘豪臣’‘名士’而‘離間其君臣之計’之成功,韓因而滅亡”。
在這一點上,先此陳
直在《略論雲夢秦簡》一文中已提出過同樣的看法。實則檢《六國年表》記此事係書作
“發卒受韓南陽地”,
即可知“假守騰”三字非謂獻地之人,乃是秦廷派內史騰前去接受韓國進獻的土地,並
委任他暫時兼任南
陽太守。清黃式三《周季編略》卷九秦始皇十六年(頁287)敘述此事,即徑謂“秦使內
史騰受韓所獻地”。
實則前文引述《秦始皇本紀》所說“韓王納地效璽”,應當就是指此韓國獻南陽土地與
秦之事。陳直文刊《西
北大學學報》1977年第1期,頁45。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此文作者没有发现内史腾实际是韩国叛徒?
--
FROM 123.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