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waqi发飙之凿井
其实解决这种问题是很简单的,baidu,关键字用 凿井 古代 就行了
你为什么说中国在商的时候不会凿井所以只能住在低洼的地方?
你的古希腊意义是什么?如果你指的是多利亚入侵后的那个希腊文明
《欧洲史》则说多利亚人直到公元前八世纪出现了人口增加,生产力提高的现象
住在低洼的地方,就是不会凿井?!
低洼的地方可以很方便得到水源,地面平整,土地肥沃
放着河滩不去跑到山上才是sb呢
http://www.confucius2000.com/scholar/20cnygsc/0404.htm
陈良佐借用生态学的“交会带”(ecotone)、“边缘效应”(edge effect)的理论,提出
了相邻文化区如果具有大致相当的渗透力,其间的交会带就有条件产生“杂种优势文化
”的观点。他说距今五六千年前中国境内形成的六大文化区中,中原区地处中心,有优
越的自然条件,四周文化区都有文化因子输入,如燕辽文化区的庙、冢、坛的祖先崇拜
,南北为中轴、东西对称的建筑群,大豆作物和骨卜;甘青文化区的大、小麦,可能还
有锡青铜的冶炼;长江中游文化区的水稻和有肩石器;江浙文化区的水稻及精耕细作的
栽培技术、凿井技术、玉雕技术与玉礼器、玉礼器组合等等;山东文化区的快轮制陶技
术,陶鼎、蛋谷陶器等成组陶礼器,棺椁,骨卜。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就是以中原文化
为主体与四周文化所产生的杂种优势文化。同时,中原文化区聚落最密,人力资源最丰
富,氏族部落间的战争最多,军事经验最丰富,大概到龙山晚期,中原地区军事力量最
我强盛。华夏集团凭借其军事力量完成了向国家的迈进。[19]
--
修改:whiho FROM 211.144.20.*
FROM 211.144.20.*
给个来源吧,要么你说说你的早商何指
早商的东西,现在知之不多,甚至早商王都究竟何在
都众说纷纭,盘庚前迁了几个都,各个大号的国学家说法不一
你倒挺强,早商干脆不会挖井了
【 在 wapi (青青子衿) 的大作中提到: 】
: 早商还不会凿井,因此只能住在很靠近河边的地方。
--
FROM 211.144.20.*
此易事耳
http://www.bjmuseumnet.org/antique/jinqiredian/taoshi.htm
不要说你不知道什么叫龙山文化
【 在 wapi (青青子衿)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样吧
: 你能否给我一个殷商以前有井存在的例子?如果举出来了,我认为我说错了。
: 我的证明也很简单,现在的考古没有发现井的遗迹,我当然就有充分的理由
: 认为那时候商人还不会挖井,要知道,挖井的确是一门技术,尤其是距离河比较远的地方。
: 而商代早期也不知道是否存在文字,所谓甲骨文得井字是没法证明的。
: 因为甲骨文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还是外来的也难说。
: 起码据我所知,现在人们吃的绝大多数粮食都不是中国人培育出来的。仅仅有个小米
: 还基本上不吃了,大米国际上主流的认识是印度人发明的。
: 商代也有家畜了,但是这些家畜也都是外来的,因此没有理由就一定认为文字是自己发明的
: 而不是传来的。
: 早商经常迁都,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因为不会挖井,因此人们只能生活在靠近河边的低地
: ...................
--
FROM 211.144.20.*
这个我说过了,记得
不过张也只是说法之一种而不是通说
的确有商苦于洪水而数迁都的说法
我认为这主要是中国的地理特点决定的
今天,武汉、开封还是在洪水威胁之下
这是欧洲国家无法想象的
也许数百年后,bbs上的愤青看到1991年中国发大水而非洲就不发的材料
会论证出1991年中国不会凿井而非洲人会
【 在 cinason (耆那生)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三代经常迁都的解释,
: 推荐这篇文章:
: 张光直:《夏商周三代都制与三代文化异同》,见《中国青铜时代》,第42页。
: 其核心论点为:
: “三代各代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圣都’,
: 也各有若干迁徙行走的‘俗都’。圣都是
: 先祖宗庙的永恒基地,而俗都虽也是举行
: 日常祭仪所在,却主要是王的政、经、军
: 的领导中心。圣都不变,缘故容易推断。
: 而俗都屡变,则以追寻青铜矿源为主要的
: 因素。”
: ...................
--
修改:whiho FROM 211.144.20.*
FROM 211.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