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Express 讨论区 】
发信人: i3721pp (买了9个相机,跑了10个马拉松), 信区: NewExpress
标 题: 祁建华31岁成为副部级干部 刘少奇称他仓颉第二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Feb 12 16:34:51 2015), 站内
祁建华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一位风云人物。在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大练兵中,他发明的《速成识字法》使全国5000多万人摘掉了文盲帽子。为此,毛泽东主席称他为“名副其实的识字专家”,刘少奇称他为“当代仓颉”,陆定一称他为“中国第二大圣人”。
祁建华1921年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一个贫苦的农家。1948年,考入中原军政大学(后更名为二野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某军卫生部任文化干事。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向大西南行军作战途中,他就开始研究速成识字的教学方法。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以传统的汉语拼音字母为拐棍,他终于创立了一套适合部队干部战士中文盲、半文盲学习文化的速成识字方案。这套方案能使一个文盲在不到30 天的时间里,学会3000 多常用汉字,并且会读、会写、会运用。这个识字教学方案被称为《祁建华速成识字法》。
1951年西南军区政治部决定给祁建华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模范文化教员”的光荣称号。1951年12月,总政治部通告全军广泛推行“速成识字法”。1952 年4 月,政务院教育委员会隆重举行表彰会,徐特立、叶圣陶等100多位教育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郭沫若亲自为祁建华颁奖,并号召全国文化工作者向他学习。会后,祁建华与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作家高玉宝等10 人被革命老人张文秋妈妈认为“义子”,并接受了赠予他的纪念品——一张包括毛泽东主席在为的张文秋的全家福照片。1952 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任命著名语言学家楚图南为国家首任扫盲委员会主任,祁建华等3 人为副主任。年仅31岁即成为副部级干部的祁建华壮志凌云,他往来穿梭于各大军区和全国各地,作报告,搞调研,写回信,废寝忘食地忙碌着。
因为忙于工作,直到1956年35岁的祁建华还是孤身一人。就在这年他应邀赴重庆讲学,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江南才女”,仰慕其横溢的才华,走进了他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交往,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从文化教员到副部级高官
“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上世纪50年代,这首《夫妻识字》在大江南北风靡一时,无数人唱着这首歌,走进了扫盲班的课堂。当时全国5.5亿人口中有4亿多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字的人来。
1951年11月29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速成识字教学过程概述》的文章,详细介绍了西南军区文化干事祁建华发明的“速成识字法”,帮助战士在短时间内脱盲的事迹。1952年4月23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给祁建华发了奖状。三天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各地“普遍推行‘速成识字法’”。
随着“速成识字法”的推广,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在全国展开,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与此同时,也把祁建华推向了人生的顶峰。他与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作家高玉宝等10人被革命老人张文秋妈妈认为“义子”,毛泽东称他是“名副其实”的识字专家,刘少奇则评价他为“我国继仓颉以后第二大文人”。
1952年11月15日,总理周恩来宣布成立全国扫盲工作委员会,为正部级建制,主任委员楚图南,祁建华为副主任委员。其时祁建华年仅31岁,是中国最年轻的副主任委员。
不过祁建华这个副主任委员徒有其名,他并未走马上任,而是被要求在原单位待命,随后两次被派到军政大学学习,一学就是四年。
全国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相应成立了扫盲工作组织。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办的民校里,老师们每天从报纸和《时事手册》上找些和国家大事有关的文章念给学生听。据不完全统计,到1953年底,全国已有1880多万人参加扫盲识字学习。
扫盲工作委员会存在的时间并不长,1954年,根据宪法规定,“政务院”改称“国务院”,扫盲工作委员会并入教育部,从此退出了部委格局。
但扫盲工作仍在进行,1955年又掀起了第二次全国扫盲运动,并在1956年成立全国扫盲协会,由陈毅任会长。
到了1958年,中国掀起了一场“赶英超美”的大跃进,不意外的是,扫盲也卷入了这股洪流。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会议,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来一颗文化上的“原子爆炸”。据当时媒体的报道,仅1958年1月到9月,全国就扫除青壮年文盲1亿人。
当时的祁建华正在四川冕宁“劳动改造”。从军政大学毕业归来的祁建华,很快在1958年的整风运动中被打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被平反。
对于扫盲大跃进的浮夸现象,毛泽东终于有所察觉。1958年底,这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跃进”才降温。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扫盲运动毕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有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
祁建华平反之后只是被就地安置,生活困苦,1999年,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获知此事,给当地官员写信,希望予以照顾,祁建华的生活条件才有所改善。2000年5月,祁建华告别茅草屋,搬进了政府为其修建的新居,2001年8月因病去世。
改革开放之后,扫盲工作主要由教育部下属的一个处级单位负责:基础教育一司扫盲教育处。2009年,扫盲教育处被撤销。有人问曾是扫盲处处长的王岱,是不是国家不重视扫盲工作了?王岱笑答:“这证明我们的文盲快扫完了啊。”
--
FROM 61.1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