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历史在这里哭泣(十一)(大汉民族近千年的对外战争)
大汉民族近千年的对外战争
(历史在这里哭泣系列十一)
——熊飞骏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汉民族,以唐帝国的“开元王朝”为分水岭,其发展史可以分为前
后两期。开元王朝以前的汉族处于上升时期,生龙活虎一样使山河动摇,在对外战争中无
往不胜,为大汉民族拓展出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汉民族遇上的第一个劲敌是匈奴汗国。这个在瀚海沙漠群游牧的部落民族,于中国处于四
分五裂的春秋战国时期乘隙在长城以北悄悄崛起,到了汉族重归一统时已强大到对中国保
持持久的进攻态势。中国为了自保,动员数百万民力修筑了一条纯属防御性的“万里长城
”,用以阻挡匈奴的骑兵冲击。同时把皇家美丽的公主送给匈奴的单于为妻,每年还要进
贡大批的绫萝绸缎,以求得暂时苟安。到了纪元前二世纪的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国力有了
实质性的增长,开始对匈奴发动反击战争,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力量的天平发生了有利
于中国的倾
斜。随后的两个世纪,两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到了纪元一世纪后期,匈奴汗国分裂为南
北两国。南匈奴向中国臣服,北匈奴在中国远征军的攻击下崩溃,残余部落在漠北不能立
足,只得向西流亡。这支汉民族的手下败军,却是世界上其它民族的劲敌。他们一路向西
打去,沿途摧毁所有的抵抗,于三百年后的四世纪时侵入黑海北岸,引起推骨牌式的民族
大迁徙,最终导致当时西方世界最强大的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由此可以推断早期汉民族的
可怕战斗力。
汉民族遇上的第二个劲敌是突厥汗国。这个拥有匈奴血统的游牧部落,于纪元六世纪时统
治了匈奴汗国的故地。当时的中国分裂为北齐、北周和陈帝国,和突厥接壤的北齐、北周
没有力量跟它抗衡,只好竞争呈献金银珠宝和公主美女以换取对方的援助。当时在位的木
杆可汗曾吹过这样的牛皮:“我在南方有两个孝子贤孙,我想要什么,他们就会孝敬什么
。”纪元
七世纪初期,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国,但力量依旧十分强大,东突厥汗国曾兵临唐帝国
的首都城下。纪元六三0年,李世民大帝派大将军李靖反击东突厥汗国,取得了决定性的
胜利,东突厥汗国自此不复存在。纪元六五七年,中国大将苏定方,率领远征军三道并进
,与西突厥汗国在伊犁河决战。西突厥大败,首领沙钵略可汗带领残兵败将向西逃亡,抵
达咸海东岸的石国,被石国生擒,交给穷追至城下的中国远征军。西突厥汗国自此星散。
纪元七五一年的怛罗斯战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大事件。
怛罗斯战役发生在遥远的中亚细亚荒漠草原上,正在向西开拓疆土的中华帝国和乘胜东进
的新兴阿拉陌帝国在此相遇,并展开影响世界历史命运的决战。安西军区司令官高仙芝统
率七万藩汉混合兵团跟阿拉陌军团二十万人血战五日,不分胜负。在决战的关键时刻,不
幸的事情发生了,高仙芝所属的葛罗禄部落派遣军阵前倒戈,与阿拉陌军团内外夹攻,中
国藩汉混合兵团崩溃,死伤二万余人。
怛罗斯战役是汉民族对外战争的转折点,汉民族的战斗力自此急转直下。自那以后,被动
挨打的恶梦追随了汉民族一千一百年之久。
下面我们追述近千年令大汉民族丢尽脸面的历次对外战争。
一、和辽帝国的战争。
纪元九一六年,居于长城以北匈奴汗国故地的契丹部落在他们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的统
领下完成了统一,建立起辽帝国,定都临潢。北方游牧民族有固定的首都,自辽帝国开始
。
纪元九三六年,儿皇帝石敬瑭靠辽帝国的援助当上了北中国的皇帝,如约把长城以南面积
达十二万方公里的“燕云十六州”,连同土地上的中国人割让给辽帝国作为谢礼,使辽帝
国的实力大为膨胀。千余年来中国人修筑的万里长城,自此失去作用。石敬瑭认为仅此还
不足以表达他对辽帝国的感激之情,两年后又隆重地尊称辽帝国皇帝耶律德光为“父”,
自称为“儿”。那一年耶律德光只三十七岁,石敬瑭已四十七岁。三十七岁的父亲收养四
十七岁的儿子,应该是世界上最精彩的政治奇观。
辽帝国凭空得到中国的燕云十六州,极大地增强了财富和国力,但也严重地伤害了中国的
自尊。而且长城险要已失,黄河以北象敞开着大门的广大庭院,再没有阻止野蛮人闯进来
的重要屏障,自然使中国不能安枕。因此汉民族必然会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宋帝国统一中
国本部后,即着手收回“燕云十六州”。世纪之交的二十年间,宋辽两国发生了五次重要
战争。
纪元九七九年,宋帝国第二任皇帝赵光义乘战胜后汉帝国的余威,统率大军翻越太行山,
进攻辽帝国的幽州(北平)。辽帝国大将耶律休哥反击,两军在城西高梁河会战。宋军全
线崩溃,赵匡义腿部受伤,爬上一辆驴车逃得性命。士兵战死一万余人。
纪元九八0年,辽帝国为了报复宋帝国的无端攻击,耶律休哥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
宋军再度大败。赵光义下令亲征,结果半途而废。
纪元九八六年,赵光义经过六年准备后,兵分两路对辽帝国发动总攻。东路军在岐沟关被
辽帝国迎头痛击,象山崩一样溃散。西路军在飞狐口也失败,唯一打了胜仗的前部先锋杨
继业只好回兵撤退,统帅潘仁美答应他在陈家谷留下重兵接应,可杨继业抵达时却看不到
一兵一卒,知道被统帅所卖,结果全军覆没。
纪元一000年,辽帝国进攻瀛州,击败宋军,生擒大将康保裔,深入德州(山东德县)
、淄州(山东淄县),大掠而归。宋军尾随其后不敢进击,等到辽军退回边界时才上奏章
报捷,单方面宣布胜利。
纪元一00四年,辽帝国大举南征,皇帝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亲自统帅辽兵团进入
宋帝国本土,深入五百公里,进抵距宋帝国首都开封只一百余公里的澶州(河北濮阳)。
宋帝国皇帝采纳宰相寇准的建议御驾亲征,与辽兵团在在澶州对峙。因为双方都没有必胜
的把握,只好缔结和约——“澶渊之盟”。宋帝国每年向辽帝国进攻银币十万两,绸缎二
十万匹。
辽帝国在一百年后遇上了自己的克星女真人。这个曾经臣服于辽帝国的部落因不满辽帝国
官吏的贪暴奋起反抗。一一一五年护步答岗战役,七十万辽兵团被一万女真兵团打得全线
崩溃。五年后首都临潢也被女真人攻陷。宋帝国认为时机已到,单方面撕毁宋辽和约,命
太监童贯统率二十万宋军奇袭燕京,没想到在女真人面前不堪一击的契丹兵团,却把十倍
于已的宋军打得全军覆没。女真兵团随后越过居庸关南下,把得胜的契丹兵团打得落花流
水,燕京陷落,辽帝国自此寿终正寝。
二、和金帝国的战争
金帝国就是上文所述的女真人建立的国家,开国皇帝是女真民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
金帝国在一一一五年建国时就已十分强大,在护步答岗战役中以一万兵力击溃了辽帝国的
七十万国防军。女真民族是在东北的苦寒地带成长起来的,严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女真民
族的可怕战斗力。辽帝国在女真民族还是恭顺的藩属时就已流行一个传说:“女真兵不满
一万,满一万则天下无敌。”护步答岗战役验证了这个传说的准确预见力。
宋辽之间尽管订立了千年和约(澶渊之盟),但宋帝国仍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当武
力被一千次地证明不能解决问题时,宋帝国开始乞灵于外交谋略。纪元一一一一年,时任
何湟地区总司令官的太监童贯前往辽帝国的首都临潢祝贺辽帝耶律延禧的生日,在芦沟桥
招待所会见了华裔的辽国商人马植。马植向童贯进献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策——也就是纪
元前三世
纪秦王国宰相范睢所发明的“远交近攻”政策。他告诉童贯:“辽帝国东北边陲有一个骁
勇善战的女真部落,对辽帝国的暴政切齿痛恨,有随时叛变的可能。一旦叛变,辽政府绝
没有力量控制。如果我们派人从山东半岛出发,从海道跟女真人缔结军事同盟,东西夹攻
,燕云十六州唾手可得。”
宋帝国采纳了马植的建议,并立即着手实施这项建议。
当金帝国攻克辽帝国的首都临潢时,马植代表宋帝国晋见完颜阿骨打,两国签订了南北夹
击辽帝国的军事密约。宋帝国负责攻取辽帝国的燕京析津府(北平),作为回报,金帝国
同意宋帝国收回燕云十六州。
宋帝国出征燕京最终以全军覆没而告终。金帝国接到消息时大吃一惊,他们固然知道宋军
衰弱,但不知道衰弱到这种地步,这对他们是一个新的诱惑。
一一二五年十月,金帝国对宋帝国发动总攻,兵分两路南下,次年正月东路兵团渡过黄河
,兵临宋帝国首都开封城下。向宋帝国索取黄金五百万两,银币五千万两,牛马一万头,
绸缎一百万匹的财物;并割让太行山以东七州和中山(河北定县)、太原、河间三镇后才
撤军北去。六个月后,金帝国对宋帝国作第二次总攻,奉命阻击的宋帝国三十万国防军望
风逃窜。
金军一路势于破竹,才两个月的时间就把华北近三十万公里的土地全部占领,并再度包围
开封。这次宋帝国没有上次那么幸运,金军很快就攻克了这座设防坚固的城市。宋帝国皇
帝赵桓,太上皇赵佶,和赵姓全体皇族三千余人,包括附马和宦官,被一队牛车运往三千
公里外,朔风怒吼的东北五国城(吉林依兰),在四面透风的破草屋里啼饥号寒。
黄河以北的中国自此并入金帝国的版图;宋帝国的残余势力则在淮河以南建立了苟安政府
。黄淮之间的地带在两国之间几次易手后,最终也归于金帝国。
南宋政府在十二世纪六十年代和十三世纪初先后进行了两次北伐,试图收复失地,可每次
都以军事上的惨败而告终。
金帝国最后亡命于新兴的蒙古帝国手中。
三、与蒙古帝国的战争
十三世纪初,金帝国的藩属蒙古民族在他们的杰出首领铁木真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一二
一一年,铁木真开始对金帝国用兵,很快把燕京以北的金帝国疆土全部征服,并于一二一
五年攻陷了帝国的首都燕京。在给了金帝国致命一击后,铁木真放下这个衔在口中的猎物
,和他
的英雄儿子们统领大军西征,相继征服花刺子模(今天的哈萨克斯坦)、西夏帝国、波兰
、俄罗斯、波斯(今天的伊朗、阿富汗)和美索不达美亚的辽阔领土,前峰直达中欧的匈
牙利平原。建立起东西横跨一万公里,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第一次西征回军
后,蒙古兵团继续对残余的金帝国用兵。历史开始重演,宋帝国和蒙古帝国结成军事同盟
,金帝国在两国的夹攻下土崩瓦解。金帝国覆灭后,蒙古帝国开始对旧日的军事盟友南宋
用兵,就如
一百年前金帝国对北宋用兵一样。中国再度吞下同样的苦果,历史对某些人永远也起不到
教育作用。战争断断续续地进行了近半个世纪,起初蒙古把主要力量用于第二、三次西征
,只用少数兵力对宋帝国边境作无休止的攻击,促使宋帝国疲于奔命。在吞下所有的西方
猎物后,蒙古兵团对宋帝国发起总攻,于一二七三年攻克了宋帝国的军事重镇襄阳,然后
顺江东下,在安庆聚歼了宋帝国的主力部队,宋帝国海陆联军总司令范文虎率领残余部队
投降。宋帝国的首都杭州在血腥中陷落。
这里有必要把两国的军事力量作一下对比。蒙古民族只有一百万人,既使全民皆兵也只能
提供十二万五千战斗兵员。在攻击宋帝国之前,蒙古至少得把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用于防
守东西长达一万公里的漫长战线,用于宋帝国的兵力不可能超过五万人。宋帝国的国防军
则超过一百万人,力量相差如引悬殊,弱小的一方居然取得了全胜,如此强大的反差不能
不引人深思。
曾经强悍无比的大汉民族真的虚弱了,虚弱得让人难以置信。
四、和满洲民族的战争。
满族的祖先就是曾经征服了半个中国的女真民族。金帝国覆亡时,进入中国境内的女真人
大部被歼灭,只有遗留在故土上的若干部落仍然存在,成为十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崛起的满
洲民族的前身。
满洲民族在建国之前臣属于由汉人建立的明帝国。明政府对满人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挑
动满人不断地内斗,使之不能团结成一股威胁明帝国的力量。十七世纪初,满洲民族的一
支建州女真(另两支是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首领努尔哈赤,他跟
十三世纪蒙古帝国开国大汗铁木真的遭遇几乎完全相同。他从父亲那里只继承了十三副盔
甲和叛变
逃亡的数十名部众,但先天贫血并不能阻止他走上英雄之路,他不久就成为一个受部众爱
戴的军事统帅的政治领袖,完成了女真各部落的统一。纪元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羽毛丰
满,对外正式称可汗,建立后金汗国,以继承覆亡于十三世纪他祖先们的金帝国大业。
一六一八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出兵辽东,对明帝国发动一连串军事攻击。明
帝
国在山海关以外的土地相继落入后金汗国之手。
崇祯皇帝登基后,启用年轻有为的军事天才袁宗焕为辽东军区司令官。袁宗焕是满洲兵团
的克星,在宁远让战无不胜的满洲铁骑第一次品尝了失败的滋味,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也在
此役重伤身死。令人痛心扼腕的是:一六二九年,愚不可及的明政府中了满洲人的反间计
,把袁宗焕绑赴刑场千刀万剐,不明真相的愤怒百姓争着把他的肉分吃了。明帝国的长城
自此垮塌了,满洲兵团进入中国的大门敞开了。
一六三六年,后金汗国改称清帝国。
一六四四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兵团攻克了明帝国的首都北京,自以为聪明绝顶的崇祯皇帝
去煤山上了吊。铁匠出身的农民大将刘宗敏,用暴力抢夺镇守山海关防御清帝国的司令官
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和昔日的宿敌清帝国结成军事同盟,邀请满洲兵
团入关
向农民军复仇。清帝国摄政王多尔衮大喜过望,当即抓住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亲自统
率满洲兵团进入中国本土,把李自成的百万农民军击溃,接着又把明帝国的残余武装力量
击溃,把整个中国并入清帝国的版图。
到此为止,满洲民族对大汉民族的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大汉民族又一次站到了失败的一
边。
满洲民族只有两百多万人,只能提供二十多万战斗兵员。当时的汉民族则有一亿人,可出
动的正规和后备武装力量不下千万人。可汉民族却战败了,败得实在有点不够体面。
五、和西洋各国的战争。
(一)、鸦片战争。
兵力对比:英军两千五百人;中国四亿人,能出动的战斗兵员?。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割让香港,赔偿白银两千一百万两。
(二)、英法联军之战。
兵力对比:英法联军:一万六千人;中国三亿五千万人(太平天国时期中国人把中国人打
死了一个亿),能出动的战斗兵员?。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首都沦陷。割让九龙半岛;赔偿白银一千六百万两。
(三)、中法战争。
兵力对比:不详。
战争结果:中国单方面宣布胜利。法国内阁倒台;法国占领中国的藩属国越南;福建水师
全军覆没。
(四)、甲午中日战争。
力量对比:中国:四亿人,面积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日本:四千万人,面积三十七万平
方公里。中国海军排世界第七位;日本海军排位十二。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失去藩属国朝鲜;赔偿
白银二亿两。
六、对外挫败的原因。
(一)赵匡胤的军事改革极大地伤害了军队的战斗力。
赵匡胤是靠忠于他的军队和将领发动军事政变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其他军事将领有朝一
日依样画葫芦地仿效他发动兵变,便着手对帝国的武装力量进行大幅度的改革。
1、为了防止边将拥兵自重,帝国的精锐部队——“禁军”全部集中在首都开封,负责维持
地方治安的“厢军”多是老弱残兵。当边疆发生战事时,临时调动一支禁军远赴一千公里
外的边疆作战。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行军全靠步行。等到士兵急行军(且多半是
在负重的情况下)一千多公里赶赴战场时,宝贵的时间浪费了,敌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战
果,我方则因长途行军后疲惫不堪而失去战斗力。
2、为了防止士兵效忠于他们的军事统帅和将领,统帅和将领都是临时委派,统帅和将令不
熟悉,将领和士兵也不熟悉。战争结束时,统帅把兵权交出,将领调往别的单位。在这样
的指挥机构下,再多的部队也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受到极大伤害。
3、为了防止胆大的武将心血来潮时屁股发痒,军队的统帅由文官甚至由宦官担任(如童贯
曾担任河湟军区总司令官)。文官担任统帅在现代化军队是一个惊人的进步,因为现代化
战争需国拥有专门知识和大局观念;可在一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战争主要靠的是勇气
和斗志,文官恰恰缺少这两样品质,在血雨纷飞的战场吓得不知所措是可以理解的。更何
况中国的文官知识面极为狭窄,除了儒家经典外什么也不懂(因为宋王朝以后的科举考试
只考儒家经典),就更不用说懂战争了,因此文官队伍中几乎不可能出现什么军事专家。
看了《三国
演义》和《水浒》的国民,也可能会说文官比武官更会打杖。其实那只是小说上的描写,
文官在战争中的作用被大大夸张了。文官在后方出谋划策往往表现得很有见识,可统领军
队亲临战场则是另外一回事,三国时期蜀汉帝国的谋臣马谡失街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蒙古帝国几乎没有什么文人,可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宋帝国的军事体制被后世的汉人王朝忠实地继承下来,军队的战斗力也因此一直得不到提
高。
(二)、绝对极权专制体制防碍了军队的临阵变通。
朱元璋得天下后,从中央到地方推行一套绝对极权专制体制,把行政权和军权集中到皇帝
一人手中,帝国的文臣武将只能秉承他的意志办事,没有任何决策权。表现在战场上就是
军事统帅必须事事向皇帝请示,小到战斗队形大到战略战术,都得请示皇帝并得到批示后
才能执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通迅工具,请示并接受“圣旨”的日程少则一月,多则半年
。等到圣旨到达前线时,战况已发生了今非昔比的变化,原来的策略已不管用,于是又得
重新请示……
在如此多的束缚下,前线的军队要是真能有所作为岂不成了天下怪事。
(三)、汉民族内斗热情的加深。
众所周知,汉民族是一个热衷于内斗的民族。与其说外族打败了汉族,不如说是汉族自己
打败了自己。世界上的民族多半是被外来民族打垮的,只有汉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被自
己人打垮的。尤其是唐王朝以后,汉民族的内斗热情一天天深化,到了明王朝时期则把自
己斗成了一盘散沙。外来民族之所以能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取得辉煌的战果,根本的原因就
是汉民族的内斗助了他们一臂之力。明帝国首先就是被中国人自己打跨的,然后满洲人才
乘隙而入坐收渔人之利。驻守山海关的司令官吴三桂为了战胜内部的敌人,竟然和全民族
的共同敌人站在一边来对付中国人!!!明帝国的“边防长城”袁宗焕被押赴刑场千刀万
剐时,普通臣民也可能被糊弄,但帝国的高级官员不可能全部被糊弄,应该会有部分人看
出这是敌人的“反
间计”。但极少有人站出来为袁宗焕申冤,因为他们嫉妒袁宗焕的战功和声望,巴不得袁
宗焕倒霉,丝毫也意识不到正是袁宗焕的战功和声望,才保护他们继续安享荣华富贵。袁
宗焕这道长城一垮,他们就成了最卑贱的亡国奴。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尽管有四亿人的
庞大数目,但这四亿人不能团结一心,形成的民族合力说不准只有几万人的力量,因此被
两千多个洋人打得落花流水。如果四亿中国人象满洲人在入关时期那样众志成城,别说两
千多个英国远征军拥有洋枪洋炮,就是拥有原子弹也不一定管用。
在中国的近代战史上,技术是主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一个生动的
例证,那时中国的力量比日本强大得多,可那次中国也败得最惨。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世界已由野蛮转向了文明。自核裁军条约在赫尔辛基签署后,文明
的竞争最终替代了野蛮的掠夺。虽然在阿拉佰世界和发展中国家间或传来不详的炮声,可
世界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因此鼓吹战争是不合潮流的。但中华民族应该从近千年的对
外挫败中汲取教训,虚怀若谷地面对自己的劣势,并进而克服这些劣势。使我们的民族真
个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二00四年三月十一日
--
FROM 219.138.95.*
宋以后对外战争的不利有自身重文轻武的原因,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敌人变强了。
唐以前中国的战绩真的很辉煌吗?大家不会忘了南北朝以及唐对吐蕃吧。其实中国
取得的辉煌战绩基本都是在对纯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的战争中。一旦游牧民族
组织严密起来,仿效汉人建立自己的制度,中国的优势就不在了。
对付这种已经制度化了的游牧民族,再采用以前的战略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耐心的与
他们周旋,胜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 在 xiongfeijun ( ;')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汉民族近千年的对外战争
: (历史在这里哭泣系列十一)
: ——熊飞骏
: ...................
--
FROM 159.226.47.*
杨继业,潘仁美?这个是小说吧
【 在 xiongfeijun ( ;')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汉民族近千年的对外战争
: (历史在这里哭泣系列十一)
: ——熊飞骏
: ...................
--
FROM 67.112.118.*
历史上确有其人
不过
好像杨继业没有那么光辉
潘仁美也不是那么龌龊
【 在 Ranma (乱马猫~~繁星似尘) 的大作中提到: 】
: 杨继业,潘仁美?这个是小说吧
--
FROM 218.241.88.*
杨业.......潘美........
【 在 alarm (小闹钟)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上确有其人
: 不过
: 好像杨继业没有那么光辉
: ...................
--
FROM 159.226.8.*
杨业辽史也做杨继业
但是潘美似乎没有叫潘仁美的,除了杨家将演绎..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rivate Ships) 的大作中提到: 】
: 杨业.......潘美........
--
FROM 166.111.35.*