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View 讨论区 】
发信人: sunseraphic (この世界がいつかは幻に変わると), 信区: MilitaryView
标 题: 二、日本的悲剧命运与“明治大帝之遗策”[7]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Oct 7 13:28:42 2015), 站内
二、 日本的悲剧命运与“明治大帝之遗策”[7]
(一)“明治维新”给小日本换上大“胃口”
称霸东亚,继而太平洋,对日本而言,这是一个远比英国崛起时面临的更为苛刻的目标
,如日本不愿以瑞士而是以英国为其发展样板的话,那日本则必须在中国、俄国、美国
铁三角中强力破局。明治维新的发生将只有老鼠身材,其力量又不足以承接旋转乾坤重
任的日本送上称霸世界的不归快车。
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对日本未来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史书对这场运动的积极意义已
给了相当高的评价,但同时也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我们能够将这场运动与同期的俾斯麦
德国及后来的毛泽东中国的“不称霸”外交政策比较,就会发现,明治维新对日本的未
来最具灾难性的影响是它提出了与日本国力不相匹配的,或者说,远超出日本国力的外
交目标。正是明治维新的成功及其对日本未来目标的确立,使只有老鼠身材的日本换上
了老虎般的野心。如果说俾斯麦之后的德国的灾难是由于它背离了俾斯麦为德国制定的
有限扩张路线的结果,那么,日本的后来的灾难则是其政治家过于执着追求“明治目标
”的结果。
(二)台湾:和平日本的极限
19世纪中叶,英、美、俄等国家迫使日本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
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资本主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
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倒幕。1868年,革新派实行“
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
的统治。1868年,天皇睦仁颁布《御笔信》(《宸翰》)明示“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
不问一身艰难辛苦,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冀终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8
]明治政府当年还“制定了一部以普鲁士德国的宪法为蓝本的宪法,对法制进行了改革”
,并“从英国皇家海军请来的专家为日本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出谋划策,从普鲁士总
参谋部请来的专家帮助他们实现陆军现代化。日本军官被派往西方国家的陆军和海军学
院学习,尽管本国已建立起军火工业,但仍从国外购买现代化武器”。“在所有这一切
的背后,有着引人注目的政治义务,即实现国家‘富国强兵’的号召。对于日本人来说
,经济实力和陆军实力是同步发展的。”[9]此后日本政治一直就在明治目标的重压下在
中、俄(苏)、美之间狂颠。
1855年,吉田松阴(1830-1859)写给其兄杉梅太郎的书信提出在美、俄、中之间以中国
为突破口的策略:
我与俄、美媾和,既成定局,断不可由我方决然背约,失信于夷狄。但必须严章程,厚
信义,在此期间善蓄国力,征服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在贸易上失之于俄美者,应
由朝鲜、满州之土地以为偿。
今急修军备,舰粗具,炮略足,则宜开拓虾夷,封立诸侯,乘隙夺取堪察加、鄂霍次克
海。晓谕琉球……责朝鲜纳质奉贡如古盛时。北割满洲之地,南收台湾吕宋诸岛,渐示
进取之势。[10]
《御笔信》颁布后,右大臣岩仓具视与参议木户孝允研讨日本的“前途大事”。木户孝
允在1869年1月26日的日记中记录道:
明朝岩仓公出,垂问前途大事,因以数事进言。……至重要之事有二:速定天下方向;
向朝鲜派遣使节,责其无礼,彼若不服,则兴问罪之师,祈能大显神州之威。
……然后立即一变天下陋习,确定远大之海外目标。[11]
1871年12月,担任兵部大辅的山县有朋向太政官建议“兵部当前之目标在于内,将来之
目标在于外”。为此,日本须实行征兵制,成立常备军,建立沿海防御,制造军舰,构
筑炮台,培养陆海军军官,生产和积蓄武器。明治天皇将这一理论钦定为最高国策。19
世纪后半叶,日本海军战舰吨位飙升,从1880年的15000吨,上升到1914年的700000吨,
增长46.7倍,成为世界第七海上强国。[12]海军战力的增强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日本崛起之初面临的对手众多,如不算北方俄国,日本人将其概括为A(America)、B(
British)、C(China)、D(Dutch):以台湾为临界点,在南方有英国、荷兰,在东西两面
有美国和中国。日本人在这综错复杂的矛盾中,借力打力,在太平洋战争之前,部分实
现了日本明治时代政治家们提出的战略目标。
台湾是日本和平的极限,并不是由于日本占领台湾会给日本带来多少地缘政治利益,而
在于仅仅靠日本的资源和力量不足以消化这些利益。日本占领台湾必然产生的逻辑结果
就是,为保住这些“利益”,日本则须控制台湾东西两翼:东即从小笠原群岛,经北马
里亚纳群岛至关岛一线,西即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尤其是浙闽两省及南洋菲律宾等,这
样日本就会将自己推向至少与两个以上的大国——在近代先是与中、英,继而与中、美
——直接对抗的起跑线上。而与两个以上的大国直接对抗的战略,没有一个是成功的,
这是从拿破仑战争到朝鲜、越南战争的世界战争史留下的经验中可以得到证明。不幸的
是,在“明治大帝之遗策”的重压下,日本人不明智地将占领台湾这一大毁灭的起点误
当做国家崛起的起点。
(三)大毁灭,从侵略台湾开始
187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台湾的战争。1875年,日本舰队入侵朝鲜江华岛,强迫朝
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7月,日本与英国和美国签订条约,并得到英国、美国、沙
俄等对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不同程度的默许。[13]7月25日,也就在日英条约签订后第
九天,日本便发动了甲午战争,在海上一举击败中国。根据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强
割中国的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及台湾,获进入南中国海的战略跳板,并在列强瓜分中国
的狂潮中,将福建划入其势力范围;此后,日本开始为用武力将俄国的势力赶出东北亚
做准备。1896年7月,桂太郎向伊藤博文首相提出《统治台湾意见书》,主张“北守南进
”,即在确保日本海与朝鲜半岛安全的同时,以台湾为立足点,向华南和南洋“伸张羽
翼”,扩大日本的影响。[14]1902年1月30日,日本与英国签订同盟条约并获英对日本向
俄发难的默认。1904年2月8日,日本向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部队发起攻击,并在次年5月
击溃俄在东北亚的海上力量,日俄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日本由此成为独霸东北亚的
地区强国。1910年日本与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宣布“韩国皇帝陛下将韩国之一
切统治权完全永久让与日本皇帝陛下”[15]。
扩张至此,对日本来说,已是需要相当长时间来消化这些“成果”,可以说,这也是日
本扩张已达到为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默认极限。当时,在中国、俄国和美国的铁三角中,
日本的这些“成果”已得到俄国和美国——此外还有英国——方面不同程度的默认和支
持,甚至怂恿。这样的条件不仅当年俾斯麦德国不可企及,即使在世界大国崛起史上也
是千载难逢。
但是日本在明治目标的“魔环”笼罩下,并没有采取俾斯麦的节制路线,而是选择了与
同期德国威廉二世(执政时期1888—1918)相同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无限扩张的政策。[1
6]
1914年,日本利用对德宣战侵占中国山东省和太平洋上德属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
和马绍尔群岛。1915年,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使中国变
为日本殖民地。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进入昭和时代。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
日本召开了“东方会议”。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1863-1929)提交秘密奏折,自吉田松
阴、岩仓具视及木户孝允之后再次提出在美国、苏联、中国铁三角之间的突破策略建议
,称:
东三省为东亚政治不完全之地,我日人为欲自保他人,必须以铁与血,方能拔除东亚之
难局。然欲以铁血主义而保东三省,则第三国之亚美利加,必受支那以夷制夷煽动而制
我。斯时也,我之对美角逐,势不容辞。……向之日、俄战争,实际即日、支之战。将
来欲制支那,必以打倒美国势力为先决问题,与日、俄战争之意,大同小异。惟欲征服
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
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
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
也。[17]
在“明治大帝之遗策”的驱动下,地缘政治资源万分不足的日本已不知节制,开始向亚
洲“大风车”挑战并提出环环相扣的实施方案,即要实现“明治大帝之遗策”, 即欲“
征服世界”,必然引起美国和俄国的遏制;打破美俄遏制的突破口当在中国;在海上实
现对台湾的占领后,实现从陆上“征服支那”的战略基地,当从中国东北及蒙古切入,
“待有机会时,以得寸进尺的方法而进入内外蒙古,以成新大陆”。[18]
到1931年,日本完成建立总动员体制的准备,拥有配备新式武器的23万兵员的军队。6月
中旬,日本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主持召开由陆军省军事课长、人事课长、参谋本
部编制课长、欧美课长和中国课长参加的五课课长会议,筹划侵略中国东北。6月19日,
拟出《对满蒙方案》后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7月,陆军省把
这份文件作为指令传达给关东军本庄繁。此文件实际上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动纲
领。[19]
9月18日,日本便在沈阳制造炸毁铁路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突然袭击并向中国东北全
境进攻。1932年3月1日策划成立伪“满洲国”。1933年2月进攻热河省,侵袭华北。3月
27日宣布退出国际联盟。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
此后,日本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1935年12月18日,在北平成立伪“冀察政务委
员会”。
1936年8月7日,广田内阁举行五相会议,决定《基本国策纲要》,提出“稳步地海外扩
张,谋皇道精神的实现”。“外交国防相辅相成,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谋求“帝国的生存和发展”。[20]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
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
至此,日本似乎有意放慢扩张步伐并转而消化在中国战场上的“成果”,将主要军事力
量转向解放区战场。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下一步战略方向选择,即南进与英美冲突还是北
上与苏联冲突的问题。日本北进派于1938年7至8月在张高峰地区,1939年5至8月在诺门
坎地区,向苏联发动进攻,结果惨败。近卫文麿任首相后曾对德国驻日本大使鄂图披露
:“日本通过诺门坎冲突了解到苏军实力,日本要在技术、装备、机械化方面达到苏军
水平至少还需要两年”。[21]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协定,日本北进彻底无望,加
上美国对其日益加紧石油限运,日本这时完全忘却了美国曾在19世纪70年代对其侵略中
国台湾的支持,以及英国和美国曾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905年日俄战争中对日本的
支持,一改曾于1938年7月31日《日本参谋部关于以秋季作战为中心的战争指导要点》提
出的“抓住结束战争的时机”,“下一期时的军备对象确定是苏联”,“秘密研究准备
处理英国在华既得权益,抓住解决事变的关键”的战略决策,[22]最终选择昔日的帮助
者美国和英国为对手,全速进军南洋。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2月,日本偷袭
珍珠港并迅速向南中国海推进,到1942年夏,先后占领新加坡、缅甸、菲律宾、印尼、
关岛、威克岛、新几内亚一部分、阿留申群岛以及太平洋上其他许多岛屿。
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日本在迅速扩大其战果的同时,也不得不陷入与位于太平洋东西两岸
美国和中国同时作战的困境,其国力在迅速推进的战线上日益透支。资料显示,日本经
过从19世纪末的军事扩张到1937年全面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其海上的扩展潜力已接近
国力的极限,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国力已开始萎缩。1937年美国、苏联、德国、
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七大国中,日本国民收入位居末位,而国防开支在国民收入
中所占比例却居第一。同年日本在七国中的战争潜力为第六位,美国是日本战争潜力的
11.92倍。[23]面对悬殊如此巨大的国力差距,日本不仅没有意识到收缩战线、巩固和消
化已掠夺到手的地缘政治利益的迫切性,相反,它却在德国、意大利初期胜利的鼓动下
,于1937年和1941年重复了拿破仑向欧洲两个大国即英国和俄国挑战的战略性错误,全
面发动致其死命的侵华战争和对美的太平洋战争。[24]结果,日本及其殖民地的战争潜
力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两向分别为扩张制陆权和制海权的目标所消耗殆尽,[25]并于19
45年8月在美国、苏联和中国的三角合击下,遭到灭顶之灾。至此日本明治以来所取得的
全部政治经济成就和地缘战略利益灰飞烟灭。从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时期的崛起到20
世纪40年代战败,日本不仅没有撼动中俄美三角的禁锢,而且还从哪来再到哪去,由此
耗空了已聚集了近百年的国力。
(四)明治目标:日本人承受不了的生命之重
日本败国的根本原因与德国一是样的。与其说在于二战时轴心国领导人的疯狂,不如说
是由于在这之前日本的明治天皇和德国的威廉二世所提出的与本国国力不相匹配的过高
的战略目标。这使得他们及其后来的继承者们总是以英国为扩张参照[26],而忽视其远
不如英国的地缘政治条件,[27]其结果是德国在俄国、法国的东西牵制中,日本在中、
俄、美三国合击下近乎毁灭[28]。换言之,只要有称霸世界目标,就必然与世界数个大
国冲突,而这对位于世界级大国中的德国和日本这样的新崛起的后发国家,要在这场多
对手冲突中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看到,二战中德、日扩张都是从周边
破碎地带突破,而在坚硬的地带停滞,最后当这种扩张引起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大国家冲
突,其结果就会本利全输。
对日本更具灾难性的,是与德国俾斯麦同期的日本从开国天皇明在治维新之初就制定的
为俾斯麦坚定拒绝的威廉二世式的世界目标。如果说,德国威廉二世的外交政策是在背
离俾斯麦地区守成外交原则后出现的,那么,日本的世界扩张意识则是从明治那一代人
的基因中遗传下来且迄今未变的。[29]这就可以解释今天德国可以向世界人民认罪并在
德国民族精神中坚决摒弃纳粹思想,而日本则死不放弃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及与此连
贯的始于明治时期的向世界扩张情结。[30]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的扩张情结几
乎是与生俱来的,因而是日本人精神中不可能打开的死结,同时这也铸定了日本那“西
绪弗斯”[31]式的悲剧命运,不同的只是安排这种命运的已不是宙斯而是至今仍被日本
人奉为神明的“明治大帝”及“明治大帝之遗策”。
【 在 sunseraphic (この世界がいつかは幻に変わると)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日本地缘政治特征及由此决定的近代扩张路径
: 日本位于北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
: 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
: ...................
--
修改:sunseraphic FROM 116.192.8.*
FROM 116.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