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不伪,有多伪
这都无损于竹书成文历史的久远性质
而正是这个性质
决定了它的价值
老外评价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局限性
就是太注重成文史的研究
而成文史必然带来疏漏和扭曲
故此才有对考古的分外重视
然而对成文史的研究也不可一概抹杀
即便是扭曲疏漏的历史
但毕竟也提供了一个可供思辨的方向
也提供了一个从扭曲误导背后窥见真实的缝隙
哪怕是从悖反的角度
而如果没有这个成文史
恐怕连这个缝隙都没有
想思辨也没有着手的方向
BTW:中国古代的种种神话流传下来
不知道有没有人也从这种悖反思辨的角度研究过啊...
【 在 heqiao (小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从春秋而言,其实就是已经裁剪修饰的历史了。这个东西那是小事情啊。
: 到汉朝,今文学派一直是主流,属于古文学的左传一直是被严厉打压的,
: 甚至于拿今文的公羊 糓梁传来微言大义左传。
: 竹书与尚书里的历史差别可不是一点两点了。微言大义放大的结果,还是
: 相当有问题的。历史与政治混在一块,为了政治观点去裁剪古史,儒家做得
: 过分了的。
: 竹书,一直地位相当高的。主要就是其年代更久,说有没有被人裁剪的
: 历史,提出一个逻辑上似乎很通的理由,但恐怕没有什么意义。法家不修饰
: 历史?我不知道,但是恐怕不会有儒家的爱好这么强烈。
: 上古历史,真的是温情脉脉的历史么?
--
FROM 202.11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